【转载】聊聊半导体减持和收并购意味着什么

半导体一周的急涨急跌,实在是令相信中国大科技叙事的人目瞪口呆。周二大涨,我发了一句“半导体上涨后过了减持线了”,结果百份减持齐飞,让不少人破口大骂,直言再不相信科技了。我也是这波急涨急跌的参与者,和各位感同身受,因此也想从自己的视角聊聊半导体的减持,以及前些天大火的收并购,让大家更理性看待这两个事项。

一、减持

其实减持是个很正常的市场举措,英伟达老黄连续大幅减持,也没怎么影响达子的趋势。我们把这些减持简单分个类,包括实控人高管减持,机构减持和个人股东减持。个人股东减持有各自的诉求,实控人减持可以认为对未来股价不看好,但机构减持这事其实有些说头,特别是国资机构减持,毕竟现在国资几乎占据半导体一级市场出资的七八成。

要了解一级市场机构减持的影响,就得了解为什么会做出减持的决策。简单来说,包括大基金在内,减持并不是因为不看好公司未来经营和股价,而是完成任务。毕竟退出赚钱多少进不了决策人的腰包,而要是不退亏了钱,那就要问责了。

一般机构每年的考核指标中,营收利润IRR(年化收益率)其实有操作空间,比如投了一个项目只要没倒闭没破产,按成本算就还是原价或者最近一轮增资的对价,但现在最让机构痛苦的是DPI(分配回报率),就是你实打实回收的现金。有些基金看上去年化收益率三四十个点,但是退出期快结束了DPI不到1,就是说其实投资人的本钱都还没收回来,浮盈只是一些不知经营状况的未上市公司股权。要是难得有个项目上了市,资产有了流动性,那么回收现金就变成了机构的头等大事。一般来说,机构会根据自己的投资成本加上年化百分之几的收益率(底线)划一条价格线,股价超过这条线就可以进行动作,具体减持多少则是参考近段时间交易量,通过大宗或集合竞价减持,并不太实际影响盘中股价的波动。

所以机构减持并不意味着股东对这个公司看空,只是单纯机制决定下的操作,实际上产生的一般也只是情绪影响。

二、收并购

10号上交所开了收并购座谈会,对收并购政策,估值,导向进行了进一步的窗口指导。经历了前一波收并购的疯炒,但凡是个收购就是三个板,还有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生拉硬套,这块现在的筹码经历降温之后,逐渐开始回归理性了。

先分析一下这次的核心双成药业,双成收购奥拉和前面爆出的一些收购,比如华东重机收购锐信图芯,或者并购一些快撑不下去的小公司不太一样。奥拉也算是一级市场的明星项目,本身有业绩,上市失败主要还是盈利能力和单一大客户占比(单一大客户这事好像没见啥人分析过,大家懂的都懂哈哈),确实是给双成基本面带来了巨大支撑。不过这轮疯涨暴跌,也会对实际收购能否获批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再看10号座谈会的纪要,有几条重点可以关注:

(1)“当前进入存量经济时代,要特别强调价值导向”,这是交易所对当前市场的定调。

(2)目前交易所在寻求代表性案例,处于政策红利期,需要案例先行,典型案例积累后再总结完善,第一单和首创案例很重要。

(3)多推平稳可落地,潜在负面较少的案例。

部分业内人士也做了解读:

(1)导向产业并购,希望围绕新质生产力,允许科创板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对于跨界并购,同实控人并购,未盈利资产并购等适当放松监管。

(2)借壳类收并购参考IPO审核。

(3)取消对并购重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审查,核心落在业绩承诺上。

(4)撤否企业中业绩造假嫌疑的企业收并购不鼓励,板块定位等影响的不限制。

简单来说,交易所要在目前流程中的收并购case里找一些做典型案例推广,作为示范,甚至会适当放点口子。典型案例有以下几个标准:新质生产力、平稳负面少、有业绩承诺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