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者及早分享业绩成果的获得感和确定性。”业内人士表示。
成熟期、经营效率高的公司更有能力分红
从实践来看,不同行业、成长阶段、经营情况的公司,分红力度存在差异。
按企业所处阶段来看,成熟期公司分红金额及增速均大于成长期公司。具体来看,上市时间超过8年的公司纳入成熟期,小于8年的纳入成长期。数据显示,沪市2024年成熟期公司分红金额达4302亿元,同比增长318%,成长期分红金额为1457亿元,同比增长46%。
按经营情况来看,经营效率高的公司更有能力进行现金分红。以ROE(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依据,2022年度至2024年度沪市分红公司前三季度ROE分别为12.36、9.88和6.69,而未分红公司前三季度ROE分别为3.19、3.49和1.17,经营效率高的上市公司更有能力实施现金分红。
按行业来看,传统成熟行业分红意愿和金额普遍更高。沪市方面,银行、石油石化、通信等行业企业分红金额较大,2024年中期分红金额合计4123.16亿元。
深市方面,分红金额前五名的行业为酒饮、邮政、货币金融、煤炭开采和畜牧业,行业内公司平均分红超10亿元,其中酒饮公司平均分红34亿元。从变动情况看,金属冶炼、农林牧渔、货币金融等行业分红金额较同期增幅均在100%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总体上,政策改革对传统成熟行业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业内龙头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自由现金流,其分红能力和意愿普遍更高。
分红政策改革影响市场预期
新“国九条”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实施,有效激发了资本市场活力,提振投资者信心。
自新“国九条”发布以来,深证成指上涨2.18%、创业板指上涨6.29%。对比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看,深成指R(全收益指数)上涨4.21%,与深证成指差异值约为2.08个百分点,相关差异系分红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
从交易行为看,一年多次分红受投资青睐。以深市为例,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自新“国九条”发布以来平均成交额为431亿元,增幅达66%,成交金额和增长率均高于未进行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379亿元、42%)。对比披露中期分红方案前后1个月的交易数据看,超7成中期分红公司的交易额有所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一年多次分红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引导投资理念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目前,投资者对红利指数产品偏好上升,截至2024年底,红利指数产品规模达1484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112%。
文章转载自证券日报网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