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411/6CCEE82A3B788229E52A6783856E7241_w900h100.png)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50121/26F40051584EC2874ADCC4814099C8DA_w1080h1822.png)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411/BD8A232F06A7979FF9B18F06EDF16D97_w900h100.png)
1、公募总规模站上32.83万亿元,债基去年12月猛增8600亿
根据中基协,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32.83万亿元,较11月底的31.99万亿元增长约0.84万亿元,当年第六次刷新历史新高。
分类型来看,债基是公募总规模增长的最大“功臣”,该类基金规模在12月增长超8600亿。此外,股基、QDII基金也在去年12月实现规模增长,具体规模增长数据为172亿元和215亿元。而由于收益率下行,货币基金的规模却在下降,去年12月规模减少超860亿。此外,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也小幅下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Wind
2、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募集总规模约218亿元
上周,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全部发行完成,8家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募集总规模约为218亿元,吸引了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争相布局。春节前最后一周(1月20日-1月26日),新基金市场又有2只新品来了,分别为中长期纯债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目前正在新发的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是市场主力军,创新型ETF、细分行业ETF、红利策略ETF等是各家基金管理人布局的主要方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Wind
3、新基金发行迎“开门红” 多只产品提前结募
进入2025年,新基金发行市场迎来“开门红”。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1月20日,1月新成立基金超50只,合计发行规模近400亿元,还有90多只新基金仍在发行中。此外,1月以来已有近20只基金宣布提前结束募集,还有部分产品因认购火热而启动比例配售。
来源:经济参考报、Wind
![](https://gbres.dfcfw.com/Files/iimage/20240411/35E8332BB94AE7DDB4ADDD03D703678E_w900h100.png)
1、沪深ETF市场规模超3.7万亿元,助推券商财富管理转型
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在行业内部通报最新一期基金市场数据。截至2024年12月末,沪市ETF共607只,总市值为27229.23亿元;深市ETF共426只,总市值为10007.50亿元;沪深两市ETF规模合计超3.7万亿元,较上个月进一步扩容。
来源:中国证券报、Wind
2、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0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和研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的综合情况报告》《关于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来源:中国证券报、Wind
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内容来源于Wind资讯。我们坚决维护原创作者的版权所有权,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创取得联系,如有侵犯版权和出处不准确之处请与华宸未来基金小编联系。小编根据篇幅需要对原作者文章进行了综合编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华宸未来基金无关。华宸未来基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代表基金实际持仓。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之前,须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他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以及同类基金的过往业绩表现,均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