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资本小明 江苏资本圈(ID:)
今天(12月7日),明月镜片(301101)IPO申购。
明月镜片首发价格26.91元/股,共计发行3358.54万股,实际募资9.04亿元,超募3.04亿元。明月镜片此次IPO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东方证券承销保荐。
明月镜片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项目等。
丹阳首家眼镜行业上市公司
明月镜片主要从事镜片、镜片原料、成镜和镜架等眼视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注册地位于江苏丹阳。
丹阳有着“眼镜之都”的美誉,本地眼镜产业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有1600多家,其中眼镜生产企业600余家,相关配套的贸易企业及商家10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
数据显示,2019年,丹阳眼镜行业实现应税销售80.7亿元,年产镜架1亿副,镜片4亿副,其中镜片占全国生产总量70%,世界总量的50%。
虽然眼镜产业发达,不过此前丹阳本地还未有行业类上市公司。随着明月镜片IPO申购,“眼镜之都”将迎来首家眼镜行业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明月镜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9亿元、5.53亿元、5.40亿元、2.7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84.66万元、6984.60万元、7000.49万元、3413.12万元。
镜片收入是明月镜片的主要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明月镜片的镜片销售收入分别为4.30亿元、4.48亿元、4.36亿元、2.16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85.48%、81.33%、81.04%、79.78%。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明月镜片的“明月镜片”品牌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市场知名度。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整体框架眼镜镜片(不包含隐形眼镜镜片)以零售量计,明月镜片于2016 年至2020年连续五年中国大陆范围内销售领先。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全国性销售网络,直接及间接覆盖和服务全国各省市地区逾万家门店客户。
实控人白手起家
明月镜片控股股东是明月实业,实际控制人为谢公晚、谢公兴和曾少华,本次发行前,三人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83.93%表决权。
谢公晚、谢公兴系兄弟关系,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之配偶。目前,谢公晚是公司董事长,谢公兴是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曾少华是公司资深工程师。
作为公司实控人之一,谢公晚今年54岁,他是白手起家的典型。
据丹阳史志办,谢公晚出生于浙江瑞安,父母务农,家中较为贫困。1986年,身为长子的谢公晚,年仅18岁就担负起养家的重担,带着一麻袋半成品的眼镜片和眼镜架,独自离乡背井远赴东北贩卖。
瑞安是县级市,目前归温州市代管,瑞安也是著名的温州模式重要发祥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大批温州人从家乡出发,奔赴世界各地开启创业征程,谢公晚就属于其中一员。
据介绍,谢公晚到东北的第一年,尽管起早贪黑站街,但还是把本钱都亏掉了。第二年,慢慢有了贩卖经验的他,靠走街串巷叫卖赚回10多元。这10多元成为他开创光学镜片事业的第一桶金。
(谢公晚)
1989年,谢公晚赚到第一桶金并熟悉行情后,冒着极大风险用3分高利息向亲朋借3万多元,跑到广州尝试批发眼镜。1997年,谢公晚放弃零售自己办厂生产镜片。
2002年,谢公晚在丹阳创办江苏明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明月镜片前身)和江苏新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创办占地50多亩的上海嘉定明月光学有限公司。
如果从18岁远赴东北贩卖眼镜算起,谢公晚已经创业35年,如果从明月镜片成立算起,也有将近20年时间。当年白手起家的少年,已然成为行业的大佬。
根据招股书,明月镜片发行完成后总股本13434.14万股,按照首发价格26.91元/股计算,明月镜片市值将达到36.15亿元。
(特别说明: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