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唐朝金 文图

河南又一家企业拟冲刺IPO。

5月10日,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新材)发布招股说明书,拟于深交所创业板发行股票不超过3000万股,募集资金3.42亿元。

这家公众知名度并不高的企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业隐形冠军,系国内无碳复印纸显色剂生产龙头,曾打破无碳复印纸领域的国际垄断。

令外界好奇的是,作为瑞丰新材董事长的郭春萱更为低调。除了10多年前股东之间的诉讼争端,他极少在媒体上公开亮相。

靠复写纸显色剂起家,郭春萱及瑞丰新材如何做到国内行业龙头并冲刺资本市场?

| 瑞丰新材发布招股书,隐形冠军冲刺创业板IPO

沿着新乡市人民路一路向西,出西环后是229省道。由229省道再西行3公里,便到了国内最大的无碳复印纸生产企业瑞丰新材的所在地。

5月10日,瑞丰新材发布招股说明书,标志着上市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这份招股书,披露了瑞丰新材的行业地位和近三年的发展情况。

瑞丰新材注册成立于1996年,现有注册资本9000万元,主要从事油品添加剂、无碳纸显色剂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在润滑油添加剂方面,瑞丰新材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内润滑油添加剂主要供应商之一;而在无碳纸显色剂领域,瑞丰新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7.74%,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5.07%。

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3年间,瑞丰新材分别实现营收3.12亿元、4.66亿元和5.3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400.18万元、4528.70万元和5660.44万元。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据了解,瑞丰新材在核心技术方面,目前掌握了主营业务领域的核心技术工艺,已获得授权国内发明专利9项、国外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有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具有多项在用的国内领先、填补国内空白甚至国际领先的技术工艺。

对于此次上市,瑞丰新材披露称,拟募集的3.42亿元资金,将投向年产6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品和1.28万吨复合剂产品项目,建设周期为两年。

事实上,作为国内无碳纸显色剂领域的龙头企业,瑞丰新材的IPO计划受到各方关注。就在瑞丰新材发布招股说明书前一个月,河南省相关部门领导深入企业,听取了瑞丰新材董事长郭春萱的汇报。

5月14日,一位瑞丰新材员工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年前公司就有了上市计划,希望能成功闯关。”

| 靠无碳复写纸显色剂起家,以技术打破垄断

在瑞丰新材的招股书里,以润滑油添加剂为代表的精细化工被放在首位,但实际上,瑞丰新材却是以无碳复写纸显色剂起家。无碳复写纸是一种无须垫复写纸的特殊纸张,被应用于快递、财务、税务等行业的票据和酒水单、超市小票上。这种纸张的关键,是涂布在纸张上的显色剂。

无碳复写纸在国内的迅速普及,与瑞丰新材的创始合伙人密切相关。一个是瑞丰新材董事长郭春萱,另一个绕不开的人是当时的创业合伙人刘宗来(已离开公司)。

根据《河南日报》报道,1994年,原新乡化工研究所研究员刘宗来和合伙人共同投资9万元,成立河南新乡瑞丰化工有限公司(瑞丰新材前身,以下简称瑞丰公司),刘宗来任总经理,开始研制白土型显色剂,并于次年研制成功,于1996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需要说明的是,瑞丰公司成立时,其中的一个合伙人即是郭春萱。

招股书显示,郭春萱,1964年3月出生,1985年1月至1987年11月,任湖北鄂城钢铁厂车间主任,1987年12月至1992年12月,任河南省科学院新乡化工研究所技术员。

记者注意到,郭春萱任河南省科学院新乡化工研究所技术员时,当时该所所长正是刘宗来。

公开资料显示,无碳复写纸行业第一个专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中国的差距有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无碳复写纸的白土型显色剂生产企业全世界只有两家,分属于德国和日本,卖给中国的价格是每吨1.7万元。

同样根据媒体报道,随后在1997年,刘宗来发明的树脂显色剂获得成功,颠覆了国内、国际树脂显色剂的市场格局,每年为中国无碳复写纸企业节约资金上亿元人民币。原来垄断中国市场的美国、中国台湾两家公司,只好将这种显色剂的价格一降再降,每吨价格从2.5万元降到2.1万元,后又降到1.8万元,两年以后美国公司终于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10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时任中国造纸协会无碳复写纸分会会长王际德评价说,刘宗来堪称“中国无碳复写纸显色剂之父”,他的发明催生和发展了国内一项朝阳产业。

| 事关专利归属,合作伙伴曾对簿公堂

纵观瑞丰新材企业史,创始人之间爆发的专利纷争一度备受外界瞩目。

特别是在无碳复写纸打破国际垄断之后,关于经营理念、利益分配等的矛盾已经在股东之间企业管理层当中累积,最终发展成为一场关于专利权归属的诉讼。

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当时的报道,1997年,刘宗来为树脂型显色剂技术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由中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证书上显示专利权人为刘宗来。

2003年10月,美国某代理商要求将瑞丰公司产品向美国出口,瑞丰公司决定将这项技术在美国申请专利。“当时公司决定以刘宗来的个人名义申请美国专利,提交的申请文件是在他1997年申请的中国专利文件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单延伸。申请美国专利共花费10.2万元人民币,其中瑞丰公司出了5.7万元,刘宗来个人出了4.5万元人民币”,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

2007年6月,瑞丰公司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瑞丰公司称,为保护自己的技术秘密,瑞丰公司与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但刘宗来利用担任瑞丰公司总经理职务的便利条件,违反与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未经原告许可和授权,于2003年10月,将该技术以个人作为专利权人,向包括美国等国家提出国际专利申请,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瑞丰公司向刘宗来索赔5200万元人民币。

而5200万的索赔金额,也成为当时河南省知识产权诉讼标的最高的“专利第一案”。根据当时《中国知识产权报》等相关媒体报道,随后在2007年7月,在大股东刘宗来没有参会的情况下,瑞丰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刘宗来被瑞丰公司解除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职务。

2007年8月,新乡市工商局出具《处罚决定书》,认定瑞丰公司在变更登记时提交虚假资料,采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违反《公司法》199条规定,责令瑞丰公司进行改正,并对其处以18万元罚款。

此后瑞丰公司又向河南省高院提起诉讼,申请驳回新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处罚。据知情人士透露:“后来刘宗来家庭出现变故,心灰意冷,最终不再争夺”。

同时,记者从瑞丰新材的招股说明书中发现,在瑞丰公司的初创人员名单当中,刘宗来的名字已经没有出现。

关于此事,5月14日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瑞丰新材董秘尚庆春时,瑞丰新材工作人员以“尚总在外地出差”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 知名机构现身股东名单,瑞丰新材亦面临挑战

随着瑞丰新材招股书的发布,其更多的细节也展现在公众面前。

从财务数据上看,无论是从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从现金流量等指标来看,瑞丰新材的基本面都可谓良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瑞丰新材的股东名单中,国内知名机构前海基金和前海方舟榜上有名。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前海基金持股3750000股,占比4.17%,前海方舟持股2250000股,占比2.5%。

尽管如此,但对于瑞丰新材来说,关于其原材料占比较高、润滑油市场面临国际竞争等隐忧也同样需要关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89.30%、89.19%和90.19%,占比较高。瑞丰新材表示,若上述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波动,且公司在产品销售定价、库存成本控制等方面未能有效应对时,公司经营业绩将存在下滑或大幅波动的风险。

此外,在市场占有率方面,瑞丰新材的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招股书显示,2018年瑞丰新材润滑油添加剂,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69%,占国际市场份额的0.75%。

对此,瑞丰新材表示,在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由于国际大厂商介入时间较早且由于润滑油相关产品主要与发动机相关,而发动机主要又由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国际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主要被路博润、润英联、雪佛龙奥伦耐、雅富顿等几家国际知名添加剂厂商所占据。虽然公司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研发和拓展,目前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较高,但是公司目前经营规模及涉足行业的历史与国际几大厂商相比仍处于相对劣势。

(来源:大河财立方的财富号 2019-05-16 16:01)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