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极大反响。一方面,前半年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跨境投资均展现出“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年及十四五规划时期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了信心,尤其是扫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阴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正面对国内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将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时局,特别是在后新冠肺炎时代,如何实现“双碳”及第二个百年目标,需要更加努力去寻求新发展机会,才能驱动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增长。

短期内,如何在2021年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维持目前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为十四五规划时期探索出一条稳妥的发展道路及实践路径,是当前中央和各级政府迫切需要厘清的战略思考。

在2021年前半年经济增长总体良好的表现中,也不难看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短板及风险。

7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7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从这些解释和问答中,可以提炼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回答上面提出的疑惑。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简单介绍了四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对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期评估,中欧班列,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上线运行情况等。

在上半年经济发展方面,尽管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在第二季度有明显改善,但是,前半年的两年平均增长率均为4.4%,明显低于GDP两年平均增长5.3%的水平。根据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投资增长率在多数年份明显高于GDP增长率,这是保障后期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重要前提条件。虽然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弱化经济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依赖,但就目前情况看,投资适度增长依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因此,如何促进投资,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是下半年和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

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GDP同比增长12.7%,发电量增长13.7%,两者均实现超常规增长。消极的一面是GDP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过高,用电结构过多依赖火力发电。GDP与用电量的弹性系数等于用电量的增长率除以GDP增长率,当这个弹性系数等于1时,两个增长率相等。当这个弹性系数小于1时,说明GDP的电耗强度降低,反之亦然。今年上半年的GDP电耗弹性系数等于1.08,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同时,火力发电占全部发电量3.87万亿度的73%,同比增长15%,比总体发电量增长速度高出1.3个百分点。水力发电量只增长1.4%。尽管风力、太阳能及核能的发电量增长速度均高于总发电量增长速度,上半年GDP过度依靠火力发电说明,减碳压力激烈增加,这样的发展态势与“双碳”目标不吻合。

笔者从一线工作人员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的发电量连续数月增长超过30%,而上级有关部门还时不时下达“拉闸令”,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供四拉三”情况。如何破解“经济高速增长过度依赖电力及发电过度依赖火力”的增长难题,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大挑战和最难破解的高质量发展魔咒。

进出口贸易和跨境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前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前半年中国外贸总额18万亿元,外贸与GDP的比重上升至33.8%,比2019年和2020年分别提高1.8和2.1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63万亿元,分别比2020年的0.68万亿元和2019年的1.24万亿元增长1.4倍和31%。

尽管2021年前半年的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率只有3%,但是进出口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却强力推动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强烈刺激整个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市场增强增大。这就是为什么发改委在7月份的新闻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了中欧班列超常逆势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中欧班列在疫情全球蔓延之下,连续14个月发车超过1000列,重载率高达96%,2021年5-6月每月发车数量均超过1300列,不仅为中国的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一条快速高效的”经济增长之路“,也为全球抗疫斗争,拯救生命,提供了一条大量医疗物资供应的”生命之路“,是中国内陆开放、刺激内陆地区经济强劲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是,随着国外疫情逐步缓和,国际经济走向复苏,对中国抗疫物资需求势必逐渐减弱,在下半年和十四五规划时期今后的时间里,中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目前的劲头,是值得政府和广大市场主体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应对外贸及外资流动的不确定性,如何及时调整国内国际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增强技术创新和推广能力,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向和主动权,是我国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另一个重要战略思考,也是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内涵。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有关信息,参考部分地方政府最近几天颁布的经济建设方案,以及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及挑战,估计中央和各地政府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战略对策,确保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和地方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科学研究工程、重大现代化交通工程、重大绿色发展工程、可再生新能源技术研究及开发、碳汇及碳减除技术研发及应用、碳交易和碳定价、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粮食和生猪生产安全等领域的发展速度,在增强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同时,促进经济稳定高质量发展,实现逐步碳减排目标。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提高传统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全面推进和加快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使之成为中国未来第二产业的主要力量,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芯片及相关产业、医药和疫苗、现代种子产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计算机软件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等。

三是持续发展社会服务,以解决“一老一小”问题为导向,以提高“一老一小”生活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社会文明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应对人口老化,解决教育低质量非均等化等社会问题,构建公平高效的社会健康教育服务体制机制,加快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步伐。7月20日,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是国家层面如何应对和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的关键性文件,是关系到十四五规划目标胜利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前期基础的重大战略决策。

四是构建一个绿色生态环保体系,通过绿色金融,碳交易、碳税,提升传统火力发电效率,降低一次和二次能源对煤炭的依赖,加快发展核能、水电、风能、太阳能和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或低排放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融合绿色生态建设、植树种草、近海生态保护、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同时,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城市及工业的美丽后花园和碳汇的重要集中地。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短期经济发展需要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都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中国短期内,为了弥补新冠肺炎和世界单边主义抬头的外部冲击,采取一些比较宽松的经济刺激政策,以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难免的。但是,为了应对上面所提到的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长远来看,必须在依靠技术进步、摆脱技术封锁、改善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前提下,奋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解决中长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才是中国未来半年和十四五规划期间必须充分考虑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姚树洁,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

(作者:姚树洁 编辑:李靖云)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