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报告#医药#业绩预增

从本质上来说,恶性肿瘤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周期调控机制被破坏而导致的细胞失控性生长。

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细胞周期素D(cyclin D)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CDK4/6)结合,促使DNA复制,使细胞进入增殖周期。

在很多肿瘤中,都存在“cyclinD-CDK4/6-INK4-Rb通路”异常,即,上述细胞增殖过程失控,形成了肿瘤。

CDK4/6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cyclin D结合,恢复细胞周期控制,阻断肿瘤细胞增殖。

图:CDK4/6抑制剂作用机理

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目前,全球共有3款CDK4/6抑制剂上市,分别为:辉瑞的palbociclib(爱博新,2015年2月上市)、诺华的Ribociclib(Kisqali ,2017年3月上市)、礼来的Abemaciclib(Verzenio ,2017年9月上市)。

其中,palbociclib、Abemaciclib已获批在我国上市。

从我国企业在CDK4/6抑制剂的研发上来看,进度较快的为齐鲁制药的哌柏西利胶囊(爱博新的仿制药),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

除此之外,我国的临床主要以针对CDK4/6靶点的创新药为主——进度较快的为恒瑞医药SHR6390,处于临床三期;临床2期的为倍而达的BPI-1178

其余厂商,均在临床1期及以下,其中临床1期的厂商主要包括:重庆复创(FCN-437C)、贝达药业(BPI-16350胶囊)、正大天晴(TQ-B3616)、嘉和生物(GB491)、四环医药/轩竹医药(吡罗西尼)、江苏豪森(HS-10342)、甘李药业(GLR2007)、必贝特(BEBT-209)。

图:CDK4/6抑制剂在研企业

来源:塔坚研究

看到这里,对于这条产业链,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1)CDK4/6抑制剂,未来发展空间究竟有多大?它的驱动力是什么?

2)这条产业链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几家龙头对比起来,哪些地方能够体现核心竞争力?

01

接下来,我们围绕该靶点临床1期以上的几家行业参与者,做对比:恒瑞医药VS复星医药VS贝达药业VS中国生物制药VS嘉和生物VS四环医药VS瀚森制药(江苏豪森上市主体)VS甘李药业。除此之外,齐鲁制药、倍而达、必贝特未上市,我们此处不将上述两家公司纳入对比。

从2019年收入结构上来看,各家公司虽均为医药公司,但收入来源存在较大差异.

恒瑞医药——抗肿瘤药物占比45.49%,麻醉药物占比23.69%,造影剂业务占比13.8%,其他业务占比16.93%。

复星医药——其制药业务占比为76.14%,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业务占比为13.07%,医疗服务业务占比为10.63%,其他业务为0.15%。其中,制药业务细分为抗感染(15.56%)、代谢及消化系统(13.35%)、心脑血管(8.03%)、中枢神经系统(7.66%)、原料药及中间体(3.97%)、血液系统疾病(2.99%)、抗肿瘤(2.17%)、其他药品(22.41%)。

贝达药业:其收入基本来源于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收入占比为96.65%,其他业务收入占比3.35%。

中国生物制药:肝病用药占比23.7%,抗肿瘤用药占比22.4%,心脑血管用药12.9%,骨科用药占比7.5%,消化系统用药占比6.3%,呼吸系统用药占比4.5%,抗感染用药4.3%,其他药品占比18.4%。

嘉和生物:目前尚无药品上市,其收入全部来源于为客户提供研发和制造的服务收入。

四环医药:心脑血管药品收入占比81.1%,其他药品占比18.9%。

翰森制药:抗肿瘤药物占比40.6%,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占比25%,抗感染药物占比21.1%,消化、糖尿病及心血管等领域药品占比13.3%。

甘李药业:其收入主要来源于胰岛素制剂,收入占比为95.1%。胰岛素干粉收入占比为1.29%,秀霖笔及组件占比0.92%,特许经营权前期服务收入占比2.69%。

图:收入结构

来源:塔坚研究

接着,我们从2020年中报数据,分别对比一下各家的增长情况(注:由于嘉和生物刚上市,并无季度数据,且收入完全来源于服务收入,我们此处主要对比其余七家公司情况):

图:2020年中报数据(单位: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从收入规模上来看,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甘李药业>四环医药>贝达药业。从收入增速上来看,贝达药业和甘李药业的收入增速较高,其次为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同比微增,而其余几家公司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

恒瑞医药——其收入增速不高,主要由于上半年受卫生事件影响,医院常规客流下降,手术数量下降,导致其麻醉、造影剂产品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复星医药——收入下滑,主要由于受卫生事件影响,其注射剂产品销售下滑,导致其制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11%。不过,受益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负压救护车、呼吸机等产品快速增长,其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96%,弥补一定制药业务的收入下滑。而其净利润同比增长,则主要受益于其参股的子公司业绩增长,促使其投资收益增加所致。

贝达药业——收入增速较高,主要受益于埃克替尼持续放量所致。

中国生物制药——其收入同比微增,一方面,受卫生事件影响;另一方面,其肝病领域核心药品恩替卡韦由于未在集采扩面中中标,使其肝病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1.7%。不过,受益于其重磅抗癌药安罗替尼快速放量,上半年收入超20亿元,使其总营业收入与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四环医药——其收入大幅度下降,一方面,受卫生事件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其核心品种(如脑苷肌肽注射液等)被移出医保目录,导致收入大幅度下滑。

翰森制药——其收入下滑,主要由于其核心产品欧兰宁(奥氮平片)、昕维(甲磺酸伊马替尼)、普诺安(安立生坦片)被纳入集采目录,降价幅度较大所致。

甘李药业——其收入增速较快,一方面,由于其胰岛素产品持续放量;另一方面,受卫生事件影响,国外客户备货增加,导致其胰岛素原料药及医疗器械订单增加所致。

对比完2020年半年报数据,我们再复盘一下近十个季度的增长情况:

图:季度收入增速(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整体来看,2018年二季度-2019年中,各家公司的季度收入增速大多在20%-40%之间,整体差异不大。其中,恒瑞医药的季度收入增速较为稳定,且保持在较高水平。不过,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受带量采购影响,加之2020年开始的卫生事件影响,各家公司的季度收入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四环医药的季度收入增速持续下滑;贝达药业2020年一季度的收入增速较高。下面,我们主要来看这几家公司的情况:

中国生物制药——2018年其收入增速水平较高,主要受收购北京泰德并表影响。随后,其收入增速下滑,主要由于其原核心药品恩替卡韦被纳入带量采购目录后大幅度降价,而在近期的一次带量采购招标中,其并未中标所致。

复星医药——2018年前三季度,其收入增速较快,主要由于其2017年底收购了Gland Pharma并表所致。随后,其收入增速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10%-20%)。2020年一季度,其收入增速出现负增长,主要受卫生事件影响,导致其注射液产品销量下滑所致。

四环医药——其收入增速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持续下滑,主要由于其核心产品被剔出医保目录,导致销量下降。

贝达药业——其2020年一季度收入增速较快,主要由于下游经销商为了防止卫生事件对药品供应的影响,增加了备货量所致。

从CDK4/6对收入的影响程度上来看,嘉和生物>贝达药业>四环医药>甘李药业>翰森制药>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复星医药

02

对比完收入增速,我们来看回报情况。(由于嘉和生物尚无收入,因此我们暂不对其回报进行分析)

图:回报(单位:%)

来源:塔坚研究

对比来看,除复星医药、贝达药业、四环医药外,其余公司的回报均较高。

图:杜邦分析

来源:塔坚研究

恒瑞医药——其回报较高,主要由于其固定资产较少,固定资产周转率较高所致。

复星医药——其回报较低,一方面,由于其对外投资较多,导致其长期股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等较多,拉低了总资产周转率;另一方面,由于其产品数量繁多,且以低端仿制药为主,毛利率较低,导致其净利率相对较低。

贝达药业——其回报较低,主要由于其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费用率较高所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其通过经销商销售药品,且对经销商的回款政策较为严格,应收账款周转率达到15-25次,而其余药企则采用直销,应收账款周转率仅在3-8次。若后续销售模式改变,将导致其总资产周转率大幅度下降,从而将拉低收益率。

中国生物制药——2018年,其回报较高,主要由于其收购北京泰德,导致其税前及经调整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允价值前之盈利较高。而2019年,大幅度下降,一方面,由于其固定资产不断增加,导致总资产周转率下降;另一方面,受权益乘数下降所致。

四环医药——其回报较低,主要由于其商誉和货币资金较多,从而拉低了总资产周转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2017-2018年净利率较高,一方面,由于其其他经营净收益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销售费用较低,仅为8%左右(若实地调研,需询问为何销售费用率远低于同行业)。而2019年,由于计提了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亏损。

翰森制药——其回报较高,一方面,由于其固定资产较少,总资产周转率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其权益乘数较高所致。

甘李药业——其回报较高,主要由于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相对较低,导致净利率较高所致。

除此之外,我们此前在HER2靶点的研究中(详见产业链报告库),曾经详细测算过嘉和生物的盈亏平衡点收入规模,此处不再赘述。我们直接引用当时的预测,其盈亏平衡点收入规模为14.25-23.35亿元。而其2022年的一致预测收入为6亿元,尚不能实现盈利。

图:嘉和生物盈亏平衡点收入预测(单位:%/亿元)

来源:塔坚研究

行业内公司的财务情况了解后,我们接着来看,CDK4/6靶点未来增长前景,到底如何?

03

CDK4/6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HR+/HER2-的乳腺癌。此前,我们研究过的HER2单抗(详见产业链报告库),主要用于治疗HER2+(含HR+和HR-)的乳腺癌。

从乳腺癌的分类上来看,HR+/HER2-占比66%(其中适用于CDK4/6在其中约占50%),也就是说,CDK4/6占整体乳腺癌的33%,而此前,我们研究过的HER2+,其实仅占全体乳腺癌的21%。

也就是说,理论上CDK4/6的市场规模,是HER2单抗的1.6倍左右,前景其实更好。

在CDK4/6抑制剂上市之前,这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以内分泌疗法为主,效果较差,且特异性不强。

20世纪90年代初,CDK被发现为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此后,CDK信号通路被科学家广泛研究。

不过,由于CDK又细分为多种亚型,而起初的研究是对所有CDK都具有普遍性的抑制作用,无法单纯作用于某个特定的CDK。这样,就会导致其会抑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因此,对于普通细胞具有很高的毒性。

因此,此后的研究就围绕着寻找特异性CDK抑制剂展开。

直至2001年,Peter Toogood和Dave Fry合成了特异性的CDK4/6抑制剂。随后,经过研究,发现CDK4/6抑制剂对乳腺癌中的HR+/HER2-患者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较强。因此,各家药企对CDK4/6抑制剂的研发,主要针对HR+/HER2-乳腺癌适应症。

2015年,全球首款CDK4/6抑制剂——辉瑞的Palbociclib上市。2017年,诺华的Ribociclib和礼来的Abemaciclib也接连上市。

目前,CDK4/6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HR+/HER2-乳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之一。

2020年,全球CDK4/6抑制剂销售额为69.92亿美元,年复合增速57.43%。其中,辉瑞的Palbociclib销售额为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8.69%,占77.12%的份额;礼来的Abemaciclib销售额为9.13亿美元,同比增长57.41%,占13.06%的份额;诺华的Ribociclib销售额为6.87亿美元,同比增长43.13%,占9.83%的份额。

图:全球CDK4/6抑制剂市场规模

来源:医药魔方

-- END --

来源:叶檀股市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