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相互宝或于6月11日被关停,虽然蚂蚁集团已回复该条信息为假消息,但是,近年来,随着水滴互助等平台的相继关闭,互联网互助计划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而随着水滴互助平台受到媒体的关注、水滴公司(WDH.US)的上市及上市即遭破发,水滴公司的两项主业水滴筹、水滴保的商业模式也受到投资者的质疑。

一方面,在管理上依然不规范的水滴筹不断地遭到消费者投诉,另一方面,以保险科技身份上市的水滴公司其科技“含金量”也有待考证,面对用户增长的瓶颈,水滴公司何去何从呢?

01

缺乏监管的水滴筹

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主要业务由水滴筹、水滴保险商城、水滴互助三个模块组成。其中水滴互助已于今年3月关停,水滴筹为医疗众筹平台,也是水滴公司最早成立的平台。

天眼查显示,水滴筹全称为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为水滴医疗众筹平台,创始人为沈鹏。运营公司为北京水滴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不知是否是水滴公司想淡化水滴筹业务在水滴公司如今业务中的作用,水滴筹平台相关信息在招股书中提到次数很少。

然而水滴筹平台对于水滴公司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滴如今主要业务为保险业务,而首单保费来源,除了第三方流量、自然流量、水滴互助平台,重要的来源还有水滴筹。

来源:水滴筹官网

青财经发现,点开朋友圈分享的水滴筹链接,在下方会有参与投保的信息,进入之后就是保险的页面,页面显示首月1元,次月12.6元/月起。

来源:水滴筹筹款页面

来源:水滴筹筹款页面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内部流量中,医疗众筹来源比例分别为46.5%、23%和13%。

官方APP显示,水滴筹已为大病患者筹得近370多亿。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水滴筹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监管空白状态。

2016年8月,民政部颁发的《关于指定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公告》中只有腾讯公益、淘宝公益、轻松筹等,没有包括水滴筹。直到2018年民政部发布《关于发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名录的公告》,水滴公益才在民政部点名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列。

不仅如此,水滴筹还屡屡遭遇信任危机。先是媒体曝出在医院进行地毯式 “扫楼”,后是被曝出多名筹款人在名下有房有车情况下,进行筹款。

在黑猫投诉上,有很多对于水滴筹的投诉,比如水滴筹频繁发短信打电话骚扰、水滴筹经常发送垃圾短信、在顾客不知情情况下扣除保险费用等。

这些投诉并不是空穴来风,青财经发现,只是浏览了水滴筹APP页面并注册后,没等几秒,就有水滴筹的顾问打电话来询问是否要筹款,确实构成了骚扰。

创始人沈腾也曾公开表示,水滴筹的“核心本质是一个免费的互联网个人社交大病求助工具”,并非公益或慈善。正因如此,水滴筹的公益价值也一度受到了多方的的质疑。

02

水滴保保险科技“含金量”几何?

招股书显示,水滴公司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占比51.3%增长到了2020年的89.1%。可以说是营收的主要来源。

不过,水滴公司的保险经纪业务开始时间不长,竞争激烈。

2016年9月,水滴公司公司收购水滴保险经纪(前称保多多保险经纪),开始从事保险经纪业务。

根据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水滴保、轻松保都是互联网保险行业搭建外部场景平台,而且只做TO C(个人客户)业务。其他销售平台还有蚂蚁金服等销售平台、传统保险公司代理人展业工具、TO B(企业客户)公司等等。

那这其中蚂蚁金服来举例,虽说旗下蚂蚁保险和水滴保如今属于“同一梯队”,但是仍然差距显著。2019年6月30日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促成的保费规模及分摊金额为518亿元,而水滴保2018-2020促成的首年保费(FYP)分别为9.72亿元、66.68亿元和144.26亿元,而促成的长险首年保费2020年仅为25.1亿元。

具体来看,长期保险2018——2020首年保费占保险成交总额比例分别为0.3%、8.3%和17.4%,明显低于短期保险的比例。

水滴保的差距或许不止一点点,目前阿里旗下控股参股的保险公司已经有众安保险、国泰财险、信美相互人寿、杭州保进保险代理公司等多家保险类公司,持有多张保险牌照。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蚂蚁集团、腾讯和中国平安分别持有众安保险19.9%、15%和15%的股权。蚂蚁集团为众安保险单一最大股东。

而水滴公司只有保险经纪的牌照,目前没有保险牌照,也就无法售卖自己的保险产品,相较于蚂蚁保险可以卖自己的产品,只能靠销售佣金盈利,利润率上没有优势。

此外,蚂蚁保险和水滴保都宣传自己为保险科技平台,不过,有专业人士表示,产品研发、精算建模方面,首先最好需要有比较大且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客户的大数据的积累,才能出比较专业的数据模型。

从官网可见资料看看,水滴保的合作伙伴有泰康人寿、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等等不到50家,但与蚂蚁保险相比,“逊色”不少。蚂蚁金服合作的保险公司不少于80家,且蚂蚁集团以入股、参股的方式拥有国泰财险、 众安保险、信美人寿互助保险三块牌照,目前还有阿里健康保险公司正在筹备批复中。

尽管水滴创始人兼CEO沈鹏曾表示,水滴基于互联网平台可以接触用户,储存了海量的数据,在大数据方面有优势。但才成立5年的水滴公司,很可能由于缺乏对保险行业的深入认知,相比同类公司,依然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中金在线研报,水滴在互联网保险创新方面,只做到了销售端创新,产品创新和中后台创新均没有。而众安在线(蚂蚁金服为大股东)、易安财险、安心财险等保险公司,销售端创新、产品创新和中后台创新至少兼有2项。

水滴保招股书中也显示,客户A 2018——2020年营收分别为1.03亿元、6.6亿元和6.02亿元,占净营收比例分别为43.4%、44.2%和19.9%,虽然近2年,客户A营收比例逐步下滑,但依然有大客户依赖的风险,某种程度也说明水滴公司目前的保险科技服务,还没有到成熟的程度。

并且,水滴目前宣传正在尝试的水滴健康与水滴好药付在招股书中没有过多的介绍,已经有的水滴健康APP,主推的类目有快速问医生、找专家名医、高端体检和健康保险。可以看出,水滴公司试图通过在线问诊等业务,为保险业务导流、布局电商平台增加新的营收点。

青财经发现,这样的模式和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健康(平安好医生 01833.HK)有相似之处。

平安好医生将业务分为在线医疗、消费医疗、健康商城(电商业务)以及健康管理和互动(广告业务)。不过,平安健康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6年亏损,亏损的原因主要系核心业务,健康商城的消费医疗增长没有出现井喷。过去三年,健康商城分别贡献收入8.96亿、18.64亿、29.02亿元,逐年快速增长,不过健康商城的电商业务是低毛利业务,2019年毛利率仅为8.1%。

03

“拼营销”还能拼出什么火花?

水滴保险商城曾公开表示,2020年超7成用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青财经发现,之所以来源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与水滴筹带来的用户转化及三、四线城市人目前大病医保体系仍不完善,关系密切。

据招股书,2018年水滴保首单付费中有46.5% 流量来自水滴筹,2019年为23%,2020年为13%。尽管比例逐年下降,但仍然是重要流量来源。

而据新闻报道,水滴筹已有8000万以上用户,这些用户中不乏特别困难户、学历水平不高的低线城市人员,这些群体人员一旦想寻求帮助,没有其他的渠道,而水滴筹成了便捷且触手可及的渠道。

而水滴筹的主要筹款方式为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筹款,这样的筹款方式很容易吸引到同类型的用户注册、购买保险。

但是,随着大病医保先是合肥、广州等省会城市的普及,后是三、四线城市相关医保政策的陆续落实,这些原来水滴筹的用户对于互联网筹款方式的“刚需”没有那么大了。

三、四线城市大病医保逐步普及和完善

来源:网络

水滴公司也知道存量用户带来的的增量有限,所以近年来大量投放第三方流量来寻求新的用户。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第三方流量渠道占首单保单来源比例分别为1.9%、34.8%和44.9%。

不过,通过第三方来获取用户存在很大风险,招股书也显示:“如果我们的用户获取渠道对其流量失去影响或无法有效地将其用户转化为我们的用户,业务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面对用户增长的瓶颈,青财经从专业人士处了解到,一方面可以拓宽用户的类别,比如给律师等特定人群销售特定的保险,另一方面,拿下保险牌照,增加“大额保单”的比例,给收入水平相对更高、向保险服务有更高要求的人群,制定、销售保险产品。

不过,专业人士表示,如果水滴公司未来要进行“大额保单”的销售,由于保单金额较高,线上的销售渠道走不通,需要开辟线下渠道拓展。比如开设线下会员中心等等,这就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结语: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青财经表示,目前国内的监管环境对于金融的监管趋于严格,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入口的金融业。水滴公司"大病筹款+网络互助+保险+药"的模式虽然商业模式上问题不大,但是上市后是否有高成长性仍然值得考察,随着未来监管环境的好转,或许能留给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大成长空间。

面对上市后股价下跌、市值蒸发,留给水滴公司的时间不多了。

来源:中国企业报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