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间,$贝特瑞(SZ835185)$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贝特瑞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69亿元,归母净利润6.7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6.79亿元。其中,今年第三季度,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32.3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45亿元。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承压,行业盈利水平同比下降。在此背景下,贝特瑞发挥龙头优势,在负极、正极材料价格低谷期仍实现稳定盈利。
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活跃,材料龙头优势持续巩固
随着车市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到来,新能源汽车表现持续亮眼。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在国家层面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和地方以旧换新政策引导下,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望继续走强。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不断扩大,负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市场份额预计将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贝特瑞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据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贝特瑞以22.74%的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贝特瑞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49.5万吨/年,已投产正极材料产能6.3万吨/年。此外,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已实现大规模产业化。2024年上半年,贝特瑞硅基负极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货量持续行业领先
产业链布局方面,天然石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建立了从石墨矿开采到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产成品的完整产业链,确保供应稳定及品质保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公司通过自建及合作等模式,形成了集原材料、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构建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客户、精细化管理及一体化优势,贝特瑞有望在行业发展周期各阶段中展现龙头优势,释放经营韧性。
锂电材料步入全球化时代,加速出海布局优质产能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迅速发展,锂电池成为出口“新三样”之一。2023年中国锂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出口总额达到457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3%。与此同时,锂电产业因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产能逐步饱和等因素影响,正步入全球化时代。
面对巨大的海外发展机遇,许多中国锂电企业纷纷选择出海布局产能与建设。其中,贝特瑞为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及综合竞争力,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
海外市场方面,今年8月初,贝特瑞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已投产。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印尼二期、摩洛哥正负极材料项目等海外基地建设,完善海外布局。
开源证券指出,贝特瑞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在近年呈现提升趋势,2021-2023年全年对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66,713.09万元、499,162.98万元、506,347.73万元,2020-2023年CAGR达到41.12%。作为全球新能源材料龙头,贝特瑞有望持续受益于全球下游需求增长以及优质产能释放。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可期,创新增强业务增长潜能
一直以来,贝特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发展。在新型电池材料领域,贝特瑞进行多技术路径探索,加快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的研发突破,加快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产品迭代和量产工艺优化,加快干电极与电池材料技术融合创新,加快燃料电池材料的研发突破。
而在动力电池发展的下半场,固态电池因其本身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续航里程等特点,被认为是动力电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中信证券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需求将达643GWh,2024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133%,合计市场空间为1.2万亿元。
目前,贝特瑞在固态电解质技术方面同样采取多技术路线并行研究,综合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三条技术路线。
具体而言,在固态电池领域,贝特瑞优先开发半固态关键材料(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布局全固态关键材料(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同时储备相应工艺技术;目前已开发出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其中低成本、高离子电导率的LATP(磷酸钛铝锂)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实现吨级出货。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端长续航车型、e-VTOL等方向对固态电池需求渐趋明确,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正在逐步打开。贝特瑞在该领域实现领先布局,进一步打开业务成长空间。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