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换个思路
第一,在经历了一个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过程后,人们在消费上已经处在一种超前、过度、透支的状态,需要喘一口气了 。
2010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攀升至8.26万亿;2021年,我国居民债务收入比达124.4%;
从2012至2021年,我国居民每年还本付息的金额从5万亿元攀升至14万亿元,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24.5%上升到28.2%;
全国负债人数高达七亿人,其中80后、90后负债人数占比达85%;信用卡逾期高达2000多亿元。
数字中的含义,大家可以自己琢磨。
第二,不要期待过去那种消费热潮可以重来,那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我们经历的持续几十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过程,是两个因素耦合的产物;
第三,不要期待过去那种消费潮可以重来,现在的消费略低,但与经济状况大体相符,人为拉动只能适得其反;
第四,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犹在,但我们在进入常规化消费时代。
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结束,经济增长减速,外部环境巨变,这几个因素共同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们开始进入一个常规化消费时代。
要看到,在过去这几年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位网友的话很有代表性:凡是不是必需的就不买,凡是有便宜的就不买贵的,凡是能用的就将就着用,手机从原来一年换一个,现在大概两年换一个。这样的消费理念,其实是正常的。
我们要意识到中国从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到常规化消费时代的转变,应当探讨在常规化消费阶段上,人们消费的特点是什么,未来的市场在哪里。尤其对于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2.我们应当接受一个现实
目前,失业和收入下降导致人们不愿消费,大量存款留在银行。我们必须接受现实,内需无法像过去那样旺盛,需要新的发展策略。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还未彻底结束,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尚未彻底完成,区域间的差异依旧存在,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在提升。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只要采取适当的方法,维持适度的增长速度,达到次高速或中速增长是可能的。尽管近年来提及的频率有所下降,但新常态这一概念,本质上描述的正是当前的经济状态。
避免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增长,导致债务和未完成项目累堆。适度放慢步伐有时是必要的。
3.内需拉动乏力,需求满足才是发展之本
经济不振,外贸减少,刺激内需的呼声很高。然而,内需并非简单拉动就能提升。
我们应当适应新的情况,适应新的阶段,新的情况可能更是常态。面对这种新常态,我们要有新的思路,要在新的情况下,寻找新的空间。
(1)需要从拉动需求转向满足需求的基本思路转变;
经济发展应聚焦于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提升福祉和生活质量。偏离这一目标的内需扩大可能失去方向。
例如,1998年洪灾时有人认为自然灾害能刺激内需,但这种需求扩大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因此,我们必须探讨真正需要满足的内需是什么,其潜力何在,以及相关政策是否具有针对性。
(2)应特别关注三大类内需。
一是民生问题中养老和生育最为紧迫,需探讨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并减轻年轻人负担。
二是随着住房需求基本满足,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尽管居民负债较重,收入情况不佳,但改善性需求仍有空间。
疫情前,人们常出国购买奶粉、保健品、零食、婴幼儿用品等,甚至马桶盖。这表明我们的产品品质与国外有差距,内需市场仍有潜力。
三是关注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挖掘如何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从而增进整体福祉。
第三个阶段的需求与前两个阶段不同,不那么集中或刚性。现在人们的需求难以一概而论,不像之前那样简单明确,仅限于几大件或房子。
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市场能够回答。当前阶段,市场及其机制和辨识能力尤为重要。
回顾历史,许多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主要是因为经济结构从以重工业为主转向以轻工业为主。在重工业时代,物资主要在少数企业间流通,计划经济尚能应对。然而,到了轻工业时代,面对众多消费者,计划经济无法有效调配资源。
因此,市场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如今,随着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灵活和易变,市场的作用愈发凸显。
4.消费:仅仅靠政策是不够的
消费问题不是政策可以解决的,解决消费问题,需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采取了以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与我们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密切相关。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本已不再是主要问题,投资的边际效益也在下降。以投资主导的发展方式实际上已经走到尽头。
这种情况下,需要实现发展模式的一次重要转变,即从以投资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为中心模式的转变。
胡佛认为,30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进步未惠及消费者,而克鲁格曼指出中国需以增长消费取代不可持续投资。
这两句话揭示了经济增长成果共享的重要性及消费对经济可持续性的影响。
但实现这样的转变,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政策转向的问题,而是取决于一系列结构性的制约。
我国投资占GDP比例平均为44%,高于全球25%和美国20%的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从1983年的62%降至43%,低于国际60%~70%的普遍水平。居民消费率约为38%,远低于国际60%的平均值。
2023年上半年,我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30.3%,远低于美国的70.8%和世界大多数国家的50%~70%。
在特定条件下,仅依赖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法有效提升消费。
要实现消费增长,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如调整政府与居民间的财富分配,提升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使资本市场成为共享发展成果的途径,并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与就业的关系。
5.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当前经济关注点集中在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上。
流行观点认为,企业投资不足源于企业家信心缺失,而居民消费不振则归咎于消费者信心和预期问题。信心和预期固然重要,但还有更深层因素存在。
企业贷款和投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企业家对未来缺乏信心。即使信心问题得到解决,投资机会也有限。多数行业已出现过剩。
即便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被视为有潜力的领域,但这些行业竞争激烈,且市场空间有限,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参与其中。
尽管疫后消费正在恢复,但速度缓慢,消费者态度谨慎。这与就业和收入状况紧密相关,反映了信心和预期问题。然而,问题不止于此。过去几十年的大规模消费革命,耐用品短期内无需再次购买。
短期来看,我们需要采取阶段性和周期性的思维方式,避免因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急躁情绪,许多人呼吁采取激进措施以刺激经济,期望重现过去的繁荣景象。
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采取激进措施,在于能否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可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激进手段解决的。
明智的做法是顺应经济周期,同时进行休养生息,解决根本问题。
忽视客观规律强行行动可能导致徒劳,依赖货币增加来实现所谓的重大措施和强烈刺激,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
长远来看,结构性改革是必要的,以实现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变。
在当前全面过剩的经济环境下,投资驱动模式已不再可行,必须转向消费驱动模式。正如克鲁格曼指出的,中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持续增长的消费来取代不可持续的投资。
接受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1.消费中一种细微的感受
极简主义可能成为未来趋势,消费模式变得更加弹性,人们更倾向于修理而非更换物品。
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减少,年轻人对购房和结婚的兴趣下降,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理性。我们的消费理念可能正在经历变化,消费低迷和降级的现象可能与消费周期和观念变化有关。
目前人们正趋向于理性消费,重新评估生活价值和追求。这种变化可能预示着社会生活景观的转变。例如,年轻一代对传统玉石、文玩、戏曲等的兴趣减少,而对电子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趣增加。这些细节变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变。
2.后耐用品时代
三浦展在其著作《第四消费时代》中,将日本自产业革命后的消费趋势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少数中产阶级的消费;第二阶段以家庭为中心,受经济快速发展驱动;第三阶段消费趋向个人化;而当前日本已步入重视共享的第四消费时代。
三浦展的观点提醒我们,要关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消费特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特征演变,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必需品时代、耐用品时代和后耐用品时代。
必需品时代是改革初期,领导人强调解决数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不仅包括食物,还有副食品和日用品。
耐用品时代是80年代中期,城市率先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成为消费热点,稍后空调和电话也加入。
农村普及较晚,但2007年至2013年的家电下乡政策推动了这一进程。住房商品化和汽车普及标志着耐用品消费时代的顶峰。
后耐用品时代。三年疫情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疫情后人们消费观念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即便没有疫情,这种转变也会发生,但疫情成为耐用品时代向后耐用品时代转变的标志。
3.即刻消费,不为未来花钱
市场正经历微妙变化,消费特点表现为旅游市场繁荣,非必需品消费减少。
一位女性消费者今年在服饰和护肤上的开销远低于预期,服饰仅花费1400元,护肤仅16元。这些变化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和标准的转变。
人们普遍重视衣着和化妆,即使在贫困时期也尽量打扮得体。但最近,人们似乎对装束的关注有所减少,这引发了对消费心理变化的思考。
一个女士通过减少服装和化妆品的开销,将钱用于旅游,尤其是去三亚度假,花费超过一万元。尽管这只是个案,但与当前消费趋势相符。
旅游消费的特点是即时享受,即消费者在购买时即可完全享受其效用。相比之下,衣着消费则是一种长期使用价值的积累,如一件2000元的衣服可穿三年,其价值是逐渐实现的。
这种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消费行为。
尽管整体消费市场冷淡,但旅游、餐饮、电影、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等领域却异常火爆。
消费和旅游的共同点在于,它们提供的效用或价值可以立即享受。人们在即时消费上往往愿意花费更多,而在非即时消费上则更加谨慎。
一位年轻人表示,他愿意在一顿饭上花费数百元,但购买价值两三千元的电视时则会犹豫。
消费低迷不仅仅是由于人们缺钱,还有消费观念的改变,比如不愿意为未来投资。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数激增,但人均消费降低,被称为穷游。而暑假旅游市场火爆,旅游成本上升。热门旅游地的高铁商务舱和飞机公务舱票源紧张。这些现象同样也反映着消费观念的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可能只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但它反映了人群价值观的转变,以及对生活和未来的不同理解。不婚不育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我们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未来我们需要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