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央企)旗下的核心上市平台,成立于1997年,深耕大宗商品仓储物流及供应链综合服务领域。
行业地位:
国内大宗商品仓储龙头:拥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覆盖30+个城市,仓储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占全国大宗商品仓储市场份额约10%。
央企背景优势:背靠中国物流集团,受益于国企改革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政策支持。
核心业务:
仓储物流服务(占比约40%):大宗商品(钢铁、有色、橡胶等)仓储、运输、装卸。
物资经销业务(占比约50%):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贸易。
供应链服务(占比约10%):物流金融、期货交割库、供应链数字化平台。
二、核心业务分析
1. 仓储物流业务
核心资产:
拥有60+个物流基地,其中期货交割库资质(铜、铝、橡胶等)稀缺性强,年交割量占国内期货市场约15%。
智能化升级:推进“智慧仓储”建设(如无人仓、物联网监控),提升周转效率。
盈利模式:仓储租金+装卸费+增值服务(质押监管、质检等),毛利率约25%-30%。
2. 物资经销业务
业务特点:
以钢材、有色金属为主,链接上下游客户(钢厂、贸易商、终端制造商)。
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毛利率较低(约3%-5%),但营收规模大。
风险对冲: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减少价格波动风险。
3. 供应链服务
创新增长点:
物流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保理业务,2022年供应链金融规模超200亿元。
数字化平台:建设中储“钢超市”等线上平台,整合交易、物流、金融数据。
期货交割优势: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库,年交割收入稳定增长。
三、财务表现与经营效率
1. 财务数据(2023年上半年)
营收:362.7亿元(同比+12.5%),物资经销贡献主要收入。
净利润:3.2亿元(同比+18.6%),仓储物流业务利润占比超60%。
毛利率:整体毛利率4.8%(受低毛利贸易业务拖累),仓储业务毛利率28.5%。
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3亿元,资金链健康。
2. 经营效率
资产周转率:0.85次(行业平均0.6次),仓储网络协同效应显著。
ROE(净资产收益率):6.2%(2022年),高于行业平均(4.5%)。
四、核心竞争力
稀缺仓储资源壁垒
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稀缺,物流基地布局难以复制,期货交割库资质具政策护城河。
全链条服务能力
“仓储+贸易+金融+数据”一体化模式,增强客户粘性。
政策与股东支持
中国物流集团资产整合预期(如注入优质物流资产);受益于“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五、风险因素
大宗商品周期波动
钢材、有色价格下跌可能拖累物资经销业务收入,并影响质押融资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
民营物流企业(如京东物流、顺丰)加速布局大宗领域,挤压利润空间。
数字化转型不及预期
智慧物流投入高,若技术落地效果不佳,可能影响长期竞争力。
六、未来增长点
物流基础设施升级
扩建高标仓、冷链物流设施,顺应高端仓储需求增长。
供应链金融深化
依托数据平台开展供应链ABS(资产证券化),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国际物流拓展
借力“一带一路”拓展跨境大宗物流,如中欧班列货运代理业务。
七、估值与投资建议
估值参考:
当前PE(TTM)约15倍,低于物流行业平均(20倍),P/B 0.9倍(破净状态)。
分部估值法:仓储物流业务对标普洛斯(PE 25倍),物资经销业务按市销率(PS 0.1倍),目标价合理区间5.8-6.5元(当前股价约5.3元)。
投资策略:
长期价值:关注央企整合、仓储资源重估及供应链金融放量,适合防御型投资者。
短期催化: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国企改革政策落地或带来波段机会。
总结
中储股份作为大宗物流国家队,核心仓储资产具备重估潜力,短期业绩受大宗周期影响,但长期受益于供应链升级和央企改革红利。需警惕贸易业务毛利率低迷及数字化转型风险,建议在估值低位布局,关注政策催化与资产整合进展。
——
技术分析:
年K线形成多头趋势。
季K线突破后回洗。可能为打开上升空间做准备。
月K线趋势进入多头行情。
有重组预期,也有数字化预期。市值不大。值得想象。预计高点在27年。
(友情提示:在任何位置买入任何股票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回撤,不排除当前价格继续震荡。本文只供参考,盈亏自负。现在某方面管得比较严,只给出时间区间,不说其它。)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