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央行货币政策基调整体偏松,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围绕着政策利率偏上的位置小幅波动,全年资金面经历了由均衡转为较长时期的宽松,再回归至均衡的过程。全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至4月中旬)资金面由均衡转松,流动性主线为信贷投放开门红和春节假期前后的现金漏损;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9月下旬)资金面由松转均衡,流动性主线为政府债发行和禁止银行手工补息的结构性冲击;第三阶段(9月下旬至12月)资金面由均衡转松再回归均衡,流动性主线为政府债发行、MLF到期和汇率。
资金面特征方面,2024年各月资金面均未出现大开大合的宽松或紧张,资金价格中枢较为平稳,并跟随政策利率降息的节奏逐步下行。同时在“存款搬家”后,非银在资金供给端的影响力明显增强,进而推动资金利差大幅压缩。月末资金面同样未出现过大幅收紧,跨月价格波动可控,主要是因为央行跨月投放更加积极、银行月末融出不低于月中的新指标限制以及MLF改为下旬续作等,但与此同时月中的资金面波动有所增大。跨月策略方面,借隔夜跨月的成本优势明显减小,借长期限资金跨月的性价比逐渐提升,尤其是在季末月份。
货币政策方面,2024年央行贯彻支持性的操作风格,两次降准释放2万亿资金,两次降息共30bp幅度加大。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箱,创设临时隔夜正逆回购、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积极投放买断式逆回购等。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明确OMO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唯一的政策利率,淡化MLF的政策意义,建立从政策利率到基准利率再到市场利率的完整政策利率体系,并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疏通政策利率传导机制。不过央行在实际操作中会兼顾多目标平衡,政策发力时还会受到汇率压力和利率风险等掣肘。
流动性方面,2024年银行体系超储水平较前一年有所提升,且超储结构中OMO短期资金的占比明显下降,因而流动性环境更加稳定。不过禁止手工补息带来了结构性的冲击,一方面释放了法储流动性,另一方面加大了大行的负债端压力,暂时逆转了银行资金逐渐向大行集中的趋势。而后大行通过大量发行存单、吸收同业存款等方式来对冲存款流失压力,直至四季度才有所恢复。
展望2025年,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流动性将更为充裕,降准降息幅度有望继续加大。央行将灵活运用各项货币政策工具,保障资金面更加平稳,资金价格的波动继续降低,预计R001和DR007维持在OMO+10bp附近,利率中枢跟随政策利率下行。并且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叠加同业存款新规对流动性的结构性冲击,资金利差将继续压缩,以及随着政策利率传导更加通畅,存单利率和存贷款利率都将更贴近政策利率。同时财政也将靠前发力,且发债到转化为财政支出下达的时滞缩短,对流动性的扰动程度减弱。不过央行仍会受到汇率压力、利率风险、银行净息差问题和资金空转问题等方面的制约,政策发力需等待合适的窗口,市场不应对资金面的绝对宽松程度抱有太强的预期。
可关注以下产品:
30年国债ETF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超长期限国债的票息优势较强,在风险收益比合理的前提下,高票息长久期品种的配置性价比正在逐步提升。30年国债ETF具有四大优势——投资价值优、进攻性强、流动性好、工具性佳,产品同时兼具30年国债现券特征和场内ETF投资便利性,可为投资者提供一键配置30年期国债的投资工具。
国开ETF投资标的为银行间市场国开债。政策性金融债的信用评级高、体量大、流动性好,是值得考虑的投资标的。国开ETF产品特点具有流动性好,信用风险低,低波动、小回撤的特点,风险收益比合理,可现金申赎、场内交易灵活,是短久期配置的较好工具。
可转债ETF于2020年3月6日成立,是市场上首只创新设立、跟踪可转债相关指数的ETF,该基金紧密跟踪中证可转债及可交换债券指数。作为被动型债券指数产品,透明化的持仓、有效的风险分散、费率优势和T+0的交易模式都是该类产品的优势。
#小红书突然爆红!最强风口来袭?#$信用债ETF博时(SZ159396)$ $30年国债指数ETF(SH511130)$ $国开ETF(SZ159650)$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