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仪器是支撑一国之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化的基础性行业,应用场景广,市场空间大,然而我国以质谱仪、色谱仪为代表的尖端仪器产业受海外品牌长期主导。站在当下,我们认为部分领先国产企业经历长期攻坚,有望率先“破局”。

摘要

行业空间广阔,质谱仪与色谱仪为“皇冠上的明珠”。分析仪器用于测定物质组成、结构等特性,被广泛用于学术、制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其中,质谱仪和色谱仪分别用于物质的精确测定和分离,为量大面广、技术难度高的尖端通用仪器。从市场空间看,根据SDI数据,我们估计我国分析仪器2020年行业规模约656亿元,其中质谱仪、色谱仪约为142、107亿元,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4%、8.2%。

国内市场受进口品牌钳制,国产仪器在品牌力、产品力上仍需直面差距。我国分析仪器行业长期受海外品牌主导,我们测算2020年质谱仪、色谱仪国产化率约26%、33%,我们认为若考虑海外公司在国内组装仪器则国产化率更低。特别的,我们估计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中,质谱仪、色谱仪明确为国产品牌的仪器数量占比不足3%,主要市场被安捷伦、赛默飞世尔、岛津、沃特世、SCIEX等海外品牌占据。究其根本,我们认为国产仪器在长期投入、产品性能与品牌认可度上仍需持续攻坚。

短期来看,政策引导 创新突破,领先企业有望开启替代进程。站在当前,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部分省市亦已推出国产采购优先政策,我们认为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行国产替代。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技术平台与核心部件突破、产品竞争力加强、应用场景向生命科学、半导体等更为广阔的空间拓展,我们看好领先企业率先开启国产替代进程,享受自主创新的时代红利。

长期来看,海外涌现龙头,成长经验值得借鉴。海外龙头通过长期的“并购 创新 多元化”战略,在仪器领域形成全面产品矩阵和强大竞争力的同时,向广阔的试剂/耗材/服务等售后市场延申,进而打造全球性的“科学服务一体化”。我们认为,龙头的发展经验值得我国分析仪器企业长期借鉴。

风险

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失败风险;高端零部件采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正文

分析仪器:科技创新之基,应用场景广阔

行业概述:分析仪器品类繁多、应用广泛

分析仪器是用于测定物质组成、结构等特性的仪器,属于广义的科学服务行业范畴。分析仪器产业链位于行业中游,上游主要为各类仪器部件,包括光学部件、真空部件、电子部件、机械部件等,下游则应用于高校、政府、第三方检测公司以及各类工业生产企业的科研、检测与教学活动中。从中游来看,分析仪器可与试剂耗材、各类实验室服务相互配套,进而为下游提供完整的科学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在一国发展中,分析仪器行业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我们认为,科学分析仪器是支撑科学进步、科技创新质量优化的基础性行业,也是对一国工业水平、创新实力甚至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行业。

图表1:分析仪器产业链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析仪器涵盖十余个细分品类,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特点。根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分析仪器可分为电子光学仪器、质谱仪器、X射线仪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等12个类别。而全球权威的实验分析仪器咨询公司SDI(Strategic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将行业分为10个细分领域,其中光谱仪、表面科学、生命科学仪器、色谱仪、质谱仪占比较高,2017年全球规模占比分别为19%、15%、14%、12%、10%,总体而言,仪器行业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行业特点。

图表2:分析仪器细分类别及举例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分类编码》,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占比(2017)

图片

资料来源:SDI,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部分类别分析仪器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依托于研发、分析、质控等场景,分析仪器在学术/制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根据SDI在2017年对于中国分析仪器市场的调查研究,从使用场景看,研发活动(包括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占分析仪器应用的62%,分析服务、质量控制则各占15%;从下游行业看,分析仪器被广泛应用于学术、制药、生物、食品、环境、医学、化学等领域,占比分别为18%、16%、13%、11%、9%、9%、8%。

图表5:中国分析仪器分场景规模占比(2017)

图片

资料来源:SDI,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中国分析仪器分行业规模占比(2017)

图片

资料来源:SDI,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空间:国内超过650亿元,质谱仪、色谱仪均为百亿级别市场

2020年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670亿美元,中国约占15%。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援引的SDI数据,2015年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514亿美元,2020年约为670亿美元,2015-2020年CAGR达5.5%。其中,中国市场成长快速,市场规模全球占比从2015年的10%增加至2019年的15%,我们保守假设2020年占比仍为15%,则估计2020年中国分析仪器市场规模约为656亿元,2015-2020年CAGR达到14.4%,增速远快于全球其他市场。

图表7: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2015-2020)

图片

资料来源:SDI,前瞻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全球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占比(2019年)

图片

资料来源:SDI,前瞻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括号内为2015年占比

分类别看,国内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2020年市场规模分别为142、107、67亿元。在各类分析仪器中,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量大面广,被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的物质检测及化学成分分析。根据智研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国内质谱仪市场规模约为142.2亿元,2015~2020年CAGR为19.4%;2020年国内色谱仪市场规模约为107.2亿元,2015~2020年CAGR为8.2%;2020年国内光谱仪市场规模约为67.4亿元,2015~2020年CAGR为9.3%。

图表9:国内质谱仪、色谱仪、光谱仪市场规模(2015-2020)

图片

图片

图片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华经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分类详解:以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为例

光谱仪:基础分析仪器,简单快速无损

光谱仪是进行物质结构与成分分析的基础仪器。光谱仪又称分光计,其原理为,通过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并对形成的光谱线进行分析,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进而光谱仪可探测出物质结构和物质成分。光谱仪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行业。其细分品类包括原子光谱、分子光谱、X射线光谱等。与质谱仪相比,光谱仪相对操作与流程简单,测试速度快,并且大多数无需破坏样品,价格也较为低廉,但整体上在检测的精度、可靠性、检测范围上与质谱仪存在明显差距。

图表10:光谱分析法的分类及释义

图片

资料来源:《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概论》(邓勃,2005),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不同原理的光谱仪结构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仪器分析教程》(陈集、朱鹏飞,2010),中金公司研究部

色谱仪:用于复杂混合物的分离与测定

色谱仪主要用于混合物的高效分离与分析。色谱仪利用物质在两相(即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吸、吸附等作用力的差异,当两相相对运动时,混合物各组分反复多次受到各作用力的作用而互相分离,从而达到分离分析及测定一些物理化学常数的目的。两相是实现色谱分离的关键,简而言之,固定相主要用于留住组分,流动相主要用于将组分带入检测器。常见的色谱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GC)和液相色谱仪(LC),此外还有离子色谱仪、薄层扫描色谱仪、电泳仪等类别。色谱仪可与质谱仪、原子发射光谱、核磁共振谱等仪器联用,其中色谱仪起到对样品进行预分离的作用。

按照流动相为气体或液体,可区分出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从结构上看,色谱仪的核心部件主要包括载气系统(或输液系统)、色谱柱以及检测器。从应用上看,气相色谱仪与液相色谱仪都具有效能高、灵敏度高、通量大等特点,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环境检测、食品工业、药物制造等各个领域,但相比之下,气相色谱法由于流动相和样品必须处理成气体,较难对高沸点、非挥发性、热不稳定物质,以及离子型化合物、高聚物进行分离或分析。国内气相色谱仪发展较早,相对成熟,布局的企业包括福立仪器、普析通用、磐诺仪器、谱育科技等;液相色谱仪则仍处于发展早期,皖仪科技、大连依利特、上海伍丰、海光仪器等企业有所布局。

图表12:色谱分离过程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仪器信息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从右往左看

图表13:色谱仪结构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概论》(邓勃,2005),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黄色部分代表仪器中的核心部件

质谱仪:用于精确测定物质的尖端科学仪器

质谱仪可理解为“灵敏度极高的天平”。质谱仪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高端分析仪器。其原理为将分析物电离成带电离子,再利用不同质量离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行为不同,按质量和电荷的比值(质荷比)分离和检测,得到离子强度随质荷比变化的质谱图。实验人员可根据质谱图上的分子离子峰判断相对分子质量,并根据碎片离子推断样品的结构。质谱仪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等领域。与其他分析仪器相比,质谱仪可精确地测定分子量和原子量,并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质谱仪包括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真空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六大部分。其中各系统的主要作用为:

样品导入系统:进样。样品通过导入系统进入质谱仪。当样品比较复杂时,可在质谱仪前串联气相色谱(GC)或液相色谱(LC)进行预分离得到单组分后,再使用质谱进行样品结构解析。

离子源:电离。在离子源中对样品进行电离,以电子、离子、分子或光子将样品转换为带电离子。常见的电离方法包括电子电离(E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

质量分析器:分离。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对不同质荷比的带电离子按照运动行为不同进行分离。主要包括四极杆(Q)、飞行时间(TOF)、离子阱、离子回旋共振(ICR)、磁场等。此外,可将多个质量分析器进行联用,形成串联质谱仪(MS/MS),以满足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要求,或更宽泛的检测场景,常见的串联方式如三重四极杆(QQQ)、四极杆飞行时间(Q-TOF)等。

检测器:测量。通过检测器测量和记录特定质荷比的离子数,形成质谱图。此外,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需要处于高真空系统中,以使得样品离子不会产生碰撞损失或质荷比测量偏差。数据分析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处理、输出以及仪器的控制等。

图表14:质谱仪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图片

资料来源:《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台湾质谱学会,2019),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同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原理各异,用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检测需求。通常需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挥发性等性质选取合适的离子源,并根据不同的检测场景、检测要求、样品特性需要使用不同的质量分析器。

图表15:不同离子源及质量分析器的原理和优劣势

图片

资料来源:《质谱分析技术原理与应用》(台湾质谱学会,2019),各公司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四极杆质谱仪原理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岛津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飞行时间质谱仪原理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岛津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实际产品看,常见的商业化质谱仪包括GC-MS、LC-MS、ICP-MS、MALDI-TOF等类型。各类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可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常见的离子源与质量分析器的配合方式包括ICP-MS、MALDI-TOF等;此外,质谱技术可与气液分离技术相配合,形成GC-MS、LC-MS等色谱质谱联用仪。具体来看:

GC-MS/LC-MS:分别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LC-MS是有机化合物分析中最为常用的质谱仪,均有较强的定量能力。从结构看,GC-MS和LC-MS通常都以四极杆(或三重四极杆、四极杆-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但GC-MS通常选用EI/CI离子源,LC-MS通常选用ESI/APCI离子源。从应用看,GC-MS适合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的化合物;LC-MS适合分析大分子、不易挥发、热稳定性较弱的化合物。色质联用仪在国外起源于60-70年代,国内正不断追赶,目前布局企业有谱育科技、禾信仪器、东西分析、天瑞仪器等。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通常以ICP作为离子源,四极杆(或三重四极杆、四极杆-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主要应用于无机元素分析,例如环境监测领域的金属元素污染、医疗检测领域的人体常量/微量元素检测、半导体领域的金属元素污染检测、冶金领域的材料分析等。其特点是有很低的检出限(达ng/ml或更低),基体效应小,谱线简单,能同时测定许多元素,动态线性范围宽。1994年安捷伦首次推出台式ICP-MS,国产企业中布局较快的包括谱育科技、莱伯泰科钢研纳克天瑞仪器禾信仪器等。

MALDI-TOF: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软电离的产品特性适合测定蛋白质、多肽、多糖、核酸、高分子化合物等大分子物质,在临床检测中存在广泛应用,尤其是微生物标本的快速鉴定。MALDI-TOF市场基本被生物梅里埃Vitek-MS和布鲁克Biotyper垄断,国内布局的企业主要有禾信仪器安图生物、毅新博创、厦门质谱、上海复星等。

图表18:常见商业化质谱仪的适用范围

图片

资料来源:岛津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下游应用看,质谱仪在临床医学、生物制药、食品、环境、工业检测中均可发挥作用。具体来看:

临床医学:临床质谱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临床质谱检验具有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高通量等优势,可在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微生物检测、营养代谢不良检查、激素检查、药物监测等项目上实现对传统方法的替代。其中,液相/气相质谱仪主要用于对各类激素、维生素、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行检测,MALDI-TOF主要用于微生物检测,ICP-MS主要用于人体金属/微量元素的筛查。根据智研咨询,目前我国临床质谱占临床检验的比重不足1%,与美国15%的占比差距较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生物制药:有望受益于药企研发加强及CRO快速发展。质谱方法可用于药物的杂质分析、代谢动力学研究、小分子方法开发、中药及天然产物开发的解决方案等。其中,LC-MS在药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根据科技部,2015~2020年我国规上医药制造业R&D支出CAGR为12.2%;同时根据F&S,2021~2024年CRO市场规模复合增速有望达到30%。我们认为,随着我国药物自主研发力度不断加强,药企及CRO企业资本开支加大,有望带动质谱仪在制药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食品检测:受益于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全要求的提升,食品检测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随之对于食品检测仪器的数量和要求也在提高。质谱在食品安全方面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分析、农药残留检测、真菌毒素检测、重金属元素检测、掺假及鉴别等。GC-MS、LC-MS、ICP-MS、TOF等各类质谱仪均存在相应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质谱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灵敏度高、可检测物质多等优势。在环境监测领域,与各类传感器、光谱仪等传统检测仪器相比,质谱仪具有检测限更低、抗干扰性强、可同时检测多种物质、检测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已广泛用于各类污染物及污染元素的在线监测、快速分析、精准溯源等场景,同时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复杂新型污染物等部分污染源的黄金检测标准。

半导体制造:ICP-MS在半导体各产业链环节存在广泛应用。ICP-MS可用于半导体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无机元素检测,可适用于硅片、光刻胶、芯片、试剂、生产环境等检测对象,对各类痕量及超痕量无机元素污染进行分析。

中国市场竞争态势:进口品牌主导,仍需直面差距

发展现状:长期贸易逆差,龙头布局完善

从行业整体看,我国分析仪器行业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理化分析仪器(HS编码9027)进口额为100.9亿美元,同比增长8.8%。从长周期来看,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处于持续的贸易逆差状态,且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我们认为我国分析仪器较为依赖进口品牌的市场状态长期存在。其中,分产品看,质谱仪、仪器零配件、色谱仪占分析仪器进口额的15%、15%、10%,分别为15.3、15.0、10.4亿美元,我国高端分析仪器与仪器核心部件替代空间广阔;分国家看,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为主要的进口来源国。

图表19:我国分析仪器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图片

资料来源:UN Comtrade,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20年我国分析仪器进口额分产品占比

图片

资料来源:UN Comtrade,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1:2020年我国分析仪器进口额分国别占比

图片

资料来源:UN Comtrade,海关总署,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企业布局看,全球巨头重视中国市场,国产企业布局则相对聚焦。赛默飞世尔、丹纳赫、安捷伦、岛津等全球分析仪器巨头在中国布局时间久、体系完善,可获得从数十亿元至上百亿元量级的收入体量(包括仪器及耗材、服务等)。中国已成为海外巨头的重要市场之一,收入贡献高的可达20%~30%,其研发、服务体系均趋于本土化,例如在中国建立本土制造、研发、服务基地,开发基于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产品,与国产品牌正面竞争。相比之下,国内分析仪器发展较快的如谱育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科皖仪科技等,从收入规模看仍在亿元级别,从产品布局看相对聚焦在某几类细分领域,我们认为国产品牌与进口差距仍存,未来需直面竞争、正面突围。

图表22:全球分析仪器龙头在中国地区的布局情况

图片

资料来源:Capital IQ,公司公告,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为排除2020年疫情影响,财务数据使用2019年;安捷伦、岛津为财年数据,非日历年;布鲁克为亚洲地区收入;安捷伦2011-2019CAGR数据缺失,以2013-2019CAGR作为替代

图表23:国内主要分析仪器企业的布局情况

图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1年12月22日已经发布的《“大国重器”系列05:分析仪器,孰能破局》

陈显帆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21050004 SFC CE Ref:BRO897

张梓丁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517090002

李昕阳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1070352

本文转载自《中金点睛》

相关证券: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