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SZ002156)$  

先说结论,AI可能是芯片国产化最大的一次机会。

1. AI是一次计算架构掀桌子的机会

之前发过季宇老师的文章,英伟达用了20年实现了GPU对CPU生态位的超越。而AI就是一次芯片生态位重新排序的机会。3月GTC和Blackwell的发布,会成为半导体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ARM掀了x86的桌子、不需要升级制程(都是4nm)仅仅升级了封装工艺(CoWoS-S到CoWoS-L)、通过Nvlink带来的rack系统级提升比芯片本身更重要、甚至堆内存开始比堆计算更重要、以及竟然在某个距离尺度内发生了“铜进光退”、144端口的交换机放过去可能都找不到场景。所有这些,放3年前可能是半导体人不敢想象的。可能再过5年回头看看2024年的GTC,说不定这就是半导体天翻地覆的序幕和开端。

比如上篇文章介绍国内被倒逼出来的架构创新:访存不够,那就做大Rack,甚至尝试存算分离;制程不够,那就加码chiplet,重点搞die to die互联。

这些背后的实质是什么?AI刚刚开端,下游模型和应用,都处于剧烈变动,而处于上游的计算体系架构,完全没有定型。

2. 只看AI芯片本身,重点已经不是先进制程,而是封装

过去半导体范式下,下游对芯片的需求简单粗暴,以更低功耗实现更高Flops,访存的需求通过“memory hierarchy”层层分解降级。而AI本质上从过去“离线计算”转向“实时计算”,访存需求骤升,让单卡的重点变成“算力带宽匹配”,更大的算力靠chiplet(Blackwell 2颗到Rubin可能的4颗),更大访存带宽靠更大的HBM堆叠,因此需要更大的interposer和更大的封装尺寸。

过去追求先进制程的范式下,说实话想追赶台积电,可能一辈子也追不上...但如果是chiplet和大尺寸封装,国产成功率很高:

可能除了DDR5(越来越多layer需要EUV),其他环节在设备和工艺上没有明显“硬约束”

台积电最核心的“产品迭代和定价策略模型”,在先进封装上情况略有不同。比如28nm折旧结束依然可以赚10年现金流,我难以想象CoWoS还能跑5年...

而cowos封装本身,其实是一个ROI不错的生意。之前文章我们介绍过,台积电有一个非共识,就是CoWoS抛掉on substrate之后的毛利率,到了明年初,会和前道晶圆相当。这对台积电是个重要信号,对国产芯片也是个重要信号,即先进封装有机会获得与先进制程一样的回报率,但初始和累计投资门槛却远低于先进制程。这就是机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