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被誉为“全球最佳选股者”,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他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1977-1990年,彼得·林奇在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其管理资产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惊人的29%。就是这位投资界传奇人物,总结了很多证券投资的实战理论,其中的“鸡尾酒会理论”,从人性角度提示了证券的投资周期,逆大众思维看穿了市场本质。


先看看这一理论是怎么说的。


彼得·林奇认为,证券市场的冷热、所处的阶段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机会与风险,完全可以从日常的鸡尾酒会上表现出来。



第一阶段,市场已经下跌了一段时间,没有人期盼它再次上涨时,人们都不愿谈论股票,而更多地谈论游戏、大选或者天气。很多时候,他们在“鸡尾酒会”,会与旁边的牙医谈有关治疗牙斑的事。林奇总结的经验是,当10个人中有10人宁愿与牙医谈论有关治疗牙斑的事,也不愿与林奇交流任何股票方面的信息时,市场极有可能面临重大转机。


第二阶段,新到的客人在去与牙医谈话之前会在林奇身边逗留的时间长一些,但鸡尾酒会上谈论更多的,依然是治理牙斑的问题而不是股票。而此时,大盘已悄然上涨了15%以上。


第三阶段,随着市场从第一阶段上升了30%,“鸡尾酒会”上一大群兴致勃勃的人开始忽视牙医的存在,整晚围在林奇的身边。许多热情的客人更是会把他拉到一旁询问应该买入哪家个股,甚至牙医也会这样来问。这个阶段,酒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把钱投到了某一个股票上,并且大家都在谈论市场的走势。


第四阶段,他们会再次围到林奇身边。但是这一次,他们是为了告诉他应该买入哪一只股票,甚至牙医也会推荐三、五只股票出来。林奇认为,当酒会上的客人或邻居都告诉他应该买哪个股票,并且希望能听从他们意见时,这个市场很可能已经到了应该下跌的时候了。


在中国股市,与“鸡尾酒会理论”类似的,则是“卖报效应”与“擦鞋匠规律”。


在网络还未兴起时,投资者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证券类报纸。由此,从报纸销售的数据,就可以感知到投资大众的心理与当下市场的热度。“卖报效应”说的是,当证券公司门口证券报纸卖得最火的时候,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而报纸几乎无人问津的时候,恰恰是风险最小、机会最大的时候。“擦鞋匠规律”则说的是,当擦鞋匠也开始炒股时,股市也就到头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去具体纠结到底是“鸡尾酒”、“报纸”还是“皮鞋”,我们更应探究的是这些事件所提示出来的人性弱点、从众心理以及投资的周期,只有克服了人性弱点、避开了从众心理、把握了投资周期,才能真正达到“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投资境界,从而取得投资成功。


目前,类似于反映卖报人报纸几乎无人问津的指标,当属目前频频出现的不足千亿的成交量。从这一指标看,当下的市场也无疑到了“鸡尾酒会理论”所说的谈股色变的第一阶段。


历史上看,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沪市只出现过一次成交额低于千亿的情况,即2016年1月7日的800亿。而那天800亿的出现,也是因为当天大盘融断而只交易了大约15分钟的结果。


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沪市不断出现千亿以下的情况。特别是到了12月份,千亿以下成交更是频繁出现(见下表、下图)




沪市千亿成交额,其实还只是一个绝对值,如果考虑到2015年以来大量新股上市这一现实,千亿成交额背后的换手率指标会显得更低。


有道是物极必反,人极必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个事物走到极致时,往往会走向反面。我们相信,极度低迷的市场正在孕育新的作多力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