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伴随一个个新股的破发,打新玩家的“噩梦”仍在继续中——今次询价制度的改革,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新股的破发,对于“固收+”基金的持有人,也并非好事,毕竟许多的“固收+”基金依赖打新策略来增厚收益。

那么,如果“新股不败”神话终结,打新近乎旱涝保收的收益不再,追求稳健收益的“固收+”产品该何去何从呢?从近期发行的一些产品中,或许我们能看出一些新趋势。

新股不败的终结


多年之后回望,2021年四季度,无论对于一级市场的打新者,还是“固收+”的基民,注定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

因为新股询价制度的改革,新股发行价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破发的“井喷”。

下表是笔者统计的2020年迄今的打新首日表现数据,可以看到刚刚结束的2021年三季度,新股迎来了历史性的首日收盘涨幅数据,平均上涨229.58%。

图片

但是到了四季度,截至11月3日不过才过去了一个多月,新股首日收盘涨幅平均值就暴跌至53.17%——更重要的是24.32%的新股出现了上市首日破发,而在之前的几个季度中从未出现类似现象。

新股不败的神话,至此已然打破。

对“固收+”基金的持有人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毕竟,过去大量发行的“固收+”产品,将打新作为债券投资之外另一块重要的保底稳健收入,甚至部分公司批量发行新基并将规模控制在6-7亿元这一打新最优水平,成了专注打新的“打新+”产品线。

但未来,这样的产品恐怕风光不再。

没有了“打新+”的加持,“固收+”该如何为基金持有人创造稳健而持久的收益?近期在看各家公司发行的新产品,觉得富国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A类:013524;C类:013525)的产品资料时,觉得这里面有不少代表产品趋势的亮点,且与诸位分享。

趋势一:固收投资能力重要性凸显


固收+基金,以固收投资打底。

不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固收+基金的固收收益,反而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

对于“打新+”基金,规模比什么都来得重要;而在权益投资一年收益动辄40%+的市场环境下,即使20%的权益仓位对固收+的贡献也是巨大,所以基金公司的权益投资能力反而成了重点。

但伴随打新制度红利不再,当A股2019年和2020年连涨两年在2021年进入极具分化结构行情赚钱不易时,固收的这块打底收益反而成了更具决定价值的部分。

以债券的投资收益而言,富国基金其实从来是有优势的。类似下图这样的公司固收能力排名,是时常在富国对外的宣传中可以见到的。一年、两年和三年时段下全部是三甲的水平,这块投资能力的优秀不言而喻。

图片

但在富国看来,这显然还不够。

于是,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由黄纪亮来担任。

在固收领域,黄纪亮也是大佬级人物。根据公开资料,其担任富国基金总经理助理,兼任固定收益策略研究部总经理、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

根据同花顺iFind的统计,其目前管理的基金规模在653.20亿元。

图片

公司固收业务老大亲自挂帅,可见富国在推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时,对固收投研能力有多强调

下表是截至三季度黄纪亮管理的基金表现一览,可以看到其长期管理的都是纯债债券类基金,而且长期收益稳定并优异。

图片


趋势二:港股占基准比重提升


在增强对港股的运用上,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在近期发行的同类产品中,无疑开了先河。

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基金是一只偏债混合基金,其业绩基准是:中债综合财富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0%

纵览富国基金这些年发行的偏债混合基金,虽然早早的就将恒生指数收益率加入了基准,但是长期维持在5%的比例。

今次的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算是首度将基准中的恒生指数比重提高到了10%,与沪深300指数齐平。

图片

在经历了2019年和2020年大牛市以及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之后,A股的便宜资产越来越少。

相比之下,港股依然是价值洼地,下表是天风证券最新的估值对比。

图片

其实别的不说,光光是AH股比价下一众H股金融股的低估值和高股息,对于偏稳健的固收+产品而言,就诱惑甚大了。

笔者筛选了一下9月迄今发行的偏债混合基金,在基准指数中权益指数占比不超过20%的品类中,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是第一只将港股指数权重提升到10%与A股指数齐平的固收+产品,这会否成为未来的新趋势,值得期待。


趋势三:一年持有期成主流


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如其名,是一只持有期基金,买入后必须持有12个月才能赎回。

严格来说,在固收+领域,持有期基金已经不是新鲜玩意儿了,在偏债混合基金的发行中,比例一般过半。

但是偏好持有期,尤其是类似12个月这样长持有期基金的,还是以类似富国基金这样的固收+大厂为主,依然有许多不设持有期或者是持有期仅几个月的基金在发行。

对持有人而言,买基金当然是希望有流动性不要有持有期限制的。

但是从基金的运作而言,流动性却是障碍——尤其对于流动性没那么好的债券类产品而言。

当下,无论是国债还是企业债,短期收益率并不宜人,这对于固定收益产品,是“大敌”。

图片

而要提高收益潜力,拉长久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对于一直随时要应对赎回的固收+基金,必须配置足够的短期债券以应对流动性,而对于一只12个月持有期的基金,则可以放心配置1年到期的债券并持有至到期,如此你才能享受到1年期债券与更短期品种上那颇为陡峭的利差,从而增厚固收部分的收益。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不出意外一年持有期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趋势四、单一基金经理


固收+,许多基金会采用双基金经理的模式,一位专注于债券类投资,另一位专注于股票投资,优势互补。

当然,这只是固收+的常态。

近年固收领域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莫过于固收大佬们的超凡炒股能力

是的,已经有几位大佬级的固收基金经理,不但将20%权益甚至40%权益比重的固收+产品经营的风生水起,而且管理偏股型基金也是战绩骄人。让基民不得不感叹,或许固定收益的视角,对于股票投资还真有加成。

黄纪亮作为富国基金的固定收益大佬,常年管理的多是纯债型产品,今次推出固收+产品,并未选择一位权益类基金经理搭档,而是独自执掌。

这样既债又股的管理风格,是不是又将呈现一次固收大佬的炒股风采?且拭目以待。

打新红利不再,股市后市微妙,债市利率偏低,这样的时点对于固收+产品的运作,算不上好时光。

但正如巴菲特所言,退潮之时才知道谁没穿游泳裤。当下,或许才是真正考验固收+运作能力的真正时刻。对于富国基金这样的固收+大厂,对于富国悦享回报12个月持有期混合这样的产品形态,能否发光发亮,值得关注。


注:本文所有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