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4-2025.3.30 固收研究周报上新!
一、策略展望
资金面展望:下周资金面将面临跨季,政府债净融资放量,逆回购到期规模超万亿等多重扰动因素,需关注央行每日净投放规模以及买断式逆回购投放量,预计下周资金面波动较大,存单收益率预计呈现震荡走势。
利率债市场展望:本周受跨季因素影响,资金面或维持紧平衡,短端利率或受资金面扰动较大。债市进入震荡期,市场或对下限以形成共识,在新的宽松预期形成前,收益率可能难以向下大幅突破。当前长端利率与短端利率倒挂,中短期限债券(如5-7年期)的非国债静态收益率更值得关注,另可能受益于曲线陡峭化修复,且考虑到跨季后资金面边际转松,中短端或迎来一定修复性行情。
海外及外汇: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4月起缩表速度从600亿美元/月放缓至400亿美元/月。鲍威尔称联储不着急调整利率,但表达了对经济不确定性高度关注,并表态将放缓缩表速度,以避免重蹈2019年流动性冲击的覆辙。市场情绪得到修复,美股走强,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上涨。
信用策略:本周为季末,理财通常有万亿量级的回表压力,但上周信用债表现较好,理财的业绩压力没有继续加大,出现超季节性赎回压力不大。
转债方面:国内宏观方面,基建地产与制造业的景气度分化仍持续,当前降准降息等总量政策仍在预期中,国内大宗商品普遍跌至近7-8年低点;AI、机器人等板块情绪有所降温,关注后续应用端的推出。全球地缘不确定性仍大,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升温,金、铜偏强。股市流动性有所回落,但仍处高位,行业轮动不断,仍建议关注一是计算机硬件、AI端侧、AI应用等TMT板块,二是机器人相关板块,三是部分景气度较好的周期板块,四是红利板块。转债市场供需矛盾逐步凸显,近期赎回转债预计增多,2025年转债市场规模仍会下降,考虑到整体资产紧缺逻辑持续,同时债底支撑明显,转债市场整体仍有配置价值,估值已恢复至较高位置,关注结构性机会,总体建议关注一是正股高成长性及基本面较好,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优质转债,二是红利板块,尤其是有成长性的红利标的,三是关注转债条款博弈,四是新上市合理定价的转债。
二、上周市场回顾(3.17-3.23):
1. 利率债市场复盘
上周公开市场共有5262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累计开展14117亿元逆回购投放,全周实现净投放8855亿元。上周的资金面整体转松,各期限同业存单价格均明显回落。银行体系融出意愿边际增强,上周税期过后,银行体系净融出规模快速回升至2.4万亿元以上,为春节以来最高点。
2. 信用债市场复盘
一级市场:上周信用债总发行量3425亿,发行规模环比有所上升,当周净融资为300亿,时隔三周环比再次回正;发行票面环比下降15BP,发行期限环比下降0.21年至2.84年,一级市场情绪有所恢复。
二级市场:二级总成交规模7379亿,成交期限略有回升但整体处于偏低水平。估值变化方面,本周各等级、期限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中短久期信用债表现更好,城投债收益率下行7-10BP,久期3年内下行幅度更大,5年内城投债利差下行3-8BP,7年和10年城投债表现较弱,信用利差反而上行1-4BP;产业债利差下行5-10BP之间;金融债方面,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下行5-14BP,其中3-5年二级资本债表现相对较强,利差下行幅度最大。
3. 可转债及权益市场复盘
股票方面:上周各股指回落明显,上证指数周跌1.60%,深证成指跌2.65%,沪深300跌2.3%,中证500跌2.1%,创业板指跌3.3%,同花顺全A跌2.1%。行业以下行为主,上涨的行业中,石油石化、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环保涨1-2%,公用事业涨0.8%。其余行业下跌,传媒、计算机跌5%左右,电子、通信、食品饮料、美容护理、商贸零售跌4%左右,非银金融跌3.3%,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轻工制造跌2%左右,煤炭、基础化工、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纺织服饰、社会服务、房地产、综合跌1%左右,钢铁、银行、建筑装饰、交通运输略有下跌。
转债方面:上周中证转债指数跌1.37%,表现偏弱,各平价转债的转股、纯债溢价率普遍压缩。
$上银慧诚利60天持有期债券C(OTCFUND|020551)$ $上银慧元利90天持有期债券C(OTCFUND|021283)$
风险提示: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行承担。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本金不受损失,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基金产品存在收益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管理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