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标的的现状:
1、投资标的现状是上升状态下的调整阶段,上升区间用红色阻支线标示。并在区间内增加一条红色辅助线。
2、利用绿色阻支线标示调整阶段的下跌区间。
3、为了表达投资标的波动的全貌,分别给出日K线和60分钟K线。
4、所有趋势线都是由上到下的顺序定义名字:红1、红2、红3、绿1、绿2。


实验的目的:
跟踪确认调整结束的位置。
验证方法:
1、价格应当绿色下跌区间内震荡下行。绿1起到阻力作用,绿2起到支撑作用。
2、调整可能结束的第一个位置,红2线位置约为47.28。在这个位置止跌的后,价格应当线向上突破绿1线,而后突破52.33。价格向上突破50.12,应当不会回到绿间之内,价格向上突破52.33,应当不会回到50.12之下。
2、调整结束的第二个位置,红3线位置约为40.43。
投资标的走势另外一种可能:
价格在向上突破52.33之后,如果没有有效向上突破54.17,则上升状态可能不会延续。而后正式进入上升状态的调整阶段。

本文是实验性推导,无预测无投资建议。
为了使阅读者能清楚我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我做以下说明:
阻力线和支撑线是根据历史的阻力价格和支撑价格设立的。
阻力线和支撑线界定的空间定义为阻支区间。通过阻支区间来定义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由于趋势是相对于时长和幅度的概念。并且在很多分析当中,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是共存的,所以利用上升区间和下跌区间代替上升趋势和下跌趋势。以避免对方向描述的混淆。上升和下跌区间与上升和下跌趋势的定义不同在于:区间是由方向和斜率所定义出来的。而趋势是由方向所定义出来的。
阻支区间设立以后,价格应当在阻支区间内上下波动。所以可以通过阻支区间来预测价格的变化。因为价格时常会突破阻支区间。所以如果是预测也只能是阶段性预测价格的波动,为交易决策的预案提供依据。
所谓阶段性推测是指已知上升趋势,无法预测上升趋势的结束点。但是可以预知价格上升途中的每一个阻力位。当价格遇到阻力价格时,如果下跌就开始推测:下跌是调整还是反转?下跌的幅度和时长,支撑价格在哪里……等等问题。如果没有下跌就推测下一个阻力价格。下跌趋势亦复如是。
这种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预测价格的变化。而是根据价格与阻支区间的相对位置,来判断价格沿某个方向波动的强弱变化,从而得出按此方向波动是延续、还是会结束。
由于价格的反转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渐形成。在上升区间当中会有下跌波动。而下跌波动不断累积在一起,就会成为下跌区间。这种下跌区间有可能是上升趋势的调整,也有可能是上升趋势的反转。如何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无法给出唯一的结论。但是上升区间和下跌区间如果同时存在一个文章中。代表着上升区间中的下跌波动已经不容小觑。这种下跌波动是调整还是反转?只能渐行渐知。
这种分析方法,其效果是对价格波动方向有一定的前瞻性。为投资交易提供预案帮助。所以在分析文章中已经隐含了投资决策的依据。但是真正的投资决策需要考虑一系列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所以在文章中拒绝明确说明交易决策。
影响交易决策的主观因素有:持仓成本、风险承受能力。实际情况允许的交易时间,交易频率。影响交易决策的客观原因有:投资标的的波动方向、沿此方向波动的最低时长、最低幅度、转变方向的方式等等。
但是在文章中可能会提及一些止损的预案。这就代表着在这个时点。考虑到持仓成本、止损成本,此时在投资决策上必须给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实际投资标的的波动方向其实并不明朗。所以才会出现有止损预案的论述。
本文之所以叫做实验性文章的原因:本文的分析方法已经在不同的投资市场,不同的投资标的进行了大量的检验。检验的历史长度一般情况下是投资标的有历史价格波动的数据开始一直到实验结束的那个时间。但是这种检测却没有涵盖所有的股票。所以对这种分析方法能否对所有股票有效,需要验证,所以以实验的方式呈现此文章。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