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资中,亏损的主要来源其实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坑,只要愿意花点心思去分析,很容易能明白其中道理。今天我们就把买基金容易遇到的坑好好梳理一下~

坑1

买新不买旧

很多人喜欢抢购新基金。看到“仅限今日”“一日售罄”“爆款来袭”等等就会忍不住买,如果刚好赶上市场上涨,群体无意识的行为会非常明显,但是从历史数据上看,“爆款基金”出现频率最高时,反而是阶段的顶点。

避坑指南

不管新基金,老基金,我们都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该基金是不是好基金:具体要看基金类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过往收益率等等。

二是当前是不是买基金的好时机:股市大周期、所选基金对应指数在历史上在什么水平上。

坑2

看排名买基金

大家在买基金时,大多会看基金历史业绩。很多明星基金也多靠过往业绩、特别是近期表现引流。由于近因效应,时间越近、表现越好的基金,就更容易获得青睐,似乎历史业绩就是品质保证。但年度排名靠前的基金,次年或者第三年往往表现平平。如果把时间拉长,要想连续排名靠前,更是难上加难。这也就是基金圈著名的“排名魔咒”。

避坑指南

看排名买基金到底靠不靠谱,关键还在于看的姿势对不对。只有对维度的排名综合来看,才更有参考价值。光看收益维度不行,还要比较风险,选自己能接受的回撤的基金;光看短期排名也不可取,短期排名靠前的可能押注单一赛道,后续行情轮动高收益未必能延续,所以还是得选长跑冠军基。

坑3

持有基金过多

对于“分散投资”,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解释,就是“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以很多人为了分散风险,买了很多只基金。但回溯过去近10年的基金表现情况,截至2020年底,年化收益率在20%以上的偏股型基金只有15只,占比仅3.32%,所以风险分散的同时,把资金放在平庸的产品上,收益也分散了。并且增加了更多管理成本。

并且在市场高潮来临的时候,往往也会引起众多投资者纷纷跑步入场。如果没有对相关产品有深入的研究,选择一次性买入,或者重仓单只基金、单一行业,之后市场经历高台跳水,不少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就会出现大幅回撤。

避坑指南

究竟积极型管理基金投资的最佳数量是多少呢?没有必要超过4-5个。数量太大很容易导致过度分化。其结果是,投资组合的业绩不可避免类似于一支指数基金。然而,因为非指数基金组合的高成本,加上其投资分散性更广,它的收益必然会下降。

不要押注单个行业或单一风格,避免市场热点轮动、风格切换大幅调整。或是利用股市、债市的跷跷板功能,做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均衡配置。

坑4

追涨杀跌、频繁交易

A股一轮牛熊周期平均耗时5-6年,牛熊周期转换较快,多数投资者有追涨杀跌的“赚快钱”思维,但投资又有滞后性,行情起来后再“入场”,本来就错过了很大一波上涨行情,加之震荡市时间长,忽上忽下,考验心态。特别是市场上涨期间会涌入很多新手,在股市震荡中容易“晕头转向”,明明想着依靠择时能赚一波就跑,拿不住基金反而亏了钱。

避坑指南

不要想着能够赚快钱。无论是专业还是普通投资者,择时很重要,但太难了。所以不能准确择时不如按时定投。选择非周期性的、长期收益率较好的基金,设置一个定投时间,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定时不顶额,历史低位时加大定投额度,估值提升时减少定投金额。并按自己收益目标,设置定投止盈线。

坑5

持有时间过短

有些新基民会把基金当股票来炒,但基金和股票是两回事。基金波动小,股票波动大。并且基金在7天内赎回,还要收1.5%的赎回费,所以基金并不适合快进快出。并且有数据显示,持有期3年以上,95%的基民都赚钱了。

避坑指南

长期持有主动管理型基金获得正收益的概率相对较大。市场风格转换的过程中,如果跟风频繁切换,需要支付大量的交易费,还会错失投资机遇。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当自己对投资的认识不足时,要勇于承认,善于学习,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时刻戒骄戒躁

总之,基金投资是一门学问。我们在选择基金时,一定要多加研究和比对,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同时注意不同类型基金的组合搭配。另外,在市场大跌过后,往往是定投累计筹码的好时机,用时间换收益,要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更多。

(本文整理自中欧基金、中国基金报。免责声明:收益率数据仅供参考,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戳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天天基金账户”

分享、点赞、在看 顺手三连越来越有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