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空分设备、大宗工业气体、稀有气体市场的基本面回顾

今年的工业气体市场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特别是上半年,由于钢铁等行业带动,不管是气体价格还是空分都比较好,下半年由于限电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产品价格是有下降的。

市场供应情况

2021年,中国空分装置产能维持比较大的增长,到2021年底预计达到3312.55万标准立方米/小时,同比增加7%,2020年增幅6.6%,比去年略有小幅增长。

空分装置开工率,1~10月的数据要好于去年,1~10月份的空分装置的开工率是在71.63%,比去年是增加了4.08个百分点。去年上半年由于疫情,空分装置的负荷较低,2021年上半年开工率灾75%高点。下半年限电因素影响,空分装置开工率有所下降。经营模式:专业外包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国内专业气体公司占比23%,国企公司20%,57%是属于钢铁化工企业自营为主。今年外包率增长的原因是我们把宝武作为专业气体公司来做考量,这两年他们把宝武旗下的气体公司都转为专业公司运作模式,也会对外承接一些外包项目。杭氧等项目陆续投产,所以外包率比去年有2ppt增长。

下游消费

氧氮氩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钢铁行业,特别是液氧,钢铁冶金行业占比在50%,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下半年由于钢铁行业的影响,液氧的用量有所下降。化工,油气、电子、食品、医药等都有。液氩消费结构,34%用于钢铁行业,主要是不锈钢和特钢,加工制造。光伏行业氩气用量占比21%,今年有下降,主要向由于硅料的影响,像隆基等企业今年单晶硅生产负荷不是很高,导致对液氩需求有所下降。

今年的价格走势,上半年液氧和液氮特别辉煌,上半年钢铁的开工负荷都特别高,好多企业都要外采液氧,导致液氧的价格维持高位,但是在第二三季度价格有所下降。第四季度降幅更加厉害,一些区域已经到了成本线甚至以下的位置。今年1~10月份的数据,液氧价格768.32元/吨,同比增长13.27%。

液氮1~10月份市场均价是670元/吨,同比上涨了21.05%。全年的预计价格是在650元/吨,高于去年。主要因为上半年化工、机械制造行业的需求对于液氮的拉动,另外液氧市场的良好需求也导致了在调节工况的时候以产液氧为主,产液氮的少,液氮供应量减少,在有些区域出现紧张局面,当地价格上涨。

液氩在第三季度以来,价格波动特别频繁,也突破了这两年的最高价格。今年上半年价格相对平稳,都是处于近年来高位,但是没有大涨大跌。9月份以后,往年正常情况下,由于国庆价格都会出现回落,但是今年由于各地的限电政策,导致液氩的供应量急剧减少,从而推动了价格的暴涨。到了10月份多数区域都到了6000块钱以上的高位,甚至在广东在7000以上的高价,这个价格没有维持太久,基本上一周左右价格能迅速回落,但是回落的价格是说回落到了3000附近,高于往年同期的价格。现在限产的因素影响,价格又处于小幅上涨的状态。我们预计全年液氩均价在1760元/吨,同比增长55%。

稀有气体市场

氦气主要是纯进口,国产以氙气和氪气。这两年氙气氪气价格炒作的比较厉害,价格处于高位。1~10月份氙气价格是12.13万元/立方米,同期增长49.75%。许多区域的价格前期达到20万以上的高价,远远高于前几年,由于供应量减少,出口方面因素导致。氪气1~10月份均价12万元/立方米,同比上涨180%。

未来市场展望

这两年公司现场制气订单比较多,自有的产能置换,化工行业一些项目陆续投产,预计中国空分产能会持续上涨,预计到2026年中国空分规模将达到4220万标方/小时,增速5%。

价格,双碳背景下预计未来空分装置的开工规模不会太多,液氩的供应量会收紧,会对液氩的价格起支撑。明年液氩价格还是维持比较高的位置。液氧液氮,明年如果国家对于粗钢产量等方面政策比较强硬,价格会受到影响,整体均价会小幅低于今年。稀有气体,新项目在投产,供应量有所增长,电子等行业的需求比较旺盛,明年市场会良好的表现,但远期来讲,现在好多套项目纷纷上榜,供应量在未来几年会有大幅的增长,对长期的市场进行打压,远期价格肯定有回调的空间。

问答环节

空分设备耗电量比较大,现在限电背景下,像钢铁、石化、冶金这些客户,他们对未来设备的需求会不会下降?多套小空分和同等级的单套大空分相比能耗是怎么样的?

这两年签的项目比较多,陆续在未来两三年投产,空分装置未来这两年还是会维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今年下半年已经看到了,现在耗的双碳政策对钢铁煤化工等行业带来了影响,肯定会间接导致现有空分装置的生产负荷,另外未来新型的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国家现在对于煤炭项目的审批,煤化工行业审批是越来越严格,今年的一些审批中的项目也有被叫停。从钢铁产能置换来说,目前主要在审批中的也是一段流程为主,而不是长流程,这样对气体的需求都会有一些影响。

从能耗来说,几套小空分不如一套大的节能。通过产能置换,有一些钢铁企业会把原来多套的装置换成一套或者两套大型装置,从能耗角度是更为合适的。特别是原来老的设备,环保节能方面是要差一些的。

大等级空分国内的制造商主要有哪些?

国内6万和8万以上大型空分,生产企业以杭氧为主。川空有具备大型空分的制造能力,目前还是以5万以下的空分为主,还有河南空分企业,迪尔、开元,主要以2-3万的空分或者更小规模的为主。盈德在今年开始对外承接空分项目,有两三个空分。国际公司以液空和林德为主。

法液空和林德的设备是自制的吗?还是从外面采购的?

是自制的,在中国都有制造工厂,也是在杭州。液空前几年在煤化工方面的大型空分还是有优势的。这两年随着杭氧的跟进,外资的设备造价是要远远高于国内的,这方面受到一些影响。

外资在国内投资气体项目的时候,他们主要资金来源是什么?

外资是用自有资金。比如空气化工这家公司,他们资金是比较充裕的,对项目要求比较严格,所以不在钱的问题。空气化工资金是比较充裕的,都是自有资金,只是缺少一些项目。

外资现场制气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国内公司相比是怎么样?

各家都差不多,回报率10%以上,液空高一些13%,盈得、空气化工在10%左右的投资回报率。在项目执行方面,各家企业有一些不同,液空要求比较严格,投资也比较慎重。这两年外企对钢铁的项目都比较慎重,投的比较少。对电子、新能源的项目是更看重的多一些。液空这两年都是电子项目,还有中石化的项目这样比较稳健的项目。盈德目前是一些续签的订单,包括万华、中石化、中化等。由于比较慎重,也错失了这两年钢铁行业发展带来的机会。空气化工这两年做煤化工项目多一些。在内蒙、陕西他们有比较大型的煤化工项目,现在对氢能比较看重。盈德、杭氧他们投资回报率要求在10%-12%的位置。

电费上涨是否会影响后面长协项目的利润率,能完全通过合同转嫁给客户吗?

这个基本影响不到他们的管道气的利润。近期跟几大企业都有了解,定价公式中首先会把电费考虑在内,只要电价调整相应的气价也会跟着调整,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不会对他们的利润带来影响。

国内气体外包占比和欧美地区相比不是很高,未来气体外包业务空间还有多大?

近几年基本上外包和自营是处于同步增长的状态。未来中国市场不会像欧美这样外包有大幅的提升,很难像欧美那样达到80%以上的份额。中国的实际情况,像煤化工企业、大炼化等等,多数都是选择了自营,他们希望自己任何的水电气等等都是我自己在做,会有这样的思想存在。但是可以看到外包市场也是有机会,现在一些钢铁产能置换项目、煤化工项目选择了外包,比如杭氧刚签的玉龙石化,都是选择了外包。

现在空分的主流技术是低温分离法,现在有没有一些新的技术的出现,会不会被变压吸附技术所替代?

不会的,低温分离技术已经特别成熟了,工业气体已经有百年历史了。特别是液氧和液氮都需要必须要空分的。变压吸附都是相对比较小型制氧的。有些企业会将吸附技术作为补充,比如南京钢铁、方大特钢,会上变压吸附的出氧装置,主要是对氧气管道气作为补充,相对来说成本方面要低一些。另外国家对于危化品方面的限制,有一些可能会上小型制氧机,但低温分离是不可替代的。新的技术会把能耗逐渐降低,纯度各品质也会有所提升,但是技术不会有大变化。

零售气市场国内的规模大概是多少?全国有多少家气体经销商?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是1520亿元,零售气占比30%,以管道气为主,零售气相对要小一些。经销商目前很难去做统计,每个区县都会有好几家甚至几十家的经销,中国市场体集中在一些中小型的零售商。

自营生产企业,比如钢铁石化企业,他们一般没有配送的车辆,都会把液体卖给中小型零售商,他们在卖给终端用户。外企包括盈得,主要以自己终端为主,都有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络,供应体系较规范,整个物流做的比较好。他们很少有分销液体,主要直接送给终端。杭氧最早也是自提,这两年改变了销售模式,另外他们供应链有所调整,划分了销售区域去建立销售网络,开始直接给经销商开发终端用户。

零售市场外资占比高,主要的几家气体厂家渠道能力比较?

外资在一些区域是比较有优势的,比如在华东区域,外资和盈德他们的优势比较明显一些,供应比较稳定,产品线比较完善,也有配送车,有大型的储罐的,包括氢气都有。空气化工有快易冷这样的小型项目做的完善一些,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他们在行业的占比是比较大的,但是好多中小型零售商占比在客户端要大于外企。各大区域都有一些大型的供应商,比如在苏州的金宏气体,他们在江苏做瓶装气包括电子方面的大用户,比如东北黎明气体,华中河源气体等,在各个区域也都会有比较大型的供应商,他们可能都需要采购液体再销售。

在零售市场上比较,气体厂家和经销商谁的说话语权比较大?

现在是生产企业话语权更大一些。生产企业本身的液体供应能力比较强,他们的资源好一些,特别是这几年,气体价格变化大,在采购中经销商成本大、资源不可控,可能很难保证供应。但是对生产企业来说,如果物流充分,有生产资源,直接对接客户这方面肯定会比较有优势。这两年由于气体价格波动很大,气体生产企业更容易获得一些客户,在终端用户中的占比也是逐年增加的。

渠道方面有出现整合的情况吗?

厂家收购的不多。液空在这几年一直在收购一些充装站,是属于最低等级的经销商,在山东天津都收购了重装站,面对更小型的一些终端用户。虽然液空新建项目不多,但是从气体产业链来讲,他们还是做的比较完善。

国内工业气体行业新进入者多吗?

会有一些的。宝武清能一上来马上会对市场带来一些影响,他们本身有宝武集团为背景,随着宝武扩张,未来肯定也会扩张,配套的钢铁企业的空分都会被他们逐渐收入当中,另外他们也跟其他钢铁企业合作,未来他们在钢铁项目上也会比较有优势。中小型的,由于气体价格比较好,中小型生产企业也在进入到这个行业来。正帆科技,中泰做设备的,这两年接了一两个项目。盈德被泰盟收购之前,他们有一些领导离职,现在在这些公司。还有做的比较小的,河源气体、桥源气体,虽然项目不太多,但是手中有两三个的现场制气项目,福建的福建空分,只是在某区域有一两个项目,对气体行业格局不会带来变化。但是在某个区域之中,他们有些也会比较有竞争优势,小型的主要是空分比较小,一般都是3万以下的小型空分,他们受资金、管理方面影响,很少能接大型项目。

在双控政策提出之后,一些炼化企业的新增产能、新规划产能建设是比较困难,想问一下现在从工业气体这一端有没有看到一些终端客户,他们其实新增产能规划也是比较困难,然后反映到可能未来3~5年的订单上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的?

空分项目基本上是在两年左右,配套一些大型石化,这两年他们的项目还可以。从未来来看,我觉得肯定会受到影响,因为国家目前这个状态政策看就是是会比较严格的。对于零售气,有一些好的,比如锂电、新能源、氢气、光伏、电子特气会维持比较好的增长。

像新能源、电子、光伏,他们对工业气体需求是在零售端反映?他们自己是不会自己用空分的吧?

他们自己不会上空分,都是需要外采。一些电子行业不会上大空分,但是会上一些制氮机,这方面现在几大气体公司竞争比较激烈的。不同的工业气体的供应商,他们竞争主要是靠什么竞争,还是靠价格,然后只要他们项目回报率追求更低就可以,但竞争还是说更多是靠这个账期,或者是什么产品质量想了解一下?

应该都有,但是价格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外企对于风险控制比较强,他们这些方面竞争要难一些。电子行业对品质要求是很高的,是属于高纯或者超纯的气体。在这方面外企还是比较有优势,国内广钢(原盈德剥离出来的)在做,杭氧在青岛在做。对钢铁化工,空分品质方面几大企业都能达到标准。煤化工还会考虑到能耗。外资的设备,产品稳定性、大型空方有优势,性价比不上国内企业。

电子特气行业对产品的要求比较高,这个行业进入的壁垒是什么?国内公司在进口替代这块空间有哪些?然后他们的竞争优势有什么?

电子行业要进入还是比较困难的。品质要求高,纯度要求6N甚至9N以上的品质,对供应的稳定性要求高,确保在生产之中不能断电、停气,这样会对电子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电子企业都会选择比较稳定的供应商,或者是长期的合作伙伴。新进入者,产品资金的审核要经过好几年的认证才能进入。电子行业有一家尽力进行长期合作,保证也会比较稳定的,比较有优势。电子特气,国产化越来越高,有些局部一些产品会面临着过剩的局面。

国内企业在电子行业的占比逐渐提升,从原来以外企为主慢慢的到国内企业,像金宏、华特。现在好多上市企业都是以做电子特气为主,也是因为电子气比较稳定,收益比较好,是气体企业比较乐意去做的行业。

电子特气的供气模式是怎么样的,还有气源外资和国内公司这边有什么不同吗?

都是差不多的。高纯氮气用量比较大的,硅、晶圆等企业需要在现场有制氮装置,直接现场供气。还有一些小型的特气,以瓶装气运输。

另外电子企业的用气品种特别多,是小瓶装等模式给到电子企业。

有没有统计过有多少种气体是过亿的体量?哪些气体体量小但是单价比较高的?

供应规模大的氮气、高纯氦气、氙气、氪气、六氟化硫。国内不太产的,如磷烷,又剧毒,生产工艺比较高的一些,还需要有一些进口。

特气平均利润率水平怎么样,价格受哪些因素影响?

利润率是相当高的。价格一般的都是直供为主,不像大宗那么透明。

氙气氪气主要还是通过空气分离再精制得来的,所以空分装置的限产,对于稀有气体的供应会有影响。六氟化硫也是属于高耗能的项目,像淄博、成都这两个比较大的工厂,在前段时间都被限产停产,这样导致价格是出现了暴涨的状态。要保证这些电子客户的供应,在紧张的情况下,价格就出现了暴涨。

电子气价值要高,运输半径比较长,不像大宗工业气只在周围两三百公里之内。

国内公司里面,您觉得哪一家在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做的比较好的?

主要还是外企占比要高一些。国内知名的比如金宏、华特气体、广钢等这些企业都在某一领域或者是某个区域做的比较好,整体情况来说是三大外企有优势。

电子行业的客户更换气体供应商的意愿怎么样,他们考虑采用国内气体供应商的原因是什么?

现有项目的更换可能性不太大。新建项目,再上二期三期,国内企业也有竞争的机会。广钢他们在某项目之中原来应该是属于其他企业的,他们也得到了二期的项目,这样也有可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一些,比如液空跟京东方的一些合作,在合肥、成都一直是在合作着。金宏气体的一些客户,如果说他们在其他区域再建新的项目,可能会选择跟金宏继续合作,这样相对更稳妥一些。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