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两市集体高开,开盘之后指数冲高回落,总体市场个股跌多涨少。此前低价股爆炒热度退烧,一些低价“妖股”在连续多日异常活跃之后,引起了监管关注,深交所“喊话”树立风险意识,低价股行情集体熄火,也印证了贝塔君早先在《创业板的风头要不要赶?》和《现在市场是低价股的天下了吗?》里不要盲目追逐低价股的提示。

行业方面,市场整体情绪较差,申万28个一级行业仅4个收红,休闲服务和食品饮料涨幅居前,再次体现出大消费板块的防御性。科技板块回调较多。截至今日收盘,沪指跌0.61%,报3234.82点,成交额为3096.77亿元;深成指跌0.92%,报12742.85点,成交额为5635.05亿元;创指跌1.60%,成交额为3022.23亿元;创业板综指受低价股杀跌拖累,大跌4.69%。

数据来源:wind

低价股近期的异动博得了市场大部分的关注,但贝塔君注意到,素来有“聪明钱”之称的外资,最近有反常的表现:近一个月外资在陆续悄悄的流出科技、医药和消费这三个它们历来很看好的板块。

数据来源:wind

同时,外资还在暗戳戳的买入他们以往“看不上眼”的银行、化工等具有周期属性的行业。巧的是,流入前三合计资金和卖出前三合计资金量基本一样。外资不看好科技、医药和消费了吗?

数据来源:wind

流出科技、医药和消费“三大巨头”,外资的“变心”其实不难理解,从8月以来,科技、医药率先调整,9月开始消费也加入到调整的行列中,外资流出避险也是合理的动作。但是不是意味着外资不再看好科技、医药和消费,转而投进了周期股的怀抱呢?

贝塔君觉得外资倒不至于说到了非要二选一的程度。贝塔君认为,外资更多的是将之前超配科技、医药和消费的部分,换成了周期。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贝塔君分享到一个观点,那就是A股市场正在经历成长和周期估值分化的又一轮收敛期,在经济周期复苏时期往往低估值板块表现突出。

历史上2012四季度-2013四季度弱复苏,2016年二季度-2017年四季度强复苏,都曾出现供需回暖推动PPI上行,使得周期板块基本面显著改善,迎来春天。今年下半年,PPI迎来向上拐点,市场解读这是周期行业抬头的明显信号。

数据来源:Wind、中信建投

从近期的风向看,市场偏好确实发生了一些转移。不仅是外资,主流资金的关注度也从高成长的科技、医药和消费行业逐渐转移到相对低估值的周期行业。贝塔君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处于防御性的考虑,低估值行业就算向上弹性不大,但向下的空间也有限,可以回避短期高估值板块大幅回调的高压。二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周期性行业业绩有回暖的态势,从基本面上也有一个合理的逻辑支撑点,不会像低价股那么“不靠谱”。

但从欧美市场长期的走势来看,投资者因为盈利改善而给到周期板块一个较高的估值的意愿是比较弱的。如果经济不是表现出强复苏的态势,周期板块估值修复的空间不会特别大。历史上A股的估值分化虽然有过1-2个季度的短暂收窄,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因此贝塔君认为,短期配置上可以向周期倾斜,关注基建产业链、金融地产,比如场内的金融地产ETF(512640)或场外的金融地产ETF联接A(001539)、联接C(005999)。但长期来看,市场始终是对带成长属性的科技、医药和消费板块的估值有更高的容忍度。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