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驾淘汰赛:高阶争夺技术话语权,中阶成销量生命线
---------------------------------------------------------------------------------------作者 |王博
编辑 |德新
2025年的元旦还未到来,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扣响了新年车市的发令枪。
上周HiEV报道了比亚迪大举进军中阶智驾量产的消息。在最近一个批次中,其定点了约20款车型,包含J6E、J6M、OrinN等多个平台,意在实现10万元以上车型标配中阶智驾。
假设比亚迪2025年的智驾「标配」战略初步落地,业内纷纷猜测大部分有实力的自主品牌也会跟进,而合资品牌将主动或被动迎战。
HiEV获悉长安近期也向不少供应商发出了中高阶智驾定点;广汽前不久与Momenta、速腾聚创等供应商签署深化合作,旨在以更高性价比,加大智驾的搭载比例;东风岚图、奇瑞、长城、吉利等,也都在规划类似的中算力平台智驾量产。
回顾2024年,智驾量产由华为的鸿蒙智行以及蔚小理领衔,整个市场带有高阶智驾的车型销量估算在150万台 - 200万台之间。
未来一年,特斯拉FSD为入华摩拳擦掌,华为车BU引望公司走向独立以及比亚迪发力智驾,称得上是圈内绝对值得关注、相互作用交织的三大盛况。
车企淘汰赛将愈演愈烈,城市NOA继续扩大规模,而中阶智驾将迎来大爆发。
高阶智驾是高端技术领导力话语权的竞争,而中阶智驾取代了大部分原来同价位段车型搭载的低阶方案,成为车企守住销量和市场份额的生命线。
在高/中阶智驾的多重夹击下,目前大部分车企选择同时押注自研与外采成熟供应商方案,既要保障交付能力,又要掌握品牌灵魂。
中阶智驾的量产是生存之战,车企需要打造数据闭环形成符合自身品牌调性的体验,并且要满足数据合规这样的底限要求。高阶的研发则是为了明天所做出的投入,大模型的训练需要巨量的算力资源以及精准打捞高价值数据的工具链。
因此无论从中阶还是高阶智驾开发来讲,兼具算力资源、工具链、合规等多重属性的云服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车企布局智能化关键的战略资源。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云服务提供商也迎来市场爆发期。
过去几年内,约有95%的TOP 30车企选择了华为云。IDC的报告则显示,华为云连续三年斩获中国汽车云市场份额第一。华为云截至目前与50多家合作伙伴,一起服务了300多个汽车行业客户。
一、智驾的两重竞争:高阶日新月异,中阶降本普惠
特斯拉从本月开始向部分早期用户推送了FSD V13,在规模更大的神经网络模型的驱动下,FSD V13比V12再次跃迁。
国内的华为、理想、小鹏等头部企业在过去几个月智驾体验和指标上也在飞速增长。明年,基于世界模型和搭载VLA的新一代架构的智驾系统将会推出,同时华为、理想等的L3也将亮剑。
在这种快节奏的更新里,车企中的智驾第一梯队,与二三梯队的差距,毫无疑问会越来越大。
高阶市场目前的绝对规模不大,其日新月异的技术迭代,是20万以上豪华车市的品牌竞逐;而中阶智驾有望被下放到10万元级,随着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放量,将成为大众车市的生存之战。
如此一来,那些主销车型在10 - 30万元级而缺乏有竞争力智驾系统的厂商——首先是合资车企,其次是中腰部的自主品牌——将遭遇迎头痛击。
在价格战和降本的浪潮中,高阶要投入、中阶得补课,比亚迪们已经把寒意传递给了每一家没搞好智驾的车企。
二、车企自研智驾,保中阶是生存之战
随着新一代消费者成长为购车的主要消费群体,智能化成为用户购车关注的核心配置之一。主机厂们也逐渐意识到,智驾是关乎用户品牌认同的关键能力。
在经过近几年一系列折腾和调整之后,大部分主流主机厂正重新回归到自研 + 供应商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今年在汽车新技术院下成立了虚拟组织智能化院,相当于升格了整个智能化的研发。目前其自研智驾,正由出自五部的李锋率队,重点推进基于英伟达OrinN的高速NOA量产。
比亚迪采用自研中阶方案,加上地平线、Momenta、卓驭、华为多供应商提供中高阶方案的模式,既要满足既要快速上量保交付,又要把灵魂抓在手里,掌握核心技术。
长安与东风两大自主品牌今年都加深了与华为的合作。前者的高端品牌阿维塔以115亿元投资华为车BU新公司引望,后者的高端品牌岚图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并在当家车型梦想家上推出乾崑智驾版。
与此同时,长安与东风岚图均保留了自研智驾的板块。
长安前不久刚刚在新车启源E07上推出了自研的「长安智驾」,首先量产的是高速NOA功能,明年将推出基于端到端的城市NOA。其自研智驾,还会在长安以及启源等品牌上扩大搭载。
除了岚图梦想家已经搭载的乾崑智驾ADS之外,后续岚图的自研智驾方案,将首先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方案开展中阶自研。
这两大央企的做法,都是高阶首先搭载华为ADS成熟方案,自研中阶方案,并向高阶探索进阶。
除此之外,一汽红旗与卓驭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其新车已经开始搭载卓驭基于高通8650等平台的智驾方案,同时内部由一汽南京牵头也在自研智驾。
上汽在裁撤了飞凡智驾的团队后,一方面由零束牵头基于地平线平台推出自研智驾,另一方面传闻中,上汽高层也正带队与华为接洽潜在的深入合作。
目前绝大部分自主品牌智驾的第一诉求是中阶量产交付,自研方案希望首先掌握出货规模更大的中阶方案能力,并探索高阶能力,至少要掌握对高阶方案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由于中阶的智驾方案已经收敛,计算平台、传感器、算法架构都已经成熟,比亚迪等头部主机厂的中阶自研大概率能取得成功。不过这些自主车企激进的战略,留给其他车企们补课的时间就不多了。
假设明年中阶大规模上量,那时下主机厂构建数据闭环以及满足数据合规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前
者是推动智驾的能力向上不断迭代的基础设施,而后者是智驾能合规量产的底线。
以华为云为代表的云服务商就通过与资质图商紧密合作,建立汽车云专区,来满足严苛的合规要求。除了华为ADS本身,目前一汽、东风、北汽福田、Momenta等也将数据部署在华为云汽车专区上。
一些大型Tier 1和合资厂商向HiEV透露,其在过去一年中,向云服务商采购数据合规服务的需求大增,要同时满足严苛的合规要求,并保证高效开发实施,这是业务开展必须的。
三、大模型时代的高阶智驾,技术领导力的竞逐
相比车企在中阶智驾上的迫切需求和可控的投入规模,车企在高阶方案上研发的不确定性要大很多,无论从车端算力、云端算力还是算法需求上。
头部车企尝试采用以端到端与大模型为代表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新算法架构,在过去几个季度取得了惊人的效果,不过与此同时投入巨大。
以华为ADS为例,华为ADS 3.0切换到了「GOD+PDP网络」的端到端架构。
ADS端到端架构的研发基础是7.5EFlops的云端训练算力(9月数据),每个月约40万的活跃用户(11月数据),产生的将近2亿的智驾里程(11月数据1.81亿公里)。
同时智驾团队,也是华为车BU也就是引望公司最大的团队,占到整个人员的70%,更不要说其中高端人才和天才少年的含量。
对有意竞逐第一梯队的车企而言,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
- 云端训练
首先明年云端训练算力就是10 EFLOPS级的投入。
除了算力规模之外,由于大模型比传统开发方式迭代周期能快很多,并且可以多线尝试,这带来了极具飙升的训练需求,训练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以及如何构建基于国产化基础设施来算力保障,也是一条生命线。
这方面,车企除了斥巨资囤积英伟达之外,要使用国产化稳定、可持续的算力,华为云(昇腾AI算力)成为不二之选。
面对大模型训练数据量大、周期长的特点,昇腾云也对包括视觉感知、点云感知在内的多种典型算法进行了适配,以提高训练的速度,加快算法开发的周期。
- 数据浪涌
目前头部企业华为、理想、蔚来等的累计智驾里程全部突破10亿公里,明年头部自主品牌数百万规模的智驾量产,将导致智驾数据的大爆发。
如何从数十亿级的行驶里程中,挖掘出算法训练所需要的千万Clips级的高价值数据,是对车企数据闭环工具链的极限压力测试。
没有完整数据闭环工具链的厂商,可以说拿回了这些数据也无从下手实现智驾的迭代升级。
而华为基于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发的八爪鱼自动驾驶开发平台,提供从传输、预处理、标注、训练、仿真到试车部署全链条的端到端研发工具。盘古大模型,可实现万段CLIP分钟级理解支持2D/2.5D/3D自动标注;用模型挖掘代替人工筛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其一站式的自动驾驶云服务,在一周之内就向一汽、东风、长安交付了之前需要6个月才能搭好的研发平台,帮助车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分夺秒快速上手。
- 先进算法
行业对于端到端与大模型的技术路线已经达成基本共识,但更下一步的先进算法演进,无论世界模型还是VLA仍在探索。
世界模型的目标是让模型理解世界的基础规则,它可以用于生成稀缺难以采集的场景,也可以作为仿真工具对算法进行验证,还能直接生成驾驶策略指导算法的迭代。
作为一种云端模型,世界模型的训练算力需求、数据量需求以及架构设计的难度,与现在大家听到的端到端(车端)模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华为徐直军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训练自己的基础大模型。」
与之类似,并不是每个车企都得投入开发自己的世界模型,更合适的方式也许是由TOP供应商提供基础的世界模型,供给一部分车企训练、调校形成各自的方案。
当前对于中腰部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更为迫切的是选定成熟中阶方案量产上车,也要搭建自己的数据闭环能力,形成优质的场景数据,最终向用户交付有品牌特性的智驾体验。
回顾今年整年的智驾发展,就像特斯拉作为一条鲶鱼搅动起近3年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华为ADS在中国智驾的发展进程中也扮演了类似的角色,以一己之力加快了中国整个智驾发展的进程,大幅提高了用户对于高阶智驾的认可,探索出智驾可行的商业模式。
而以华为云和独立后的引望为代表的华为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就像一块黑土地,滋养了一大半中国智能车的产业生态,推动智能驾驶正迈入前所未有、蓬勃发展的一年。
接下来,让25万元以上车型的用户用上令人惊喜的、老司机版的高阶智驾,相当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而让购买10万元级的用户能用上体验稳定、安心的中阶智驾,会是中国智驾产业共同推动的「小康时代」。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