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分红金额跟研发投入严重不对等,和屡屡曝出的行贿丑闻一起,成为了投资者观照步长制药的生存底色。

4月27日公布的年报显示,2020年,步长制药的营业收入为160.07亿元,同比增长12.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61亿元,同比下降4.37%。

这是步长制药近三年来首次净利润下滑。不过,在众多财务数据之中,最刺眼的,仍然是巨额销售费用。

巨额销售费用背后,仍然是步长制药上上下下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公开的秘密。

销售费用高居不下

财报显示,2020年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支出高达83.73亿元,同比增加3.62%,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52.3%。跟2011年的销售费用24.45亿元相比,增长了2.4倍。

尤其是在2017年-2020年,销售费用分别为82.87亿元、80.36亿元、80.81亿元、83.73亿元,都高于80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值分别为59.77%、58.81%、56.68%、52.3%。

相较之下,恒瑞医药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为35%,云南白药为11.7%,白云山更是只有7.4%,整个医药行业平均也只有30%左右,步长制药却年年超过50%,可谓是令人咂舌。

如此巨额的销售费用之中,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占了绝大部分。

以2020年为例,步长制药当年的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高达80.28亿元,占销售费用总额的95.88%之多;折算到每天的平均花费,超过2000万元。

众所周知,医药公司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很多都暗藏猫腻。就在近期,财政部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步长制药赫然在列。

处罚信息显示,步长制药以咨询费、市场推广费名义向医药推广公司支付资金,再由医药推广公司转付给该公司的代理商,涉及金额达5122.39万元。有鉴于此,财政部依法对其处以5万元的顶格罚款。

按财务统计规律,此次步长制药的违规行为多发生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

步长制药2018年年报显示,销售费用为80.36亿元,其中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为74.86亿元,占比高达93.15%。

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38.38亿元,其中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为35.92亿元,占比高达93.59%。

多次卷入行贿丑闻

有医药行业专家曾指出,市场及学术推广费是医药企业最容易隐匿商业贿赂的地方。此案中,步长制药将资金通过第三方转回代理商,不仅可以在财务上大行方便,而且为代理商“带金销售”提供了现金支持。

“带金销售”是指医药企业在制定药品投标价格时,事先把给予医院方相关人士的商业贿赂计算在内,通过给予回扣,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的不当行为。

有媒体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的信息统计,自2015年以来,步长制药共有8次被曝涉行贿案件。

就在去年的7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站公布了一则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的刑事判决书。根据该判决书显示,2016年以来,王某某在任商水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期间,多次收受步长制药业务员苏某某(另案处理)药品提成共计125000元。

不仅步长制药作为医药企业屡屡涉行贿案件,就连其创始人赵步长及其子、现任董事长赵涛都曾陷入其中。

2007年,赵步长被曝出行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以帮助步长制药的核心产品脑心通从地方标准提升为国家标准。此后,郑筱萸因收受步长制药等八家药企的贿赂而被执行死刑。

2019年5月,步长制药再次因赵涛的个人行贿行为引发轰动。据《洛杉矶时报》、《每日邮报》等多家美国媒体报道,步长制药董事长赵涛斥资 650 万美元(约 4300 万人民币)将其女儿送进了斯坦福大学。

其中的 50 万美元用于贿赂斯坦福大学帆船队教练,目的是将其女儿当成帆船选手,并为其伪造航海运动概况。

主营业务高度集中

资料显示,步长制药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

财报显示,2020年步长制药心脑血管产品实现收入120.84亿元,同比增加6.06%,在总营收中占比达75.5%。

在心脑血管领域,步长制药有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四款独家专利品种。2020年,四款合计销售收入达到92.61亿元,约占总营收的58%。

主营业务高度集中的隐患,不容小视。资料显示,2019年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19版医保药品目录》,其中对33种中药注射剂及41种常见中成药进行了限制使用。作为步长制药的业务主力军,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全部在列。

尤其是丹红注射液,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医技术的产物,近年来其用药不良反应频频发生。在医保控费、辅助用药目录等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丹红注射液已经成为重点监控对象,其使用已大面积受限。

虽然去年年底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丹红注射液被继续纳入其中,但也难掩丹红注射液销售价格、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全面下滑的事实。财报显示,2020年,丹红注射液销售收入占步长制药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已降至12%左右。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仍达到了17.79%。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18年9月,步长制药正式宣布在三个方面进行转型:从营销型驱动向产品型驱动、向科技型公司转型;由中成药向生物药、化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药等全产业转型;由中国本土化向全球化转型,稳步实现生物制药战略规划。

转型的关键,在于研发。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步长制药的研发支出合计分别为5.76亿元、6.39亿元和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4%、10.87%和13.05%。

虽然研发支出有所增加,但不足十亿元的投入规模,与恒瑞医药等医药企业四五十亿元的研发支出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即使作内部支出比较,步长制药2020年7.22亿元的研发支出,不足其83.73亿元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

更为诡异的是,即使屡屡喊出转型口号,近年来分红力度仍然令人惊讶。

数据显示,步长制药2018年现金分红达13.73亿元,2019年更是高达17.85亿元。虽然2020年现金分红大幅减少,只有5.82亿元,但三年现金分红总计已接近36亿元。

高额的现金分红确实能够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和肯定,但身处企业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将预留资金加大研发投入作为首要考量,也备受行业专家质疑。

要知道,中成药企业转型做生物药本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近的例子就是康弘药业,近年来也积极布局生物药的研发,但是在不久前宣布其明星产品康柏西普多个海外临床试验叫停,损失近14亿元。

康弘药业2年时间、一个项目投入近14亿元,而步长制药宣称近年来在研产品234 个,包括中药12个、化药203个、生物药14个、医疗器械5个,如此多的在研项目,三年总共支出的研发费用却不足20亿元。

研发投入如此吝啬,步长制药究竟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转型呢?《正经社》医药分析师将持续关注。

来源:正经社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