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突然暴涨,给大家带来一个充满期待的国庆。之后,市场就把大家高涨的情绪降温了,都说“闪电牛”发飙一次割韭菜。
但其实从最近新发行的基金募集情况,以及市场维持每天,确实是行情在回暖。coco买基金超过17年,之前都是无脑定投,稀里糊涂经历了两次牛市,今天看到券商结合几次牛市行情总结牛市的各个阶段情况:
牛市第一个阶段:政策催化阶段。
官方有大量的利好政策出台,增量政策出台,目的是市场情绪,激活流动性。一般都会有大级别的利好出台,情绪面得到有效修复,表现为指数级的暴涨。这个的话,我们今年9月底到国庆后两天的行情,确实很像。而且到这个月中,官方还在不停利好轰炸。我看到很多不再关注股市的人,也开始重新关注了。
第二阶段:行情分化阶段。
经历第一阶段的暴涨后,交易的逻辑将由流动性催化回到基本面的验证。由此进入行情的分化阶段。这个时候,大家的观点会出现不一致,还有很多套牢盘在回血、回本之后,离场。两者都会带来市场的震荡。虽然市场从国庆后都是起起落落,但是收涨的时间段还是不少的。
回顾我经历的两波牛市,期间也不是每个交易日都收涨,据一些数据统计,牛市阶段,依然会有一半的交易日是收跌的。但是这个阶段总归是成交量明显提升,大家关注度持续升温,关键是现在估值依然很低,调整的终点是交易回归基本面,后续的力度需要随后的政策验证。
第三阶段:推向高潮阶段。
如果上面的第二阶段进展顺利,持续阶段足够长,市场情绪能维持稳定的热度,大资金对市场预期向好,耐心加持,市场走向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阶段。有不少人说,中长期来看,本轮政策的力度大超预期,可能成为市场拐点的积极信号,A股长期向上的确定性较强。我当然也期待这个观点可以成真啦,谁不想通过股市赚多点钱,让自己的资产增值呢?
你怎么看?最近仓位多少?加仓还是降仓?都买了啥?
最近在看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选股实录》,有一章节讲到“周末焦虑”:
每逢周末,散户会通过媒体了解新闻时事,接着会得到一系列人类未来前景惨淡的报道,这些悲观性文章会造成周一的时候卖出股票的单子波涛汹涌。历史上股票出现大跌的日子总是在周一,都是周末焦虑症造成的。
同样的,作者和一帮著名投资专家参与的一年一度的投资圆桌会议,也有类似焦虑症状,投资界翘楚几乎每一次圆桌会议,都会对未来宏观经济走势表现得忧心忡忡。有一年圆桌会议,作者参加完后甚至一连做了三个月的恶梦。“即便是我的那些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都不会被轻易吓倒的朋友,也已经在讨论应该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藏到家中,因为他们担心那些货币中心银行也可能破产,整个国家银行体系可能崩溃。”
但无论专家们以什么样的原因对未来产生担忧焦虑,市场却从没有因此跌。反倒是在某年投资专家对宏观经济前景和股市最乐观的时候,市场发生了暴跌。
我不禁想起有人统计过,历史上几波牛市,都不是因为经济好、局势大喜,才涨。也就是牛市并不是靠经济大涨来支撑。当下经济环境差,大家总觉得市场没有涨的理由,或者可以借《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选股实录》说的来让自己坚定起来:
炒股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毅力。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