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此前登陆资本市场的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新氧与刚刚提交招股文件的微医都属同一个赛道,事实上“数字大健康”这个赛场分为三条赛道:非处方药电商市场、健康消费品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保健品销售及医美、口腔等O2O平台)、数字医疗服务市场。
前两条赛道比较“拥挤”,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新氧等主要玩家已经上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围绕“销售”布局。成功要素有三个:流量丰沛的线上交易平台;经营处方药、非处方药、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的相关牌照;以合规、导流为目的“在线问诊”平台。”
赛道相邻但各有不同
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主营的医药零售业务,分别是天猫、京东商城的子集。平安好医生一多半收入来自“健康商城”产品销售,还有一大块收入依托平安集团保险业务销售会员制产品。
而微医所在的数字医疗赛道则是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医疗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
2021年4月1日,微医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了招股书。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微医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末,微医连接了7800多家医院(覆盖中国95%以上的三甲医院)、注册医生超过27万名、运营互联网医院27家(其中17家可直接通过医保结算费用)。同时,微医超过2.22亿注册用户中,月均付费用户(MPU)达2540万。
招股书显示, 2020年微医总营收为18.32亿元人民币,相较2019年同比增长262%,从2018年至2020年,三年营收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8%。其中2020年医疗服务收入7.06亿元,占比38.6%;健康维护服务收入11.25亿元,占比61.4%。经调整后微医三年的亏损分别为4.1亿、7.6亿和8.7亿,亏损率从163%逐年大幅收窄至47%。
破解两大难题
找到对症专家,是用户看病的“第一难”。得益于近些年来国家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数字化工具不断赋能传统医疗,在打破医院“围墙”、深度连接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开始有效破解医患信息不对称、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两大难题。
由于医疗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严肃医疗的数字化升级并不轻松。鲜有几家专注数字医疗服务的平台陆续建设互联网医院,在连接全国各级医院和不同学科医生上花费了数年时间。除了深度连接医疗供给侧资源,数字医疗还需要打通药品供应、检查检验、支付等环节,才能支撑起高质量、高满意度的规模化服务。
虽然不知道“医疗”这棵繁茂大树下的根扎得有多深,但人们早已能从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中感受到结出的数字医疗“果实”。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武汉大量慢病患者无法到医院复诊购药,数字医疗平台迅速组织医生“空中支援”,并提供在线复诊、开方、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的全流程服务,患者及时拿到了“救命药”。后疫情时代,像肖女士这样从接触互联网医疗到产生信任甚至依赖的人越来越多。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已达4.66亿人,较2018年增长了39.52%,2020年微医、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第三方平台在线诊疗服务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过去的很多年间,人们习惯了“看一次病付一次钱”的付费方式,病历数据散落在各个医疗机构,疾病管理无从谈起。带有“互联网”和“医疗”双重基因的数字医疗服务正在尝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发挥互联网医院在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协同服务的优势,对患者全生命周期进行健康监测和指导,形成患者的“数字健康画像”,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真正落实“健康责任制”。
快速增长的医疗商业闭环
从营收和业务结构上看,微医无疑将成为港股“数字医疗第一股”。成立10年有余的微医,跳脱出传统医药电商的卖药之路,完成了以医疗服务为底色的商业闭环,正加速形成具有独特优势且自洽的业务模式。
与以“销售”为目的电商相比,在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有四点:互联网医院、综合且全面的线上+线下服务闭环能力、与医保的融合、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合作与创新能力。这把很多玩家直接挡在了门外。
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医疗服务,在复杂性、专业度上要比“因药而医”的电商高出太多,因此鲜有玩家涉猎。而微医一直以来却坚持深耕这条赛道,为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微医通过数字医疗服务平台,提供全套医疗和健康维护服务。营收相应地分为两部分:医疗服务、健康维护。
医疗服务包括线上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线上复诊、电子处方、医疗费用结算和配药服务。其中,线下首诊、检查、治疗服务也可由微医运营的互联网医院线下服务中心提供。
健康维护服务主要针对慢病患者,包括综合管理和流动医疗等服务。具体而言就是由互联网医院赋能、医保直接结算的数字化管理服务。基于每位会员的数字健康画像,提供从个性化治疗和康复方案、复诊、开处方、配药到重要指标监测,再到饮食、运动定制化指导。以2019年5月推出的“糖尿病管理项目”为例,患者病情控制率从49.4%的行业均值显著提高到64.1%。
医疗的目的是治病救人,需要严格遵守科学规律,因此天然是严肃的。所谓“严肃医疗”,宗旨是以最低成本、最小痛苦治好病。而“消费医疗”则不同,驱动力不是病痛而是美好生活的追求。发掘、唤起相关需求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种草”。
而在支付侧,中国医疗健康最大的单一支付方医保只为严肃医疗买单。2020年疫情期间,微医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打通医保在线支付。目前旗下27家互联网医院中有17家已开通医保支付。具体而言,微医为合作地区慢病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复诊、电子处方、在线医保结算、药品配送及慢病全程管理等一条龙标准化服务。
2018年,针对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基层医疗,微医与县级卫健部门合作,推出“流动医院”——载有生化分析、B超、心电图等设备的改装医疗检查车,可进行7大类53个项目的检查。
当然,远程诊疗、会诊功能也是必备的。目前微医在全国“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服务覆盖2800万居民,西藏、青海、甘肃等边远地区基层群众第一次在家门口接受了现代化医疗服务。
长远来看,数字医疗服务势必成为“数字大健康”的主赛道。根据“沙利文”资料,2019-2030年间,数字医疗服务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30年市场规模达7390亿,届时健康消费电商及非处方电商市场规模分别为6300亿、2370亿。
微医的数字医疗服务,一方面改善了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缓解资源分布与用户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提高慢病管理的有效性,并双向降低医保与患者的负担。进入2020年,微医营收增长近300%、亏损迅速收窄,这说明微医的商业模式已经完成闭环,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