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A股上市的新诺威确定了重组方案,计划以76亿元的高价收购石药百克生物100%股权,其中现金支付10%,剩下的以增发股份方式支付。
这一年里,新诺威陆续整合了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连名字都改成了“石药创新制药”。石药集团对外号称在研创新药管线超过50个,但实际家底并不算厚。过去十个月里,石药暗度陈仓,通过这两次注入把最有价值的品种都装进了新诺威,而且很多是能在近期快速变现的管线,
基本都是干货
这一番操作大约让新诺威的市值在一年内涨了3倍左右,接近500亿元,在创业板生物医药类公司中仅次于智飞生物、爱美客、泰格和康龙化成,甚至逼近母公司石药集团的市值。
而且,石药手中还有源源不断地管线,存在继续注入预期。
国内传统药企做创新药的不少,比较典型的模式如恒瑞,在体系内孵化、逐渐替代既有业务;也有如科伦,体系外独立运作、独立上市。像石药这样硬拆之后搞注入的,还没出现过。
1
论营收,石药不输给任何一家国内药企。这几年石药一直在压缩原有的原料药业务,2023年光是成药业务收入就已经达到256亿,算上原料药等,总营收不输给恒瑞、正大天晴等老牌药企,只是略逊于复星医药,但也是妥妥的国内第一梯队。

但是论创新药,石药集团的表现却并不突出,基本没赶上2015年之后这一轮创新潮。石药现有的创新产品主要是2005年上市的恩必普和2011年上市的津优力,两个品种的销售额大概能占到公司成药板块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他创新品种多为脂质体等改良剂型的纳米药物和生物类似药。真正有“创新味”的后期管线,除了代理的康诺亚、康宁杰瑞的品种之外,目前看只有PD-1恩朗苏拜单抗、独立研发的HER2 ADC药物SYSA1501,以及买断的GLP-1药物TG103。恩朗苏拜单抗今年6月底获批,稍显来迟。但另两个管线都不白给:SYSA1501今年1月启动头对头临床,对标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TG103则是很少见的两周一针GLP-1,依从性上要高于目前主流GLP-1,正在三期临床。
这三个品种分别在巨石生物和石药百克手里,现在都注入了新诺威。
当然,石药还有很多临床前期管线。其中巨石生物手里有CLDN18.2、Nectin4、EGFR三个ADC,再加上奥马珠、帕妥珠、乌司奴三个生物类似药,都归了新诺威。可以说
新诺威不输给国内任何一家biotech
其实早在2020年5月,石药就筹划过登陆科创板。那时石药的上述三款创新药早就全部到位,又符合H+A的上市模式,只是不知为何科创一事没能成行。
当时石药如果能将几款创新药从子公司里拆出来,装到一家biotech里去申报IPO,千亿市值是跑不了的。如今的新诺威虽然也不差,只是没赶上行情好的时候,市值要再上台阶还是有难度的,只能感叹时过境迁。
2
石药在拆分创新药板块这件事上拖了那么久,说到底大概是因为不缺钱。9月中旬,石药集团刚在港股宣布两年50亿港元的巨额回购计划,一举成为国内医药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纪录榜上的榜一大哥。
要知道,50亿港元这个金额,现在能买下五六家港股上市的biotech。石药却轻描淡写地回购、注销自家股份,真让人觉得背后有点什么密谋。
2015年,联想正式退出之后,石药集团的股权结构变得比较清晰:实控人蔡总独大,加上高管持股平台共成国际,内部人大约控股30%。外部长期投资者包括瑞银、花旗、贝莱德等,都是一线大投行。回不回购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控股关系。
要是想做投资,50亿港币大可有其他更稳健的去处。石药偏偏重金拿来回购股份,或许真如公告所说:
“认为本公司股价太低。”
相比起恒瑞来,石药的股价是有点拉跨。如果都从10年前算起,恒瑞从2014年10月至今股价涨幅在9倍左右,石药只涨了3倍左右。

当然,香港资本市场肯定影响了石药的股价发挥。因为业绩同样稳定上升的中国生物制药,过去十年里股价只涨了1倍。但就算以市值的峰值来算,石药也是拉跨的。
恒瑞在2020年底达到市值最高峰,近6100亿元。这代表着资本市场当时对医药创新的最高礼赞。
石药在2021年6月市值达到区间顶峰,也不过1300亿港元。尽管石药营收和利润都不逊于恒瑞,手中也有不少好的管线,但在“讲好创新故事”这一节上,石药显然输了第一场。
今天石药倾力打造新诺威,不能说太晚,只是会比较费力。
石药9月初挖来了信达生物前总裁刘勇军担任执行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必定是要硬拉创新药板块的。谋求管线品种国内上市的同时,海外BD也会是重要方向之一。
好在蔡总不小气,将现金奶牛之一津优力给了新诺威。津优力上市已经十多年,每年营收稳定在20亿左右,完全能为新诺威的其他创新管线输血。而且石药的PD-1已经上市销售,石药本身又拥有一支销售大军,只要新诺威花钱不是太大手大脚,短期内可以不用为钱发愁。
地利、人和都有了,石药现在要等的就是创新药再度崛起的天时。希望这一次蔡总能押对。
//////////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