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

今天(周一),机构们上周热吹的大金融和消费不但没涨,反倒还在回调,而领涨的是光伏、新能源车板块。

新能源相关板块的上涨,一方面是受到周末的一些消息利好刺激,一方面也是因为确实有良好的未来业绩预期。

但是按A股以往的调性,场内要谨防明天回落。

从现在看到明年全年,光伏是几乎挑不出毛病,明年一定会高增长的行业。

而新能源车,则存在着经济下行,消费力不及预期的风险。

所以两个板块,未来依然会阶段性出现分化。


二、关于房产税:

周末出去吃饭,临近的两桌食客,都在讨论房产税的事,回到网上,网民也都聊得热火朝天。

虽然房产税只是试点,而且首先有五年期这个前提期限,但是反映在金融市场,一旦形成了某种共识,可能短期也会掀起不小的波动。

对于房产税,我认为起码有两点是确定的:

第一,过程是缓和的,不能冲击到房价明显快速下滑,这关系到“稳定”这个大事。

第二,对于房企也不会造成太大伤害,而房产税也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总得来说对于地方经济是长期利好。

具体的细则没有出台,靴子还没落地,更多的咱也不能讲,咱也讲不透,静观其变吧。

至于房地产板块的股,暂时回避总是没错的,宁可错过也好过被错杀。


三、从通货膨胀到滞涨衰退

今年春节前,我就在文章和裙里跟大家预判了今年上半年会出现大宗商品的上涨,通胀必然会到来,所以上半年玩了一波钢铁ETF等场内周期商品基,但终究还是两次卖飞,涨的太猛了!

随着二至三季度周期商品的大涨,相关板块的股和基金也是一涨再涨,实际我们之前止盈的收益较高的小规模基金,普遍都持有着一些商品股和上游制造业。

那么现在“美林时钟”到了什么阶段呢?

全球通胀基本已经见顶,如果对应美林时钟的四大象限,现在应该是从通胀到滞涨的阶段,下一阶段就是衰退。

通胀见顶,商品价格会逐渐回落,我们现阶段首先要回避的,就是商品股、周期板块,因为在商品价格见顶回落之前,商品股会提前反应。

哪怕还有短暂反弹(反抽),也不要再火中取栗了,远离周期板块!

而滞涨期,现金才是最值钱的,拿好你手里的现金,别乱动!

耐心等待衰退期的到来,四季度剩余的时间,不妨准备布局一些偏债混基或中长债基,因为一旦真正进入衰退期,债券往往是最强王者。


四、不必过分担心加息

我们的压力其实并不主要是通胀,而是经济下行。

GDP增速的维持,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什么反复提经济转型?因为传统业态、传统的经济架构缺乏内生能量,只有新兴经济才能创造新的增长点。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来临,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为投资者,我们更多的还是要把长期投资放在代表新兴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赛道上。

而传统行业,可能短期会有一些波段博弈机会,但终究只是投机。

为什么说通胀不是主要压力?从数据上即可看到,我们的PPI高企(已接近见顶即将回落)。而CPI还是处在适中甚至偏低的位置。

所谓通胀无牛市,实际上二三季度以来,对于诸多板块,都已经在经历着一轮熊市,只是结构性的机会也很多,我们看到还有许多板块仿佛在牛市中。

我们可以找到各种理由解释某个行业板块的上涨和下跌,但是本质上:

最大的利好是跌得太多了,最大的利空是涨得太多了!

资金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涨。

而整个市场如果活跃资金越来越少,大盘也就会越来越熊。

而一旦经济下行成了实锤,那么我们就不必担心货币政策收紧,反倒可以期待再次宽松。

我们的货币政策与欧美是不同步的,除了2020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短暂的宽松,直到现在我们一直都保持着比较克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所以依然有非常充足的宽松空间。


五、接下来,请注意这个“神秘数据"

货币供应量数据,是公开的,每个月第二周都会公布上一月的货币供应量数据。

11月中旬能看到10月的数据,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M1增速与M2增速的差距一直在拉大,如果第四季度这三个月的数据,或者2022年1月数据出现M1-M2<-7%,那么就可以大胆加仓了,梭哈都没问题。

为什么?

自己多看看历次熊市见底牛市起点时的M1\M2增速数据即可发现规律,尤其多看看M1增速与大盘走势(看月K)。

大部分股民不知道,这可是一个惊天大秘密。


六、多看少动

今天场外基金组合集体反弹,除了天天组合有一个调仓操作,其他组合今天无操作。

基金第三季度报本周会陆续全部发布,到时根据最新的前十持仓以及经理投资策略表述,结合近期表现,会把相关性过高的一些基金做合并精简。

耐心等待即可。


注:个人思路仅作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依据。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