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地图大概是平面时代最能够反映某个时期的城市地理、规划、社会状况的历史物证。虽然在它细节上无法取代前两者的直观作用,但地图的全面和所容纳储存的巨大信息量,却也是图片和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比如一幅沧口与城阳一带50年左右老地图即是如此。对比今日可以在网络信手拈来的数字地图,细细辨之,不由得让人感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巨大变迁……
据@白沙河畔-小密圈 群里热心邻居“青石”发现的这幅老地图,从图中标注的标志建筑和街道名称来判断,它反映了50、60年代,白沙湾区域也有沧口及城阳部分区域的基本地理状况。除了那些走向与名称传承至今的街道,同时引起邻居们注意的,还有那些历经岁月与动荡,早已不复存在的公共设施和虚线标识的未成街道……
白沙湾片区老地图与现状电子地图的对比
今昔对比皆不同
消逝的“胶州湾海域”和“南万盐田”
地图左上角,成片的盐田,清晰可见女姑盐㘯(场)、南万盐㘯(场),目前看卓越蔚蓝群岛、白沙湾保障房包括空港工业园区域都是盐田,还有现在高新区东片区也是。据百度百科介绍,青岛南万盐场是以生产原盐为主、兼产对虾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青岛市盐务局。场区位于胶州湾东北部,东起白沙河,西至羊毛沟(与今天的祥茂河),隔河与东风盐场为邻,北靠青(岛)胶(州)公路。
图片是红岛东风盐场,目前青岛唯一留存的盐场
1989年,盐场占地面积287 340公亩,其中盐田面积280 385公亩,(含养虾面积1150市亩,折合7670.5公亩),房屋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原盐以供应青岛碱厂为主。青岛南万盐场在1984年企业整顿中验收合格,由青岛市政府颁发合格证书;1985年被评为工业普查先进单位;1987年以来连续2年评为山东省盐业系统先进企业,1988年荣获山东省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升为国家二级企业。
白沙湾南片区包括龙湖滟澜海岸、青特花溪地、星河湾、天一仁和珑樾海、青特悦海府等明显都是填胶州湾海域(淤泥部分)填出来的。还有填出来的环湾路、胶州湾高速。明显看到后楼村也就是现在的西后楼村、兰家庄(现在称东蓝家庄)、女姑山等都是临海的渔村,现在海岸前又多了一些观海小区或足球基地等。据小编曾与一位西后楼社区大姨聊到这个话题时,她一直称呼自己村委“后楼村”,看来历史上就是这样称呼的。
改道的“大沽河”输水工程
看地图上,在女姑小学东侧,港东与赵村中间,有一条标识为“大沽河”的河流,当时大沽河输水工程河道与白沙河相接,据邻居“青石”在群里介绍,大沽河是引过来的,白沙河附近有个自来水厂。据两个考证:1931年,青岛市工务局曾测量大沽河水源引水线路,测量范围以胶济铁路李哥庄车站旁的大沽河岸为起点,沿铁路附近经过李哥庄、蓝村、南泉、城阳各站至女姑口车站旁的白沙河为终点,以作为“扩充水源计划之根据”。1935年《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方案初稿》提出,要将大沽河作为“永久水源”,“青岛超过60万人时所缺之水,可仰给于此”,并计划先挖一井以作试验。据介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占领青岛,即墨县以白沙河为界,河以南归于异邦。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取德国而代之,白沙河开始了以水源供养城市,成为了与青岛发展休戚相关的民生给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沈鸿烈麾下的青岛工务局长邢契莘即把在月子口筑坝蓄水列于计划,先期沿河打井输水以解近渴。延至1958年修建崂山水库,截大河成平湖,直至1976年完成大沽河输水工程向青岛供水的60多年间,白沙河养育了青岛市的几代生民。
现在求实学院附近有一个“麻疯医院”小编没有检索到,不过旁边的女姑山一直屹立。
右侧赵村北侧“青岛九中”赫然在列
旧地图上在赵村北侧标识“青岛九中”的位置学校或是青岛市电子信息技术学校分校,据介绍,青岛市电子信息技术学校占地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在校生2400多人。但小编没有从青岛九中的历史上查到该校区的痕迹。地图上比较显著的还有不少的“养鸡场”,在双埠南侧,还有一些工厂,例如皮毛厂、石油化工厂、耐火器材厂……
右侧“赵家台”标注的位置是现在的流亭国际机场
青岛流亭机场建成于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系T型跑道,南北长1019.32米,东西长973.09米,宽均为50米,砼道厚15厘米。1950至1964年,海军先后对流亭机场进行了四次扩建。1982年,民航青岛站建站复航。1984年3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扩建青岛流亭机场的请示报告》。1984年8月30日,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扩建海军流亭机场,并确定按保障MD-82飞机使用要求进行扩建,扩建后的产权仍属海军,由海军负责机场的统一管理。2003年,机场开始进行属地化管理改革,机场移交青岛市人民政府管理。
沧口及城阳区域50年代地图
从50、60年代至此,由内部到外围,青岛的发展变化让人感慨。有邻居“青桐”感慨说“这个地图太好了,满满的回忆”,也有邻居直接说“和现在一笔变化太大了”。随着一张张新地图的不断出炉,一排排高楼的崛起,一条条道路的贯通,城市的发展让邻居们幸福生活指数节节攀升的同时,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也变得越加美好。祝愿白沙湾片区,祝愿大家生活品质越来越好!
1863年~2008年胶州湾海岸线及海域面积变化。
2011年1月13日至1月19日胶州湾冰情对比。图片由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经济技术分会提供。
海域:150年间减小了41%
“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研究,在1863年~ 2012年近150年的时间里,胶州湾海域面积减少了235.41平方千米,占1863年胶州湾海域面积的4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马立杰透露。据马立杰介绍称,1863年以前,胶州湾海域面积的变化完全受自然因素控制,面积的缓慢减少;1863年至1935年,人类活动开始影响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但是自然因素仍是控制胶州湾海域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胶州湾海域面积仍然处在缓慢减少阶段 ;1935年以来,盐田 、养殖池和连岛坝等将红岛和黄岛陆连,填海造陆等工程,使胶州湾海域面积急剧减少,减少的速率大约是之前的10倍。
胶州湾,青岛的“母亲湾”
胶州湾拥有十分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我国“屯船第一善埠”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属于齐国一个滨海港口。唐代,胶州湾附近的密州就有对外贸易的记载。北宋时是我国当时五大对外贸易口岸之一。1891年,清政府为加强北洋海防,在这里相继设立总兵衙门,驻守水师。从此,胶州湾就成为一个战略要地——军港。建国后,以胶州湾为中心形成了国内外不多见的环胶州湾产业集聚带,拉动着青岛经济、文化的发展。
年复一年,胶州湾如母亲般营养和滋润着青岛这方土地,见证了青岛由一个小渔村成长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
(来源:白沙河畔生活的财富号 2019-09-18 20:08) [点击查看原文]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