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20年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2021年2月CPI同比下降0.2%,略高于上月的-0.3%的下跌,环比上涨0.6%,低于上月1%的涨幅;PPI同比上涨1.7%,较上月涨幅有所扩大,环比上涨0.8%,略低于前值1%。

01

消费品环比涨幅回落,核心CPI依然在低位。

图1:消费品价格环比涨幅回落

图片

2021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2%,自2020年1月份以来持续回落,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下降0.2%;环比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0.4%。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位于有数据以来的低位水平,本月同比涨幅为0。就环比表现而言,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回落2.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0个百分点,其中的水产品、鲜果、鲜菜涨幅分别为8.7%、6.1%和1.8%,分别影响CPI上涨0.16,0.12和0.05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1%,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不过考虑到近期的猪瘟复发因素,后期食品价格表现可能会有反复。其他的几大类方面,衣着环比下跌0.5%,这一点要结合近期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相关化纤品上涨来谈,终端价格环比回落而原材料价格回升,仍然是一个成本负担、竞争加剧和出清的过程。居住项环比上涨0.1%,其中租赁房房租上涨0.2%,这一点与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表现相比已经是相当温和了,助力核心CPI处于低位。交通工具项环比上涨1.1%,主要的上涨项集中于交通工具用燃料和交通工具使用及维修,表明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相关维修服务价格中枢的上升,这一点在生活用品及服务中的家庭服务项里面也有体现,城市用工价格的走势仍然需要密切关注。教育文化娱乐项同比增长0.8%,主要由旅游项的价格上升影响,春节因素明显。医疗保健项大致持平前值,其他用品及服务微跌0.3%。整体而言,消费者物价依然表现温和,物价因素依然不构成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依据。

02

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

图2: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图片

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前值上涨0.3%,环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4%,环比上涨1.2%。就环比表现来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80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8%,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2.1%,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4%。从具体细项来看,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环比上涨幅度分别为1.6%、7.5%、5.9%和0.3%,与商品期货市场上不同品种价格上涨一一对应。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2%,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2%。在1月份展望工业品的前景时,我们指出,“在地产市场投资和施工出现实质性回落之前,我们依然对大宗工业品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过全球杠杆率高企的事实决定了其本身回升的力度也是有限的,即使海内外央行不主动去杠杆,金融市场的自身运行也会迫使主要经济体控制杠杆的膨胀”。当前市场上的许多投资者已经开始根据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和十年期美债的飙升而谈论滞胀时,我们却认为应该谨慎看待工业品涨价前景。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带来的债券市场的动荡表明,美联储的进一步宽松空间其实是受限的,因为其如果进一步宽松,市场参与者或将进一步推高工业品价格而施压美国的债券市场,进而直接抵消掉美联储的宽松操作。

03

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带来的金融风险才是央行目前的首要关注点。

在之前的物价点评报告中,我们引用过前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官网上的《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与度量》一文并进行了评述,从央行几位主要官员的最新表态来看,前期宽松操作带来的房地产热潮一直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控制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带来的金融风险才是央行当下的首要政策目标,过去一年主要城市房地产价格的迅速上行正是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自2018年年末以来我们多次解释了当前时空环境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许多问题,并反复强调,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着各方面的问题,都只是生产力与交换关系的矛盾在不同层面的体现而已。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视角来审视当前的经济状态,我们依然建议投资可以借鉴2018年的历史经验。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本报告版权归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获得鑫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