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近日,全球领先的下肢机器人医疗器械制造商ReWalk宣布,其家用外骨骼装置ReBoot 已被FDA指定为突破性设备。据悉,ReBoot 是一种轻巧的、电池供电的矫形外装套装,旨在帮助因神经损伤(如中风)而导致脚踝功能下降的个体行走功能。

图片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分支,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从1960年开始从未间断,而这项技术不仅可使人类拥有大力水手、钢铁侠般的超能力,更是帮助残疾甚至瘫痪人士重新站立行走。2018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031亿美元。

那么,外骨骼机器人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我国的外骨骼市场是否具有潜力呢?

01

ReWalk获得 FDA 突破性设备

日前,FDA将ReWalk公司的ReBoot产品指定为突破性设备。资料显示,该产品是一种可定制的个性化设备,供家庭和社区使用。

ReWalk 首席执行官Larry Jasinski表示, FDA 的突破性设备指定是 ReBoot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为它提供了更简化的审查途径,可以使这种独特的创新设备更快地推向市场。“ReBoot 将为中风幸存者提供可针对每个用户定制的设备,让他们有机会在家中和社区中获得定期帮助。”

图片

据了解,ReBoot 系统是一种柔软的外骨骼,旨在供因中风和其他神经损伤导致下肢残疾而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佩戴。该设备通过可定制的、由电池供电的“外装”使用患者鞋子中的传感器来检测运动并计算所需的支撑量,然后向小腿和足部发送能量以协助运动,帮助足部定位和推动足部运动。

尽管其能力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 ReWalk 表示 ReBoot 有可能改善步态、重新训练腿部肌肉、防止肌肉萎缩、保持或增加运动范围、减少跌倒并提高步行速度和耐力,即使不使用设备。

该公司表示,ReBoot 是该公司设备ReStore“姊妹产品”:虽然这两种软装外骨骼都是为了改善中风患者的步态而设计的,但 ReBoot 是为家庭使用而设计的。与此同时,ReStore 于 2019 年被清除,仅可用于康复环境。


02
ReWalk致力于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研发
资料显示,ReWalk Robotics 是一家创新的医疗设备公司,设计、开发和商业化动力解决方案,为下肢残疾者提供步态训练和行动能力,通过创造和开发市场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下肢残疾患者的生活质量。

图片

目前,ReWalk为中风康复和脊髓损伤提供解决方案有: 用于中风康复的ReStore™ Exo-Suit,ReStore是一种电动、轻便、可穿戴的软外装,用于因中风而导致下肢残疾的个体的康复。ReStore 是一种多功能且高效的步态训练解决方案,可提供背屈和跖屈辅助,以促进功能性步态训练。

ReStore Exo-Suit 于2019 年获得 CE 标志和 FDA 许可。ReWalk™ Personal 6.0 脊髓损伤外骨骼,ReWalk 系统使设备用户能够坐、站、走、转身,并能够上下楼梯。ReWalk 用户可以独立操作系统。

ReWalk 于 2014 年获得了 FDA 的上市许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此许可的外骨骼。

03

外骨骼设备解决

半个多世纪的难题

外骨骼原指为生物提供保护和支持的坚硬外部结构,比如蟑螂、甲虫等硬壳昆虫或虾、蟹之类的甲壳类动物。人类、鸟类等具有皮毛的动物则都属于内骨骼结构。而在外骨骼基础上加上机器人的概念则意味着,它可自主移动。 外骨骼机器人也称可穿戴机器人,融合传感、控制、信息、融合、移动计算等技术于一身,涉及拟人化机械结构设计、驱动系统选择、能源问题及控制系统原理等关键技术。 与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不同的是,外骨骼机器人需要与人体接触,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意图,进行机械反馈,而如何准确获得人体的意图,也正是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难点,而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有望解决这一开发难题。

图片


与水下机器人类似,外骨骼机器人的最初研究也是在军用领域。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便率先开展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目的是设计增强型军用装甲,同期康奈尔大学也开展了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了。早期的一批研究机构还包括,知名院校如MIT、加州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州大学等。 美国和日本在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上起步较早,研究成果和专利也更为丰富。尤其在动力系统方面,不仅出现了电力驱动、液压驱动甚至是气动等多种方案。这三种方案适用于不同的产品,也各有优势,电力驱动的机器人的动力更强劲,但人体负重较大,而液压驱动和气动的机器人则较为轻便。 而中国的外骨骼机器人目前仍以学术研究为主,中科院、电子科技大学、北航等都在开展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除了学术研究外,部分院校还开始探索“产学研”的模式,如依托于北航的大艾机器人、东南大学与科远股份的合作研究等。

04
外骨骼市场潜力巨大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统计披露,2018年全球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5.298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6.17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2.1%。 20世纪末期,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中来。如:1978年Shulman的JoggingMachine,1987年MontyReed 的LifesuitExoskeleton,1990年G.JohnDick和EricA.Edwards的SpringWalker,1991年的PoweredArm。发展至今,虽然目前外骨骼在军事领域的成就依然乏善可陈,但在医疗领域取得了意外的成就。 目前按照针对躯体的部位可分为上肢机器人和下肢机器人;按照功能划分可分为康复训练机器人和辅助行走机器人。

图片

Ekso Bionics


其中,康复训练外骨骼机器人主要有奥地利SCHEPP、瑞士Hocoma、美国Woodway等知名品牌;辅助行走外骨骼机器人除了以色列的Rewalk外,还有美国的EKSO、日本Cyberdyne、新西兰Rex Bionics等品牌。 而在国内,目前也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在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布局。2018年,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创企傅立叶智能宣布完成了3000万的A轮融资。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彼时已推出了两款产品上肢力反馈运动控制系统Fourier M2以及下肢外骨骼机器Fourier X1。 Harmonic Bionics

北京大艾机器人作为外骨骼机器人领域产学研的代表,其研究团队全部来自于清华、北航等知名高校。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两款产品,其中Ailegs艾动主打下肢损伤中后期康复训练,而Aiwalker艾康则配有移动台架,供早期康复患者使用。 此外,杭州尖叫科技已推出Scream One实时人体交互步态移动外骨骼机器人、深圳迈步机器人推出了BEAR H1外骨骼机器人等。

——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康复医院的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康复机器人等智能设备。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即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要求在2020年,在产业规模上,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在技术水平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服务机器人接近国际水平。
此外,纳入医保的康复项目也在逐渐增加,未来康复机器人相关治疗费用的纳入值得期待。有一个说法是军用科技通常领先民用10年,从我国军方开始装备外骨骼的行为可以预测,我国在外骨骼研究方面必然会在未来几年内有良好的发展,结合我国康复行业人才上的巨大缺口,未来我国外骨骼行业前景无限。

相关证券:
  • ReWalk Robotics Ltd(RWLK)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