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队伍大幅减员,保费收入接连下滑,投资踩雷华夏幸福,控股方正被指败家……

近年来,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中国平安,在股市上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2020年11月30日,中国平安股价触及近年来的最高点94.62元/股,此后便开始下跌。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3.36%,而中国平安下跌20.2%,是保险股中跌幅最大的一只。最新收盘价为69.4元/股,总市值1.27万亿元。

前5月保费收入下滑5.66%

保险行业素来是规模决生死,保费定乾坤。保费收入意味着最珍贵的现金流,其波动牵动着公司的命运。

6月11日,中国平安公布了2021年前5个月的保费数据。并不意外,保费数据依然继续下滑。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2021年前5个月保费合计3610.8亿元,同比下滑5.66%。

除了中国人寿数据未出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前5个月保费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今年前4个月的情况来看,5只保险股中也仅有中国平安保费下滑。

作为中国平安两大支柱的财险和寿险保费收入分别是1091.3亿元和2359.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8.81%和4.19%。

2021年前5个月寿险业务中个人业务保费收入2418.2亿元,同比下滑3.77%。其中个险新业务占比仅有27%,保费同比上涨4.46%;而占比73%的续期业务同比下滑6.51%。

在保险行业,新单和续期业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指向新增业务,一个指向存量业务的质量。保险产品缴费期限越长,新增业务越多,意味着在保险公司未来能够活动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财险业务上,车险综合改革后,行业整体保费收入都在下降。平安财险车险业务今年前五个月保费收入736.7亿元,同比下滑7.53%;非机动车保费收入大幅下滑了19.25%。

除了财险和寿险两大支柱业务数据不好看之外,平安健康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5.12%。

健康险业务增长,主要是因为后疫情时代,居民健康意识逐步加强,对保险等金融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在政策和科技的持续推动下,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稳定发展,线上业务存在增长点。但平安健康险公司业务规模尚小,还不足以力挽狂澜。

改革者艰难前行

中国的寿险行业是从人海战术中成长起来的,曾经靠拉人头和长线短做迅速扩大了规模。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息,这一发展模式不再凑效,保险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转向高质量发展。而这种发展必然带来阵痛。

中国平安在2018年公司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时候提出了改革,2019年正式启动。

综合来看,中国平安的这次改革主要是在渠道、产品、经营三方面。

特别是在渠道方面,中国平安主要是通过技术全面数字化改革,在营销、经营、服务、管理等全方位、全流程进行重构改造,帮助百万代理人成为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三高”铁军。然而这一改革的副作用也很明显,改革过程中不断淘汰低活动率和低绩效的代理人,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代理人规模较年初下降3.7%至99万人,保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同比减少9.9%。

而在产品方面,中国平安的思路是通过产品+服务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而服务主要包括健康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养老管理等,全力以赴打造“有温度的保险”。

保险从来不是独立的行业,跳出保险看保险,搭建医疗、健康、养老等生态圈是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做的事情。

中国平安在保险业务上的改革野心远不止于多卖几单保险,而是成为一个触角深广的巨无霸。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平安人寿将以370.5-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70.0%的股权一事,就十分清晰了。

中国平安参与方正重整补上了闭环里很重要的一环——医院。通过控股新方正集团,中国平安可以控制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旗下多家医院超一万张床位。同时,将方正证券和北大方正人寿两块金融牌照纳入其综合金融集团旗下。

控股方正,和平安好医生深度融合,在互联网大健康领域,中国平安算是完全领先竞争对手一大截了。

北大医疗集团的资源最重要的是多家综合医院,主要有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大医疗淄博医院。

有了实体医院的支持,中国平安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的构想才能真正落地,也能让中国平安建立牢固的护城河。

再往远处想,有了医院就能拿到第一手医疗数据,可以反向推出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同时更好地控费,降低运营成本。

展望未来,可能前景广阔,暂时的阵痛也着实难熬。中国平安的改革什么时候能够显露成效,目前尚不可知。对于投资者来说,要建立对中国平安的信心,实际上是建立对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信心。

来源:富凯财经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