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破圈”已经成为很多人自我提升的准则。无论是职场晋升还是生活作出改变,这个词都无处不在。但在投资中,却有一组“跳出舒适圈”和“坚守能力圈”的矛与盾。在投资中,究竟应该破圈还是坚守?
不同年代的理财舒适圈
“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还钱,90后花钱。”一定层面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需求和特点各异。时代环境的差异,构成不同年代人的理财舒适圈。
70后经历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期,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储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投资更为保守。
80后则经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崛起,理财更加多元,作为社会主力人群,他们中很多人可能背负着房贷、车贷等债务。
90成长于数字化时代,对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更加熟悉,也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个性化需求。他们在理财上更加开放灵活,对各种新型投资方式感兴趣。
人的经历和偏好,形成了我们的“擅长”,逐渐影响了我们理财的“舒适圈”。但久而久之,习惯和经验往往会支配我们的决策,舒适圈就会变成信息茧房,限制我们的认知,缩窄投资视野。虽然舒适圈里有安全感,但缺乏挑战,只有走出去,学习新东西,才能得到进步。
做简单的事而非解决难题
走出舒适圈,也绝不是贸然地去做自己从未接触的事情。查理·芒格说:我们成功地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这些“简单的事情”就是指我们有能力并有兴趣去做的事情,而难题就是唐僧非要踏出金圈,承担打怪任务。那个金圈,就是唐僧的知识边界,圈内是能力,圈外是跨界与风险。
关于能力圈边界,巴菲特也给出了自己的界定方法:“写出自己真正了解的企业的名字,在它周围画一个圈,然后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等方面,再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市场永远不缺少机会,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宁错过也不要成为过错。
投资破圈还是坚守?
舒适圈和能力圈,有不同的出发点,是用不同的价值观来看待同一件事。同样是投资,能力圈侧重的是避免错误,而舒适圈侧重的是能力。所以思考要走出舒适圈,决策要回到能力圈。也就是“舒适圈外学习,能力圈内行动”。
以巴菲特为例,早年巴菲特以“不碰科技股”闻名,即使美股科技股屡屡攀升,他也几乎没有参与。从他的投资理念来看,这只是遵守了他自己的投资原则,在自己不懂互联网的时候,不跟风,不去赚“不属于他”的那份收益。但他并没有在舒适圈里退步,而是不断学习和了解科技领域,当他把科技股也当成自身投资能力圈一部分的时候,果断出手,买入科技股,并取得了不俗的投资回报。
当我们跳出舒适圈,不断充实自己的时候,日积月累中,能力圈也在不断扩大,我们才能更好地在投资市场中灵活应变,不断成长。$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混合A(OTCFUND|022700)$$睿远港股通核心价值混合C(OTCFUND|022701)$$睿远成长价值混合A(OTCFUND|007119)$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