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思路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了化债范围,表明中央对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重视,同时也释放了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信号。此外,“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或与城投转型有关,关注后续不同省市城投平台的转型进程。 对债市而言,明年财政、货币政策继续发力,化债改善微观主体资产负债表,宏观流动性大概率延续偏松状态。基本面核心矛盾有待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尚未恢复,产能仍在去化过程中,支持性货币政策不改,债市也不会走熊。
目前,十年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1%附近,历史上看已经是极低水平。明年即便有一到两次降息,考虑到本轮稳增长政策意志、财政供给、股市分流等,也很难带动长端利率下行太多,曲线形态走陡的概率更高。我们判断明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低点可能难以突破1.8%~1.9%,向上难以突破2.3%~2.4%,长期趋势不言结束,但震荡市特征更明显。 四、兴业证券段超: 我国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改善 兴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段超表示,此次化债规模高于市场预期,预计将大幅减轻地方政府压力,有利于长期风险偏好回升。 一方面,化债规模高于市场预期,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本次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有利于下阶段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有利于长期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本次财政化债规模高于市场预期,有助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回升。虽然近期美国大选等海外事件带来扰动,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支持下,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改善。 五、粤开证券罗志恒: 为城投公司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总体上看,此次债务置换规模力度很大,体现了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同时反映出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在当前地方政府面临较大债务压力与经济发展任务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债务置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有利于实现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地方债务结构,减轻付息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债务置换释放出的财政空间,地方政府能更灵活地调配资源,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如教育、医疗、环保等,从而增强地方经济的内生动力和社会福祉。 对于城投公司而言,债务置换有助于城投公司剥离历史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为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城投公司作为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重要助手,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前期大规模投资带来的债务积累,部分城投公司面临债务负担较重、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生存尚存问题,城投转型更是无从谈起。 通过债务置换,城投公司能够有序剥离隐性债务,实现债务责任在政府与平台之间的明确划分,即“政府的归政府、平台的归平台”,从而降低债务负担、提升财务稳健性。通过这一举措,城投公司能够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经营性业务的发展中,聚焦于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进而为城投公司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六、国盛证券熊园: 对权益市场可以更加乐观 城投债信用利差有望收窄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从规模上看,本次财政一揽子方案“诚意足、力度大”,既有确定的“10万亿元+”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待定规模,2025年财政政策也将“更加给力”。从方式上看,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标本兼治,“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并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新一轮债务置换有助于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短期还本付息压力,旨在帮助地方政府腾出空间“稳增长、调结构、促投资、稳消费、强科技”。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望修复,对权益市场可以更加乐观,债券市场城投债信用利差也有望收窄。 具体影响方面,对于权益市场,化债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短期对权益市场偏利好(分母端);中期看,化债对经济的实际拉动(分子端)作用,更取决于化债之外的其他配套政策。对信用债而言,化债无疑降低了城投债务风险;对利率债而言,重点关注大规模置换债发行对流动性的冲击,尤其是发行后偿还节奏,可能会对流动性造成扰动。 七、天风证券吴开达: 由被动到主动化债 预计12月政策依旧可能升级 天风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吴开达也关注到,此次化债思路有所改变。他指出,尽管11月8日发布会披露的化债力度整体符合市场预期,且并未如往年一样同时下达明年专项债额度,但本次化债由被动到主动是本次人大常委会的主要亮点。 “财政政策后续空间仍较大。蓝佛安部长在发布会上提到,目前我国国债有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有40.7万亿元,隐性债务为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另外,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会推出的诸多政策也即将落地,后续在赤字率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吴开达谈道。 吴开达预计,12月政策依旧可能升级。10月12日发布会推出的房地产支持以及专项债收储和商品房年内或将落地,与目前已经发完的近3.9万亿元专项债合力,督促各地尽早形成真正实物工作量。不排除年底政治局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进一步推出逆周期加力政策。 八、海通证券梁中华: “防风险”为主导,政策逐步积极发力 海通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表示,本次化债举措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前期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可以通过展期、延期、借新还旧等操作,来降低债务风险。而本次直接使用地方政府信用发行标准化债券,来置换隐性债务,有助于进一步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 梁中华指出,长期来看,我国经济有较大的潜力。但短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有效需求仍然需要提振的情况下,我国宏观政策仍会继续加力稳增长,尤其是财政政策发力的必要性也进一步增强。 “我国货币政策或还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渐进式的降息或仍会继续。不过货币政策的宽松工具主要是为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但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融资往往具有一定的‘顺周期’属性,这个时候要推动融资和经济的恢复,需要‘逆周期’的力量发力。”梁中华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逆周期调节力量的加码会是未来的趋势。当前我国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梁中华认为,根据经济稳增长的需要,财政政策有空间、有意愿继续发力。 九、广发证券吴棋滢: 助力经济良性循环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表示,用于化债的增量地方债规模为6万亿元,分2024年—2026年三年实施,每年2万亿元,这一规模符合市场中性预期。 吴棋滢指出,框架、量级、思路,是本轮财政政策扩张的三个关注点。发布会明确指出“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我们理解,相对于数字来说,这才是本次化债方案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 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可以避免在总量收缩的环境下化债,避免总需求的内生压力,这对于经济的良性循环至关重要。这一新思路、新框架在中期能否逐步推动名义GDP中枢正常化值得进一步观察。 十、东吴证券: 增量财政政策将陆续出台 需要对政策保持信心和耐心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表示,本次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万亿元化债方案,是对9月份政治局会议精神的重要延续。随着化债的实施,地方固化的流动性有望重新释放,地方政府也将拥有更大的财政空间进行逆周期调节,推动经济持续复苏。在接下来的重要会议中,增量财政政策将陆续出台,我们需要对政策保持信心和耐心。 地方政府化债是增量财政的第一步。蓝佛安部长在答记者问时也提及: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房地产收储、刺激消费政策都在研究之中,同时房地产的相关减税政策预计很快出台。 后续几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分别在今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政治局会议、明年的两会。目前市场将进入一段政策真空期,伴随着财政迈出大规模化债第一步,后续增量政策也打开了想象空间。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