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以来,市场迎来了一波快速上行的行情,指数涨幅显著,带动市场人气快速升高。但随着估值的提升,市场也逐渐出现了震荡整固。展望下一阶段,投资应该如何做?#关键词透视中国消费市场回升向好#
我们邀请了嘉实价值丰裕基金经理吴悠先生,通过十问十答的形式,为您分析后市配置思路。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1122/065A27BCA23E6475C06A0F3902A066B6_w1080h815.png)
01
回顾9月以来的市场,驱动行情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九月以来的这一轮反弹,在A股历史上应该都会是一个幅度很大、很有意义的行情。我认为这一轮驱动行情的核心因素是自上而下政策定调的积极加码。不同于过往的一些政策修补、或调整,此次政策是自上而下定调的积极加码,且我们也都看到了后续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从央行到证监会、财政部、住建部等等的一系列部委都参与了这一轮政策的制定和宣传,这给市场带来了一个正面、积极且肯定的信号。
02
近期市场逐渐开始震荡整固,可能是由于哪些原因?
首先,这一轮行情来的确实有些过于迅猛。当短期市场蓄积了一个较大的涨幅,自然需要一个时期去整固,这是交易层面很朴素的一个认知。
其次,基本面需要时间去消化与跟进。尽管九月以来,市场的预期已经快速修复,但政策需要时间出台和落地,基本面也需要时间形成正反馈。
此外,海外也有一些大的事件出现,市场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几项因素叠加,近期的回调震荡是很正常的情况。在这个时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需要回归到基本面本身,去观察它的逐步验证,我们近期已经看到了一些,如果后续这一趋势可以延续,一些更强有力的信号能够验证的话,我认为后续行情是很值得期待的。
03
关于新一阶段的市场,如何判断节奏和主线的演绎?
我认为在前一段时间的急涨后,市场需要一段时间去休整,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会更多的去关注基本面的演变趋势,然后市场会据此去选择后续的投资节奏和方向。相对来讲,政策是比较难以形成量化分析框架的,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一些数据和指标上。
重点关注两个指标,第一是房地产相关的数据,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的量和价。十月以来,大家已经可以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一些积极的信号,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非常活跃,价格也略有回升。
第二是我会比较关注与货币相关的指标,尤其是M1同比增速。这一指标可以很好的表征实体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因为M1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活期存款,一般来讲企业只有在对于未来有信心,有意愿进行投资和备货的时候,才会在账上储备较多的存款,从这个角度理解,如果M1同比增速能企稳回升,那代表着实体经济对于未来经济的信心也在修复。我们可以观察到,过去几个月M1其实是在下滑,而10月这一指标已经出现了小幅同比收窄,其实也是一个较为积极的信号。
04
近期国内外的大事件较多,如何看待这一系列变量的影响?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全球都在一个很大的宏观趋势之下,不论是国内政策动向,还是海外美国的通胀、降息和大选,其中每一点对全球资本市场都有很大影响。
首先是国内方面,当前是在经济周期的底部,政策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转向信号,对于未来我认为需要去用一个偏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第二不需要过渡纠结政策具体是怎样的状态,实际上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也是根据当前经济环境的具体状态来调整的,对投资者来说,在方向明确后,更多的还是应该关注经济本身的运行状态,去做跟踪和修正。
海外整个大方向也是较为明确的。美国开启了新一轮降息周期,这对于全球资本市场总体上是有利的。而像美国大选的结果,特朗普的当选,会不会对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影响,我认为还需要做进一步观察。
05
您的投资中为何比较强调均衡布局和逆向布局?
“逆向”和“均衡”是我做组合管理一直想要践行的理念和原则。首先是“逆向”,投资是一件比较逆人性的事情,如果只是顺应市场追涨杀跌,长期来看很难赚到钱,但反过来用一些逆向的原则和思路去独立思考,反而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结果。我们在低位的时候入市,在高位时谨慎,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
而“均衡”从底层来讲,我希望把投资聚焦到自下而上的公司投资机会挖掘上,不希望将过多的精力放到自上而下,或者说是对行业博弈和押注中。因此我会维持一个相对均衡的组合布局,去规避系统性的风险。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没有牺牲很多回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组合回撤,从而让我的持有人能取得更好的体验。
06
请问您主要看好哪些细分方向?
我比较看好相对偏顺周期的一类价值股。这类公司本身质量较好,经过了多轮经济周期的考验,同时估值也维持在较低的位置,从长期价值的评估角度,我认为它们依然处于相对低估,或者说较为合理的位置。具体行业来看,银行、地产、基建等都会是较好的方向,我相信随着政策转向效果开始体现,相关公司的经营基本面也会得到改善。
07
如何看待港股市场机遇?
立足当前时点,从中期维度进行展望,港股未来是有机会的。
首先,港股的公司基本面与国内经济状态高度相关。在这一轮经济政策转向的积极影响下,港股的基本面也有望迎来相对应的改善。
第二,由于港股是全球定价,所以它的估值波动会更大,体现的结果就是港股在部分资产上估值要比A股更低。
第三,港股有一些比较有独特性的优质资产,放到全球范围内都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资产,比如港股的科技互联网和一些消费股,都是有一定特色的,它们会受到全球风险偏好的影响,在对经济中性偏乐观的前提假设下,港股还是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08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选择符合风险偏好的主动基金产品有何优势?
在当下这个市场格局下,预期已经有所修复,但基本面还没有跟上的状态中,市场更多的可能还是偏震荡的格局。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需要投资者去避免追涨杀跌,但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短期反弹较多时适度兑现调仓,在大幅下跌时寻找更多的机会做一些加仓,而这正是主动产品所擅长的。因此,对于投资经验不是那么充足的朋友,选择一些相对偏稳健、历史业绩比较稳定的主动基金产品,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09
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控制波动风险?
主要是三个维度。第一是作为偏价值的投资者,在挑选个股的阶段,我们会比较关注个股的潜在下行风险,筛除一些我们认为下行风险较大的个股。
第二是组合管理层面上,维持一个均衡的原则,不让组合出现单一风格或板块的过度暴露。
第三是资产配置的角度,通过定期的大类资产比较,做一些自上而下的分析,去评估当前整个权益市场的风险性价比,在市场出现较大风险状态时,在仓位上做一些控制。
注:以上仅代表基金经理当前观点,不代表基金未来必然投资方向,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