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国家的命运究竟和什么牢牢拴在一起?

关键词:能源!还是能源,比如说19世纪下半夜的迅速崛起,原油体系铸造了美国20世纪初期的霸权,在生产端洛克菲勒创办了标准的石油公司,通过改良设备带来的炼化效应,占有了全球了85%的市场,并通过创新性的输油管道,大幅降低了石油运输成本。

受益于洛克菲勒的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线生产的方式,推出了美国人居家廉价版的T型车,在1929年成功控制了全球78%的汽车,成功取代了英国人的煤炭体系,最终确保了盟军对法西斯德日的最终胜利。

21世纪初,正当全世界被中东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搞得频频虎躯一震时,美国人发现了页岩油,再次在2019年重新奠定了能源第一大生产国霸主之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并非贫油国,可是中国每年仍然需要花费2000亿美元进口石油,如果算上俄罗斯和伊朗,这个投资金额毫无是天文数字。

而真正打破能源体系的方法就只有自己创新式开创一种能源利用革命,中国把方向压在了两端,其中一极是我之前谈过的“硅能源”革命:光伏—特高压,还有一端则是中国天然气的国产替代。

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下这个行业内的一些机会,帮你理清楚中国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基本逻辑和框架。

我们先对天然气产业链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天然气产业上游为气源的开发或接收,按照气源可以分为进口气和国产气,按照运输形式又可以分为管道气和液化气,在这个领域中绝对的巨头有且只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中游,即燃气运输阶段,除了极少部分为液化气,由专用的槽车运输外,其他都为观望直接运输,其中跨省运输直接为国家管网垄断,而在省内运输会陕天然气皖天然气等省投资公司直接垄断。

下游,即燃气配售阶段,城市燃气公司获取特许经营权,收取配气费后运输到民用及工商业用户,代表公司为新奥能源、中国燃气、昆仑燃气。

一、 上游:专供垄断打破

中国国内上游资源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手里。2020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国内天然气产量分别约为1306亿立方米、304亿立方米、119亿立方米,中石油一家独大,占比70%。在增储上产、保证能源安全的大形势下,中石油、中石化未来计划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发力,中海油则继续聚焦海上气田。

在进口天然气资源方面,中海油是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老大”,进口管道气则集中在中石油身上,中石化介于两者之间。

中石油报告显示,2020年的进口气之中,管道气进口476亿立方米,首次出现负增长;液化天然气进口9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4%,其中中海油进口占比约44%,中石化占比约25%。

而作为上游资源的“老大”,中石油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有销售,中石化、中海油只有部分区域市场:2020年,中石油国内天然气销量1726亿立方米,占比约61%;中海油599亿立方米,占比21%;中石化523亿立方米,占比约18%。

三桶油的上市公司平台,近期纷纷发布天然气业务的扩张时间表。

中国石油计划到2025年左右,将天然气产量占比从2020年约43%提至55%左右,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努力拓展天然气发电(下称“气电”)业务,扩大直供用户以及终端零售规模,重点突出区域和高效市场,力争到2025年,保持国内60%左右的市场份额,终端销量占比达到30%左右。

中国石化计划在未来三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要保持10%以上增长。到2025年底,其销售公司天然气分公司计划经营天然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较2020年翻一番;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2%,较2020年17%的市场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

中国海油则提出,天然气在总产量中的占比,要在2020年19%的基础上,到2025年提升至30%,2035年再提升至50%。

在“双碳”愿景下,能源转型从“十四五”起跑,天然气迎来发展机遇,液化气已是进口主要增量所在,而合适的岸线资源稀缺,抢占海岸线成为共识,沿海液化气站更将在未来五年密集上马。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下称“中石化经研院”)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进口LNG已从进口管道气的替补成为新的供应主力。

2020年,国产天然气、进口液化气、进口管道气分别占中国天然气供应总量的57%、29%、14%,液化气进口量占到天然气进口总量的67%。

其中预计到2025年,进口液化气在保持相同供应比重的预期下,还将较2020年供应量增长约38%至1320亿立方米。

三桶油”中,中海油凭借早期规划,在液化气接收站市场占据了一定主动地位,2006年已有首座广东大鹏液化气接收站投运。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液化气进口商,管网剥离之后,中海油还有广东大鹏、上海洋山、江苏滨海、浙江、珠海等液化气接收站,截至2020年底,接收能力2400万吨/年,在全国占比28%。

中石油、中石化目前的液化气接收能力相当,但中石化入局最晚,2014年才有首座青岛液化气接收站投运。北海LNG接收站剥离至国家管网集团后,中石化手中仅剩青岛、天津两座液化气接收站。中石油目前仅有河北唐山、江苏如东两座液化气接收站。

结合中海油即将在上海主板上市的事件,这件事大概率与国家双碳战略中的天然气储能定价权有关,以进口液化气为主营业务的中海油如果仍然在境外上市,极有可能会受到汇率波动,境外资本冲击,随着中海油回国上市,意味着液化天然气开发商的定价权最终回到中国,也更方便提供多元化的气配城市发点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市场化改革下,液化气接收站设施开放,也正在给“三桶油”带来更多竞争者。目前,民营企业如新奥集团、广汇能源深圳燃气、东莞九丰和申能能源已投运LNG接收站,地方国企如北京燃气也在积极向上游延伸,在天津规划布局了液化气接收站。

中国石化经研院报告预计,到2025年,非“三桶油”及国家管网集团接卸能力将提升至39%,目前超过10%。

上游的液化气专供打破,转向针对性气化储能,由下游气使用方案解决商制定上游储能液化气标准,实现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很明显这个是一个重要方向。

二、 中游:一家独大,静待巨头出现

国家管网公司于2019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近八个月后,上述资产剥离交易细节面世。此番剥离的管网资产交易总对价超过4050亿元。

中国石油的管网资产基础交易对价约2687亿元,中国石化的管网资产基础交易对价约1226.55亿元。管网资产最少的中海油集团,获得的股权作价等超过145亿元。

此次交易中,中国石油原有管网资产增值20.56%,中国石化原有管网资产增值41.89%,难道说国家管网买贵了吗?

按照2019年财务数据计算,中国石油相应划拨资产的市净率(PB,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为1.21、中国石化为1.42。

中石油集团卖给中国管网的的资产是八家控股子公司、八家直属独立核算分支机构,以及四家联营合营企业。这些企业囊括的管网资产包括西气东输、中贵天然气、秦沈线、涩宁兰线、冀宁线、忠武线、中贵线、原油成品油管道等诸多跨省长输管道,也包括了山东、吉林、贵州、福建、江西等省份的省级管网,以及相应的液化气接收站、油库、储气库。

中国石化出售资产分布在中国石化、中国石化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天然气公司、控股子公司销售公司、中石化冠德等四家公司,主要管网资产包括川气东送、榆济线、鄂安沧线、新粤浙线,以及原油成品油管道、储气库、液化气接收站等。

中海油集团出售的资产也主要为天然气管道以及液化气接收站。

怎么来看这个资产售卖?

我的结论是这些资产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和国家电网从事的特高压本身价值一样,剥离掉的官网有利于上游的三桶油专注于天然气勘探,收储的设备的研发和技术改良,同时因为剥离掉了管网,上游的三桶油可以不再需要承担运输液化气到城市气站的职责,经营范围将更加聚焦,现金流也会更加好。

其次,管网这类资产占到原本上游开发商的资产比重很高,以中石油为例,2019年出售的管网占到了净资产比重的18.1%,可是这么高的净资产占比,净利润却仅为公司当年的净利润3.3%,而剥离掉管网资产后中石油直接获得了上千亿的现金,中石化也获得了超500亿的现金。

难道说中国官网就是高价买资产的冤大头吗?

与特高压作用相类似,采用管道网络进行输气管道的中国管网,起到核心作用仍然是便捷的能源运输作用,对于管网行业不能简单根据市场当前利润和资产规模简单地判断价值。

以特高压改革为例,电力价格机制转变为: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组成的体系。上网电价由国家制定的容量电价和市场竞价产生的电量电价组成;输、配电价

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销售电价以上述电价为基础形成,建立与上网电价联动的机制。

而当发电企业独立后,以 2003 年之前已上市的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国电电力为例,电网公司成立的 2002-2004 年间公司的装机和发电量增速均在此区间达到高位。

有效的解决电荒的问题,与原本通过烧煤发电的火电相比,中国本身还是贫气国,受制于外部因素更加明显,纵使近年天然气供需格局在高价进口气的支撑下有所好转,但国产气增供的需求仍十分强烈。

对于三桶油来说,提升国产气产量、开拓气源是对冲管网资产剥离后收益下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针对已经完成主干跨省管网、省网和联通线的建设的中国管网,随着上游的天然气国产开采量和天然气进口量的持续扩大,储能战略的加快落实,拿到的上游液化气价格也会更加低廉,统一的配售价格也将中国管网可实现的利润变得更加丰厚,而在管网这个中游运输环节是否会产生巨头类型的设备公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三、 下游:难以言说的燃气公司

由于管网业务从三桶油体系内剥离,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全国一张网”的中国管网,那么下游的燃气公司选择哪家的液化气就成为了这三家哪家的生死存亡问题,曾经的傲慢化作好汉当年豪迈,燃气公司开始成为新的话题。

这里最强势的毫无疑问是中国石油手下的能源公司昆仑能源,为了争夺当地的电厂、工商业用户等用气大户,中石油同意以更低气价向其供气,并且可以为用户重新铺设直供管道,但这突破了‘特许经营权制度’。

2004年以来一直存在于行业内的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制度”,即由地方政府选定一家燃气公司全权负责某一区域的燃气业务。

这意味着燃气公司原本作为地方政府重要融资和城市发展建设平台的功能被打破,2019年年度业绩会上,昆仑能源管理层介绍,2019年,公司在1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新增53个城燃项目,其中并购和新设的控股城燃项目46个,参股项目7个。年报显示,2019年昆仑能源销售天然气280.29亿立方米,新增天然气销售量60.29亿立方米,同比增27.44%;其中35亿立方米由新增城燃项目贡献,占新增总量的58%。

中石化集团在下游市场起步较晚。2017年10月,中石化成立中石化长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长城燃气),专门负责燃气业务经营。并在2020年以来推进天然气销售体制改革方案,筹备组建地区销售中心。

如何看待中石化和中石油开始大规模杀入城市燃气的行为及背后的涵义?

原本通过切断管网运输和上游上游三桶油开发环节的改革,目的是由下游的居民需求直接反应真实的气价,而作为贫气国的中国,天然气不能实现开采即定价的能力,随着运输的管网从开发商体系剥离,还使得下游的燃气公司可以在多家燃气公司内选择,公司就不得不寻求突围。

办法似乎也只有一个,就是成立自己的燃气公司,直接和三四五线城市燃气公司抢占市场份额,作为已经直接和燃气需求终端用户对话的燃气配售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他需要给市场配备多少份额的天然气,作为市场储备容量,满足天然气的充足供应,另外一方面也得考虑来买天然气环节中存在的成本。

这又是个难题,由于管网和三桶油分离后,下游燃气公司可以不再受到上游制定原则影响,可以自由选择开发商采购容量,彼此之间液化燃气自然会有存在一些环境下的重合,如果直接由一家地方燃气公司为独营,那么相对而言燃气需求较明确,也可以控制,储备容量的成本也好控制,而作为新来者的开发商投资的燃气公司必然会采用低价竞争等策略抢占老燃气公司市场,这一方面导致原本使用的燃气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纠偏,另外一方面也国家管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燃气统一竞拍问题,仍然会存在价格机制不合理问题。

这些问题在燃气外部开发供应量充足的时候都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外部的供应量如果减少可能会产生的直接问题就是承担较高容量成本的原本地燃气公司率先破产或遭遇兼并,而作为后来者的这些巨头燃气公司,开始大肆收购本地籍的燃气公司,按照市场谁出的价格高实现优先供应,除了容量成本,储气库收费目前也未有明确计费办法。

作为辅助设施,未来部分储气库也将划拨至国家管网公司。

此前,储气库是公司自建自用,未来这部分储气库向第三方开放也涉及后收费问题。

四、 天然气能成为清洁能源替代品吗?

最后,我再谈下天然气是否会成为取代煤炭、石油,成为清洁化石能源用于工业发电。

从单位燃料热值来看,天然气与煤炭相近,是供热和工业领域替代煤炭的理想选择。以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碳排放系数)来算,煤炭碳排放是石油的1.29倍,是天然气的1.69倍。

推行“煤改气”,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41%。与可再生能源替代路径相比的话,存量火电机组直接关停或主动被替代概率较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实现存量电煤消费替代,但天然气既可以满足增量供热需求,也可以替代存量煤锅炉,是当下供热端替代煤炭的最好选择。

在基准情景下,假设“煤改气”按过去节奏推进,天然气2030年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提升至14.0%,接近发改委设定的15%目标,中国天然气供需保持宽松。

在乐观情况下,如果碳中和下“煤改气”进程加快,假设煤炭供热被全部替代、50%的煤炭工商业消费被替代,我们预计“煤改气”同期带来4,135亿方天然气增量消费,再考虑煤锅炉和燃气锅炉之间平均约15%燃烧效率差异,在加快“煤改气”的乐观情景下,我们预计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7,268亿方,整体天然气供需趋紧。

由于整个东亚的天然气高度依赖美、俄和伊朗进口,在上游开发商出现采购液化气涨价后,下游燃气公司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受到明显影响。

2021年2季度以来,美国Henry-hub基准气价上涨约70%,IPE英国天然气期货价格较低点反弹近14倍,创历史新高。不考虑税费与码头操作费,中国LNG进口到岸价由6美元/百万英热涨至20美元/百万英热,对应到岸4.3元/方。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自然有显著优于煤炭及石油的环保特性,可是由于本身我国实际情况为贫气国,不适宜直接采用天然气发电等形式直接替代煤炭或石油等化石燃料。

五、 中国新能源赛道究竟会如何走?

在产业规律层面,电力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了了超越石油的临界点。

能源产业分为4个环节:生产,运输,存储和应用。随着技术和规模效应的双重夹持,这四个环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降本,这是电气化转型得以到来的基础。

在产业政策层面,中国的特点一直是超级赛道、多头下注、穷追猛打。比起精准的预测,中国更像一个深筹玩家,即利用自己数量巨大的筹码,在一个超级赛道里广泛押注,以寻求加倍的回报。

就天然气本身产业而言,也许在美、俄看来是当前阶段能源战略发展重中之重,因为掌握气田的他们随时可以通过握有气田优势,调控价格,收割全产业链,而对于中国,其实天然气无非只是新能源战略中尝试的一环而已,他的布局从来不会只限于单独依赖。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