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强国是国家意志,历届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两国在科技领域的摩擦日益增加,这突出表现在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

这也清晰地体现了一点:未来大国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就是科技领域的比拼,实力不足就要受制于人。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科技强国的国策意志空前强烈。

讲到科技股投资,脑海里快速蹦出几个关键词:成长股、赛道投资、波动性大、风险偏好高、渣男、概念一堆。

而在美国,“美股牛市有十斗,科技股占八斗,消费与金融分一斗,其余分一斗”。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NASDAQ Internet Index,权重股有谷歌、脸书、阿里巴巴,亚马逊等)从2009年低点起来,涨幅已经超过1000%,十年十倍,这几个权重股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妥妥的高富帅、成长股典范呀。但在A股,科技股不等于成长股。

A股的科技股不等于成长股

一般情况下,消费股的估值中枢是20-25倍PE,它的特性是防御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仍能保持业绩稳定但是在经济上行周期往往业绩弹性不足;而周期股的估值中枢往往是10-15倍PE,它的特性是进攻性,在经济上行周期业绩弹性极大但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往往非常惨淡。

真正的成长股,是兼具消费股与周期股的特性,在经济下行周期仍能保持一定的成长性,也就是体现出防御性;但在经济上行周期,成长性则更为犀利的体现,也就是体现出进攻性。

正因为攻守兼备,所以才能称为成长股,享受20+10=30-40倍的估值中枢,等于消费股与周期股的叠加。

在美国,FAANG等一系列龙头科技股确实具有成长股的一部分特性,所以人称科技股投资是成长股投资。

但是在A股是这样的么?

不,A股不是。因为A股90%的科技股或者说成长股,都是披着科技画皮的制造业,对,纯制造业,100%纯的。正是因为是制造业,所以才有这样被转移后照单全收的砍单风险,才有业绩动辄上涨十倍下滑70%的大幅波动,才有盯着订单做前瞻博弈的投资风格。

比如,信维通信,季报直接下滑75%。蓝思科技,单季利润忽然亏损2个亿又忽然浮盈8个亿——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是制造业。

真正的成长股是通过给上下游制定游资规则来保证自己利润稳定的,哪能这么低声下气。所以茅台,某种意义上,无论是股价、业绩还是地位,过去10年才是A股成长股的典范。

你以为的成长型公司,其实大部分都是周期性的制造业。

但A股的成长股,依旧值得关注,因为当前中国正处于科技追赶的红利期,科技龙头会持续受益。科技股不是鱼多的地方,但可能有超级大鱼。

不可不知的风险与投资难点

每次流动性宽松预期带来的行情,科技成长股总是会有一波股行情。每次随着科技股股价水涨船高,关于科技股估值过高,投资风险巨大的声音渐渐多起来,对于科技股估值的问题,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科技股最大的风险不是估值,而是它不是科技股”。

科技股很多和新兴领域有关,一开始会因为概念炒作而鸡犬升天,但最后一定是泥沙俱下,一将功能万骨枯。所以,面对科技的风口,最重要的并不是能不能赶上风口,而是是否有能力识别“真伪”。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识别出了真科技股,马上要面对的是科技股另一个的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很难一直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虽然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成为罗马帝国的道路只有一条,就看谁能找到了。落伍前即使有着不错市占率,一旦落伍,立马尘归尘、土归土。

从本质上看,技术是被捕获并加以利用的自然现象的集合,或者说,技术是对现象有目的的编程。一旦新技术诞生了,它们就立刻成为可供进一步构建更新技术的潜在构件。这个过程导致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进化的形态。

不论是真伪科技股的辨别,还是技术迭代的前瞻性判断,都是非常难的事情。鲜有看到在科技股投资上赚过大钱的专业投资者。巴菲特曾经在科技股的投资上吃过亏,最著名的例子是在2011年,巴菲特大举建仓IBM,成为IBM的第一大股东,可是,IBM转型不太顺利,到2018年巴菲特彻底清仓的时候,股价下跌20%。巴菲特曾明确表示科技股不在自己的“能力圈”,不买科技股。直到苹果具备了强大的消费属性,2016年巴菲特开始大量购买苹果的股票。

苹果明显有很多很多科技含量,但是苹果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消费品,有很强的消费品属性。

如此难,如何破?

科技指数基金大盘点

5G、芯片、新能源车、创新药、高端医疗装备啥都装的科技龙头,比起单个主题的ETF,收益更加平稳一些;但进攻性也不如单个主题的ETF。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盘点

不少主动管理型基金还是跑赢了啥都装的科技龙头,但是满仓半导体的蔡经理,是没有跑赢半导体ETF的。如果是特别特别看好某个主题,还是选对应的ETF吧~ 如果看好科技,又不知道买啥主题好,那就选主动管理型基金,让基金经理去想秃了头。。。。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根据超额收益、持仓,最终选择了华宝创新优选混合、万家行业优选、富国创新科技混合进行详细分析。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华宝创新优选混合

代云锋,硕士。2012年7月加入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10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成长风格投资总监,董事总经理。2020年2月起开始管理本基金。

共管理37.8亿资金,本基金规模22亿,机构持仓占20.83%,近一年夏普比率1.32。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坚持基于产业框架自下而上寻找优质成长股的思路。相对于总量,我们中长期更加关注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回归到产业和公司的基本面深度研究以及企业的内在价值判断上,通过持有具备时间复利属性的公司,去分享优秀企业的价值创造。

大的投资方向上,我们仍然关注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并努力在高端 制造领域和新兴服务领域寻找相应的投资标的。

前十大重仓股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万家行业优选

黄兴亮,2007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2007年8月至2011年5月在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研部担任研究员;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工作,先后担任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2018年11月加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9年开始管理本基金。

共管理253.8亿资金,本基金规模171.6亿,机构持仓占10%,近一年夏普比率1。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长期来看,中国制造向附加值更高的中国创新转变是大势所趋,也是现阶段国内需要着力突破的瓶颈。我们将持续聚焦于拥有自主品牌力和创新力的行业与公司。

前十大重仓股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富国互联网科技

许炎,硕士,曾任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2015年加入富国基金,2016年8月起开始任基金经理,2019年3月起开始管理本基金。

共管理113.45亿资金,本基金规模55.6亿,机构持仓占49.12%,近一年夏普比率1.08。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主要发展的是以终端产品和互联网为主的“软”科技。当下中国,从政策引导到产业趋势,纷纷指向硬科技创新,以智能电动车、半导体国产化、AI 替换人工等科技领域当前具备广阔的成长空间。本基金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上述大空间成长行业,聚焦龙头公司。

前十大重仓股

科技股投资来到硬科技创新时代

过去产业发展的历史,软、硬的创新是交替的,先硬后软,2010年到2013年智能手机,2013年5月份开始,全世界开始跟着炒游戏、炒社交,炒到2015年。2015年炒完之后开始全面下跌。

现在开始到了新的硬件时代。正如许炎在中报写的“过去十年,中国主要发展的是以终端产品和互联网为主的“软”科技。当下中国,从政策引导到产业趋势,纷纷指向硬科技创新”。以医疗设备、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为主的高端制造业,是未来非常值得关注的投资赛道。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