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国美零售(HK|00493)$   

第一个案例是曾经的日本最大零售商大荣公司。大荣趁泡沫经济的东风大量借贷,买地建店扩张,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公司以土地为担保,借入更多的钱,开办更多的店,形成了一个分布日本各地的庞大零售网络,将业务扩展到“除了女人和鸦片”之外的几乎所有商品。支撑这个“商业传奇”的是高达200亿美元的累积债务,以及地产市场永远看涨的预期。当地产市场崩盘后,土地抵押品的价值大幅缩水,银行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贷款给大荣,公司单凭零售的主页收入无法偿付到期债务(*10)。自2000年始,在政府的参与下,大荣和它的三家主银行多次就债务重组展开谈判,采取了撇账、债转股、特别贷款、动用公共资金核销等多种方法,试图避免破产的命运,但最终也没有逃过一劫,2005年被政府的产业再生公司(IRC,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Corp.)接管。


在救助大荣的过程中,监管当局检查出其最大债权人UFJ(United Financials of Japan, 日本联合银行)的准备金不足,UFJ只好追加准备金,因此而产生的大量亏损自身难以消化,遂由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注资,“救济合并”为三菱UFJ。UFJ的前身是三和、东海、东洋信托三家破产的银行,经过核销坏账,关闭分支机构,裁剪人员后于2002年合并组成,再因大荣的破产而进行二次重组。破产-重组是那一时期的主旋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清理和实体经济中企业的重整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绝非辜朝明先生所讲的“一两年”那么容易。


第二个案例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简称“长银”)。这家银行成立于1952年,通过向地方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筹资,给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产业提供大规模的设备贷款,对战后的重建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设备投资的回报下降,长银没有意识到改变商业模式的必要性,还想继续轻松获利,进入了不动产和旅游度假行业。地产市场崩盘后,投资都变成了不良债权。长银并未及时处理这些不良资产,而是通过“内部重组”掩盖真相。具体做法是让下属子公司从长银借贷,子公司用一部分借来的资金按账面值购买债务人的土地抵押品,其余投入到买来土地上,开发公寓项目,幻想用公寓产生的租金收入偿还长银的贷款。这番操作看上去完美地清理了不良资产,实际上只是将不良资产从总部转移到了子公司的会计账簿上,泡沫破灭后的低租金根本无法支付泡沫期间的高地价,自欺欺人的手法仅仅延迟了亏损的暴露(*11),高管们或许可借此逃避责任,却无法挽救长银的破产命运。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