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谈谈我对2021年中国经济的几个预判》,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即2021年中国社会经济将全面“向左转”——效率与公平的钟摆,将朝着“公平”的方向大幅度回拨。

这些预判,在当时说的时候还颤颤巍巍,话不敢说的太瓷实;但在今天看来,当时的有些判断还是肤浅、浅薄、甚至儿戏了。

一、回拨

还记得我上中学的遥远岁月,政治课本中有一句话,叫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后来这句话因为太右而被否定掉了,但是效率和公平的钟摆,在过去40年中间,的确是偏向“效率”的一方。

所谓效率,用大白话讲就是“挣钱”——不论谁挣钱,能挣来钱就行,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系好猫,这就叫“效率优先”。

所谓公平,指的是“分钱”——既然是分钱,那总要有个分法,分多分少是一回事;分得多的想要继续多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分的少的要不满,要有意见,甚至要闹。

所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说白了就是,没分到钱的人,别闹,小声点,别碍着别人挣钱,挣到钱的嗓门大。

这个逻辑在这些年已经发展到极致,以至于企业家都成了公知,各种成功学遍地横行。我们的大学没有培养出企业家,相反企业家都在建大学。

现在,要回拨了。不回拨不行啊,已经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繁衍后代——

至于为什么这件事会在2021年发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决定性的因素,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

如果说2020年之前,为了脱贫,为了实现小康社会,我们会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展示出最大程度的容忍:那么从2021年开始,容忍不再了。

从去年四季度,先是叫停蚂蚁上市,再是平台经济反垄断条例征询意见出台,当时还有无数分析师在那鼓吹,说反垄断更健康。这些人不是傻就是坏。

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资本市场,对从上周五开始打击校外辅导培训开始的这一系列政策狂风骤雨,显然都没有做好准备:

可以说是,没有丝毫准备。

其实还是有先知先觉者的,例如一季度就已经清仓教育股的高瓴——

从2020到2021年的过渡,效率与公平天平的回拨,对于那些垄断企业来讲,其实就是灰犀牛;就是一头正在远处朝着你狂奔,而你却视而不见的灰犀牛。

二、杀估值与杀逻辑

好了,不谈主义了,谈谈具体问题吧。

暴跌两日,主何吉凶?

今天有个朋友,腾讯的高管,恨恨地说:从来没见过腾讯这么个跌法。的确,昨天跌7个点,今天跌9个点;这么大的盘子,两天,至少7千亿港元的市值没了。这相当于恒指一周的成交量。。。

腾讯还是那个腾讯,港股还是那帮人在交易,怎么突然就成这样了?网民开始在感叹那句老话:估值的确是艺术。

截至今天收盘,腾讯的市盈率已经逼近20倍,技术形态上是吊颈线(即有上影线的阴线),说明明天至少还有向下的冲力。如果明天再稍微跌一跌,腾讯的PE就跌到1字头了。

这是银行的估值水平。

开一句玩笑,互联网巨头终于把自己做成了银行。。。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杀估值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恐慌;这种行情,杀的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过去40年中间挣到钱的所有行业的挣钱逻辑。

格隆汇另一位老师有句话说得好:

所有不利于芯片半导体和新能源以及生孩子的行业,都不配有利润。

最先被杀的肯定是资本化了的教育行业。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下一代,但是教育产业化使得资本涌入,而资本的目标是挣钱,这两个本质上是矛盾的。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补习是提高分数,一堆人补习只会提高分数线。

分数线提高了,幼儿园要背诗经,小学要学微积分,中学要学量子力学,那辅导与培训机构岂能不赚钱?除了学校之外,还要学琴棋书画、学吹拉弹唱、甚至学骑射,但这样下来教育成本能不高吗?但教育机构就大赚特赚了。副作用:人们一看,养孩子太难了,就不生了。

房地产就不用说了,也是必杀的。高房价是万恶之源。

白酒为什么也被杀?

按照过去20年A股的逻辑,白酒这种旱涝保收的高端消费行业,怎么会不行呢?就连2018年那种暴力去杠杆 + 美国极限施压 + 美联储暴力加息的行情,都没能把白酒干下去,相反不到两年时间茅台就从500涨到2000。为什么?因为有利润啊。

股票价格就是利润乘以估值,利润升,估值升,戴维斯双击。。。

但是现在不行了,白酒这样的行业,不配拥有利润。中国人不喝白酒,可以;但没有芯片半导体新能源,或者不生孩子,不行。

退一万步讲,白酒就算配拥有利润,也不配有科技股的估值。

互联网大厂也被杀?

互联网大厂,过去的估值逻辑,相当于一张高息债附加一个看涨期权。怎么可能不被追捧呢?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们造成垄断,挤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年轻人崇拜大厂就像他们的父辈崇拜国企;而且互联网大厂实施996、大小周,这些都压抑年轻人的生存空间,不要说创业,连生活的时间都没有,因此他们也不配拥有利润。

此外还有劳动合同问题的大忌。骑手小哥,按照zz来讲,是工人阶级,那是国家的主人啊。

除了这些之外,奶茶火锅这些也是要杀的,年轻人都去喝奶茶吃火锅了,没时间研究硬核科技或者生孩子了。所以,要科技、要孩子,不要奶茶。

要科技、要孩子,不要火锅。

去年今天,恒生科技指数推出;一年后的今天,指数回到去年点位。一场梦。但网友说,这是个竖起来的中指。

三、承袭

更广义来讲,不论是互联网、金融、地产、食品饮料……这些行业,都是在过去40年中间借助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赚到钱的一群人;

但是,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三胎政策的近忧与远虑》中提到的,赚到钱的人会希望一直赚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样,整个社会就必然陷入一种“承袭”的模式。

用大白话来讲,当一个人通过劳动获得的财富无法超过通过继承资产来获得财富的时候,承袭社会就会不可避免地到来。

打个比方,一个年轻人,25岁,可以出去工作,月薪8000;而他从父母祖辈那里继承的房产,一个月收租也可以得到6000,那么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不用过度依赖于工作,而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

但如果这个人工作的月薪只能拿到5000,但从祖辈继承的房产收租,一个月可以进账5万,那么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工作,也不会超过收租获得的收入。这个时候,一系列问题都会涌现,他会不好好工作,一言不合就辞职,把老板“炒掉”——乃至好吃懒做,更有甚者去参与赌博。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如果落入“承袭社会”的陷阱,那么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最典型的两条就是:

1 贫富分化加剧,且无法扭转

2 经济增长乏力,所有刺激政策失效

而这两者又会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所以没有新的增长点,也就没有新的致富机会,导致占据财富的将永远是固定的那一群人,这就又反过来加剧贫富分化……

恶性循环,几代人下来,结果是可怕的——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敌立锥。

这就会引发社会动荡。

像日韩,经济高速增长了几十年,财阀垄断了国家的财富与资源,然后制造暴跌,套牢中产,自此步入承袭社会——低欲望、无为、颓废、、内卷、拜金等文化盛行。

韩国人战斗力稍微强一点,还在孜孜不倦地内卷;而日本则直接,爱咋咋。

如何打破承袭社会的恶性循环?

一靠科技,二靠人口

科技是承袭的大敌。每一次科技革命,新的技术与生活方式的兴起,都取代了老的生活方式下的财富人群。所以科技革命从结果上都是财富的转移。

此外,人口更是承袭的天敌——一个倒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必然导致几世几代的财富集中到一个人头上;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口结构天然会使得财富在传承过程中分散化。

四、变局

回到现实。

从上周五开始密集出台的政策,从课外教育辅导、到互联网平台经济,甚至连带医美、白酒、食品饮料、银行、金融地产……这些行业,要么是服务业,要么是金融与地产行业,要么是与这些相关的行业。

说到底,这些行业不仅不会有助于打破“承袭社会”的怪圈,相反会加速中国滑入“承袭社会”的诅咒。这些都是“腐朽的过去”。

“承袭社会”与“腐朽的过去”这些逻辑,资本市场的玩家都是再清楚不过的,所以这两天的行情,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黑天鹅,甚至连恐慌都不足以形容——

他们是在砸盘,在清仓,在逃命。

曾经有一位私募大佬讲过:

A股的公司,从长期来看有90%都是要清零的。

先前,我们可能不知道哪些公司会清零,但是经历了刚刚过去那个兔起鹘落的周末以及连续暴跌的这两天,哪些公司会清零,恐怕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有数了。

写到这里,基本上是满纸荒唐言,在过去几十年里,是不会有人这样说的。

但是这几年开始,从2018年美国对中国极限施压开始,我们就是在见证荒唐不停地见证荒唐

还是那句话,时至2021年,效率与公平的天平已经开始剧烈回拨。而此时此刻,作为投资者,最大的风险已经悄然改变,那就是:你所理解的国运,与国家和人民层面上的国运,开始分道扬镳,并渐行渐远!

天已变,秋风起,落叶飞!我们唯有做好准备!

来源:格隆汇

新材料ETF(516360超7成仓位聚焦新能车、锂电池、芯片、光伏概念龙头股;剩余3成兼顾军工、化工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等主题龙头股。全面表征新经济、碳中和背景下主流行业表现。

从指数表现来看,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长期收益高、弹性较大。自2015.3.1至2021.7.22期间,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累计收益为457.92%,年化收益为31.69%,相对中证半导体、中证新能源、中证新能源车以及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均有显著超额收益。(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截至2021.7.22)

新材料指数近年来的强势表现,一方面缘自新能源车、半导体等板块景气度的爆发;另一方面则因为指数成份股超强的盈利能力。2020年新材料板块50只成份股归母净利润达704.49亿元,同比增长108.97%,超过同期半导体、新能源等细分行业板块。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70.70亿元,同比增长306.02%!板块成长性显著优于细分行业和主流指数!

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材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为新能源车、光伏发电、半导体、化工等领域提供支撑,助力我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风险提示:新材料ETF被动跟踪中证新材料主题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08.12.31,发布日期为2015.2.13,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本基金由华宝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销售机构(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销机构和其他销售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基金进行风险评价,投资者应及时关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销售机构所出具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评价结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基金产品并自行承担风险。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华宝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华宝基金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