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研报社的目的是给予大家分析指导,便于选择出投资标的。
在研报的指引下,我们可更好的做出投资决策。
13个省市区发布了 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共计 33.83 万亿元——我们加总该报道明确列出投资金额数据的 8省市的投资之后是22.23万亿元。咋一看这类信息,能让市场立即联想2008年“4”万亿基建大刺激。
最近资本市场冒出的“新基建”概念对于不少财政部门人士来说多少有点突兀,不是这个概念有多特别, 而是规模太小,且大部分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 。虽然新型基建是过去几年一直在努力的而且也将是未来五年规划的重点方向,但就当前地方政府稳增长需求来说,可能有点杯水车薪。
什么是新基建?
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 5G 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因此,新基建是相对于传统基建的一种说法,重心不再是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等) 、房地产等相关的项目,而是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相关的项目。
我们理解新基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最内核是为数字、信息经济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提供基础设施,如5G基站、IDC 数据中心等;
(2)第二层次是电子化、智能化改造现有城市的传统基建设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项目;
(3)第三层次是在城市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应用设施,例如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支持的充电桩、光伏、垃圾发电等;
(4)第四层次也是最外层,实际上并不能称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补短板基建,如科技园区的开发、连接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高速铁、轻轨等。
下边是重点,看看“新基建”忽悠了多少人。
在政府基建投资中,尚未有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统计,我们可以从 PPP库细分项目中窥见一斑。目前存量PPP 项目总投资规模大概 17.6万亿元,其中铁公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隧道等)是大头,约 7.1万亿元,占比接近 41%。规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产、土储相关的,包括广场、公寓、棚改、危房改造、保障房、土地储备等,约 3.4 万亿,占比 20%左右。而医疗卫生只有 3000亿左右的项目,占比 1.7%。
“新基建”项目在整个 PPP 项目库中少的有点可怜,不足 1000亿元,占比只有0.5%。
同志们!只有0.5%好不好。
所以说,不要以为这次投资“新基建”是大头,理性看待。
与动辄上万亿的传统基建项目相比,“新基建”规模太小,对拉动上百万亿元的经济体的增速来说杯水车薪。根据工信部,未来 8 年国内 5G 投资总额将达 1.5 万亿,因此 2020-2021年运营商5G投资额度总共才有2,000-3,000 亿元。政府可以大幅加快这方面的进展,从而以对数字、信息经济相关行业的作用很大,但总规模还是只有 1.5万亿的话,对于拉动GDP 实在微不足道。
总体上,我们认为政府将会以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等“老基建”托底复苏,以“新基建”为主要推手;“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而资本市场的表现更能反映出资本市场上的人心在 TMT上,只是一厢情愿以基建的名义炒TMT。
所以,还是多在传统基建股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三一重工、新疆交建、西部建设这种股票上去寻找机会吧。这些股票如果有回落,后期肯定还会有新高的。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