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留住人才,中芯国际也是真的拼了!

前不久,国内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公布了该公司首次期权奖励。7月19日,中芯国际公告称:董事会已经批准向激励对象发放限制性股票。

7月20日,#中芯国际向3944名员工发13亿红包# 登上话题榜,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股权激励只为留住技术骨干?

据悉,2020年中芯国际在职员工数量为17354人,而此次激励对象共计3944人,占到了公司总人数的23%。也就是说此次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到了公司将近1/4的员工。

作为国产芯片龙头股,中芯国际业绩呈上行趋势。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2.92亿元,同比增长13.92%;实现归母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增长136.39%。

然而在股权激励的背后,中芯国际可并不是像我们看到的这样顺风顺水。事实上,中芯国际正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隐忧。

7月4日,中芯国际核心技术人员吴金刚宣布离职。值得深思的是,这并不是中芯国际首次出现人事动荡。早在2020年12月,中芯国际的联合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辞职,此事在半导体行业引起轩然大波。为了留住梁孟松,中芯国际曾使出了赠房、提薪等手段。

当然,使用股权激励留住人才并不是中芯国际首创。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激励标的物为股票的股权激励。前不久,京东宣布,将在两年内逐步提升员工平均年薪至16薪,随后腾讯也宣布了股份奖励计划。向不少于3300位奖励人士授予合计2403203股奖励股份。

扎根基础科研,助力科学探索

其实公司实行股权激励,留住人才仅是一方面,此外股权激励机制还能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中国芯片的研发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资金、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在短期时间内造出合适的芯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基础理论上。

如果这块短板没有补上,产业互联网的升级也会受到阻碍,国家科技发展也将失去竞争力。在国内面临许多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现状下,基础理论是我们必须要发展的。

实际上腾讯除了进行股份奖励外,也一直在大力支持我国的基础科研项目,尤其是在经历华为事件后,腾讯更是不计商业报酬资助科学探索。

2018年腾讯基金会投入10亿元启动资金资助“科学探索奖”。希望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投入到科学探索之中。更为深远的意义是,“科学探索奖”或将带动更多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

事实上,除了腾讯,其他互联网巨头们近年来也无一不在科技领域大手笔投入:大疆每年都会斥巨资举办一次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阿里也设立了成立达摩院;百度成立研究研究……如今,腾讯首设“科学探索奖”,随着未来更多企业加入——星星之火,将可燎原。

今年4月,在腾讯宣布新一轮的架构调整,还拿出首期 500 亿投入社会价值,其中基础科研也是重要的探索路径。

近年来,中美竞争激烈,面对我国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腾讯一直都在尽自己的全力去支持。无论是投资支持造芯,还是利用技术优势发展科技,腾讯都在践行着社会价值,彰显一个企业的社会担当。

相关证券:
  • 中芯国际(688981)
  • 互联网(161025)
  • 腾讯控股(00700)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