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摩根资产管理

近几年来,“净零排放”这个词频频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对于做出能够在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投资决策,至关重要。上一期,摩根资产管理从宏观层面,为大家介绍了“碳中和”及其对投资者的影响。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要实现净零排放,摆在我们面前的都有哪些挑战。

如果你暂时没时间看完全文,请至少记住以下三个要点:

1、全球各国各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存在差异,这给减排增加了难度。

2、新兴经济体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但如果按人均或者每单位GDP来计算,却并不总是这样。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合理衡量温室气体排放?

3、二氧化碳是减排的重点,而非其他温室气体。

首先,要实现净零排放,势必会给我们在诸多方面带来巨大变化,包括能源、消费、住房,甚至人类饮食。不同国家和行业的碳密集度各有不同。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也印证了为什么摆在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精确测量、量化并分析全球排放量。

我们知道,温室气体并不都是一样的。它们生命周期长短不一,而且吸收红外辐射也就是热量能力也不一样。二氧化碳(CO₂)在主要的温室气体中,虽然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大,但却具有最长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今天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并不会立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政策制定者会聚焦大幅度的减排目标,以尽快停止排放。

过去三十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新兴市场推动的,特别是大型高速发展的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这一时期分别激增了300%和217%。在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普遍在下降。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同一时期下降了2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欧洲、印度和俄罗斯一起,构成了全球五大温室气体来源,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当然,仅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体衡量排放量可能并不公平。那么造成全球变暖的“锅”到底应该由谁来背呢?

如果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经济发展阶段和制造业"外包 "的影响,可以发现一个更微妙的情况(见图1)。

观察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简单测量排放总量更能反映完整的情况

图1:按国家/地区划分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Gapminder、全球碳项目(Global Carbon Project)、用数据看世界(OurWorld in Data)、联合国、摩根资产管理。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包括土地用途发生变化,如砍伐森林造成的排放。过去的业绩并不是当前和未来业绩的可靠指标。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

衡量标准究竟为何?

那么,究竟该如何准确而合理地衡量碳排放量呢?摩根资产管理可持续投资团队研究分析师Caspar Siegert博士认为,我们显然不能完全依据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水平,来衡量每个国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至少,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人均排放量来阐释人口差异。此外,我们可能还要考虑各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事实。从历史上看,新兴市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小,这是因为它们的经济产出较低。随着它们的经济总量继续增加,为了了解这些国家在未来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对比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时,可能还须考虑每单位GDP的排放量。“

Siegert博士还表示,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将二氧化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外包了出去。中国14%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出口并在国外消费的商品。

能源和工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能源和工业行业是1990年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的最大推手,其中能源行业排放增长56%,工业则增长180%。尽管来自农业等行业的排放往往对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但农业部门的温室气体增长较为平缓,增幅为16.5%。发电、运输和建筑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行业,因此,这些也是我们期待能看到最多创新和新法规的领域(见图2)。

发电、运输和建筑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行业

图2:按行业划分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气候观察(Climate Watch),用数据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世界资源研究所,摩根资产管理。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和氟化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吨将排放量标准化,以便在不同气体之间进行比较。一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在100年的时间内产生的变暖效果。过去的表现不是当前和未来结果的可靠指标。数据截至2021年3月31日。

如果把行业和国家的差异放在一起看,全球碳足迹比例不平衡就显得更为明显。举个例子:仅仅中国的钢铁行业就占到该国总排放量的15%,占全球总排放量的4%。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国的能源结构非常依赖煤炭资源。

亚洲市场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记录和收集相关数据。虽然亚洲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方面不断进步,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例如,只有2%的MSCI中国成分股公布了“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即便披露了有关信息,报告指标的口径有时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这或限制了横向可对比性, 及增加了滥用数据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在微观层面上广泛而透明的披露,准确跟踪排放量,以及在宏观层面上进行问责,将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给投资者的启示

攻克净零排放挑战的第一步,便是能够确定造成最大负面影响的温室气体类型及其来源。这意味着要更加关注各行业、各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而此举又将为技术进步提供参考。然而,这件事存在两个不确定性:首先,究竟采用何种标准来衡量排放;其次,各国在数据的报告和收集方面存在差异,因为这取决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

上述资料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发售或邀请认购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服务。所刊载资料均来自被认为可靠的信息来源,但仍请自行核实有关资料。投资涉及风险,不同资产类别有不同的风险特征,过去业绩并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前请参阅销售文件所载详情,包括风险因素。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本文件由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