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2019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5亿元,同比增长11.8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大降350.73%

《投资时报》研究员 卓玛

今年以来,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乳品行业受到不小影响,世界多个产奶国相继传出“倒奶”的消息。而从近期国内乳企发布的2020年一季报来看,由于消费缩减,燕塘乳业(002732.SZ)、新乳业(002946.SZ)、庄园牧场(002910.SZ)等公司期内收入与利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婴幼儿奶粉细分赛道表现较为强劲。

据港股上市的国产奶粉巨头中国飞鹤(06186.HK)此前预估,其202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增速将不低于30%。中国飞鹤还表示,由于婴幼儿奶粉产品属于消费者刚性需求的产品,因此对2020年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

作为国内少数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贝因美,002570.SZ)今年一季度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据其2020年一季报显示,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2.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5.36万元,同比增长45.24%。

不过2019年,贝因美业绩表现并不好看。摘星摘帽仅一年的贝因美,在2019年又陷入亏损泥淖中,同时股价亦涨势乏力。

2019年摘星摘帽后又亏损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贝因美2019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85亿元,同比增长11.8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大降350.73%。

贝因美并未在年报中具体解释出现亏损的原因,不过其曾在2019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战略性解决了关键原料乳铁蛋白供应问题,同时通过细分市场产品品类及改善运营情况,保持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经营效益改善。2019年度公司经营性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但由于新生儿出生数量减少、市场滞胀、2019年上半年乳铁蛋白涨价及公司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等因素,贝因美全年利润预计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由于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大幅亏损,贝因美于2018年4月27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贝因美”变更为“*ST因美”,披星戴帽。

随后贝因美开始自救,通过高管换血、变卖资产等多种手段,在2018年扭亏为盈。而在此过程中,贝因美的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持续减少,从2015年底的36.68亿元减少至2018年底的18.16亿元,缩水超五成。

直至2019年4月18日,贝因美才被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也由“*ST因美”重新变为“贝因美”。

虽然成功摘星摘帽,但显然其经营业绩并未持续好转,其净资产也进一步下降至2019年末的16.88亿元,比2018年末进一步减少7.07%。

贝因美近三年主要财务数据(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Wind

大股东持续减持

糟糕的业绩显然也影响了大股东的持股信心。

5月5日晚,贝因美公告表示,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恒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下称恒天然乳品)减持公司股份比例累计达到1%的告知函。公告显示,恒天然乳品于2020年4月28日至4月29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了该公司1354.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3%。

而3月30日,贝因美已公告表示恒天然乳品于2020年3月25日至3月27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合计减持公司股票1022.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8月7日和2019年11月29日,贝因美均发布了恒天然乳品的减持预披露公告,其分两次共计减持贝因美4090.0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目前这两次减持均已完成。

今年3月2日,贝因美再度发布减持预披露公告,恒天然乳品将在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067.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截至目前,恒天然乳品共持有贝因美1.28亿股,占总股本的12.49%,仍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不过在不到一年内,恒天然乳品已合计减持6.33%的贝因美股份。

恒天然乳品持股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贝因美创立于1999年4月,2011年4月12日,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2014年2月8日,该公司名称变更为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前三年,贝因美维持业绩较高速增长,2011—2013年分别实现营收47.27亿元、53.54亿元、61.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4%、13.28%、14.24%;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7亿元、5.09亿元、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8%、16.59%、41.54%。

进入2014年,贝因美的业绩开始下滑,当年实现营收50.49亿元,同比下降17.46%,实现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0.45%。

为了提振业绩,贝因美引入了新的合作方。2015年3月,恒天然乳品以18元/每股的价格收购贝因美1.92亿股,占总股本的18.82%,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

双方也由此建立了多项合作,恒天然乳品不但决定通过贝因美销售旗下安满奶粉品牌,双方还合资收购了澳大利亚达润工厂的股权。

但恒天然乳品的进入却并未能挽救贝因美的业绩,2015—2018年,贝因美业绩持续下降,分别实现营收45.34亿元、27.64亿元、26.60亿元、24.9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20%、39.02%、3.76%、6.38%。

恒天然乳品与贝因美的关系也由此恶化,前者不但收回了安满品牌在中国的分销权,也回购了其在澳大利亚达润工厂的股权。此外,恒天然乳品还宣布减持贝因美股份。据恒天然乳品2018年年报显示,其对贝因美公司的投资出现4.39亿新西兰元(约20.2亿元人民币)的减值。

截至2020年5月15日收盘,贝因美报收6.38元/股,相比于恒天然乳品当初的收购价下跌超6成。当前贝因美市值65.24亿元。

贝因美近七年股价走势图(元)



数据来源:Wind

研发投入占比走低

近年来,虽然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不断加强整顿,行业规范性政策也不断落地,消费者信心获得一定提升,国产婴幼儿奶粉也逐步走向高端,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国外品牌,国内奶粉消费市场中,外国品牌奶粉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分品牌占比前十一名中,雀巢(惠氏)和达能分居一、二位,雀巢的市占率更是从2016年的13.9%上升至2018年的14.1%,而达能则从8.1%上升至9.5%。排在第三名的是飞鹤,但其市占率也仅10%左右。

三聚氰胺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下降,陷入“买贵买进口”的怪圈,进口奶粉在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中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前五名所占份额不足40%,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国产热门奶粉品牌所属公司大多已上市,例如贝因美、雅士利(01230.HK)等国产奶粉品牌均在多年前成功上市,并在产品、渠道、市场、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善的产业链。

不过注重营销占领市场,却不注重质量和研发投入也是国内奶粉行业的通病,在销售增加的同时,多数国产品牌奶粉的研发投入却并没有获得相应提升。

贝因美为例,近三年来,其研发投入呈下降态势,2017—2019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030.97万元、1559.81万元和1685.82万元,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26.60亿元、24.91亿元和27.85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2%、0.63%和0.61%。

而2011年上市首年,贝因美在实现营业收入47.27亿元的同时,其研发费用为1.63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3.45%。

贝因美2009—2011年的研发投入情况(元)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