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回暖,“减持潮”来袭。一般而言,股东愿意选择高位落袋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令人迷惑的是,一些已经跌破发行价的上市公司近期也加入减持大军。如10月14日晚间,$英集芯(SH688209)$英集芯(688209.SH)、$中自科技(SH688737)$中自科技(688737.SH)两家破发公司均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

泡财经发现,参与减持的破发股往往基本面糟糕,部分公司上市前业绩非常漂亮,一上市就“大变脸”,IPO过程颇有“疑点”。

我们就聊聊中自科技。

10月14日晚间,中自科技(688737.SH)公告,因自身资金需求,银鞍岭英、盈鞍众骅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360.73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00%。

目前(10月15日收盘),中自科技股价较发行价仍跌35.78%。

股价破发也要减持,大股东对公司基本面的真实看法如何?值得玩味。

这家公司,上市前业绩高增,上市后突然变脸。

中自科技主要产品有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储能与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和工业VOCs催化剂。

借着注册制的东风,2021年10月22日,中自科技在A股科创板上市。

2019年和2020年两年,中自科技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245.94%和152.27%,强劲的吓人。

然而,甫一上市,突然生变。2021年上市首年,中自科技归母净利润突然下滑95.23%,其主营业务盈利(扣非归母净利润)更是直接亏损1,791.04万元

到了2022年,中自科技基本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裸泳”,当年亏损达到8,727.27万元。

今年上半年,中自科技归母净利润557.36万元,居然仅为其上市前2020年同期的3.5%。(你没看错,上市前中自科技一年盈利两个多亿,现在半年居然才500多万)。

那么,中自科技当年是如何实现70.90元/股的高价发行的?

首先,公司上市前,大量采用“赊销”突击实现业绩暴增。

2019年,中自科技归母净利润8,655.37万元,然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仅1,040.96万元,2020年在归母净利润激增152.27%的情况下,经营现金流告负,成为-3.06亿元。

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中,怎么会出现越增长越缺钱?企业越蒸蒸日上,现金越紧张呢?

这是因为,中自科技上市前看似高增,实际上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大量依靠赊销形成“纸上富贵”。

公司在招股书中亦坦言:“公司产品销售以赊销为主,而贵金属的采购则以现款为主,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资金周转压力,应收账款和存货亦大幅增长,是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的主要原因。”

赊销的结果往往形成应收账款,目前看,中自科技来自应收账款的风险依然较大。

2020年,上市前一年,中自科技应收账款达到6.72亿元,同比增长288.06%,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依然有4.42亿元。存货更是创下近4年新高。这些都可能给未来埋下减值风险。

从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看,上市以后中自科技风险不是更小了,而是更大了。

2024年中期,公司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为56.46%。2021年到2023年,这一数字为50.86%、59.39%和28.62%,均高于上市前。上市前的2019年和2020年,中自科技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为17.29%和26.07%。

2020年和2021年,中自科技收入连续下滑,2023年有所回升,但依然比上市前的2020年少了约40%。

这说明,目前中自科技哪怕靠“赊销”也难以增厚业绩了。

此前,因为中自科技上市即亏损,证监会将其保荐代表人为杨晓、张仕源认定为不适当人选达6个月。

有意思的是,每当A股行情有所回暖,中自科技股东即急忙减持。

上次抛出减持计划是2023年2月6日,彼时A股有一轮“春季行情”,这次则是2024年10月。事实上,无论是上次减持还是这次减持,中自科技均处于破发状态。

对于损失严重的投资者而言,中自科技究竟是如何上市的?背后有何“罗生门”?而股东屡屡在破发状态下减持,是否是对公司真实基本面悲观?

这些,或许才是最需要查清楚的。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