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十年,审美与社会文化将会发生怎样的演变?第一次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诞生了诸多伟大的文化巨匠,那个辉煌的时代令人流连难忘;第二次文艺复兴,可能不一定是回归原典儒学,而是回归东方文化美学,在新的高科技时代,把人从高科技和各种社会机器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挖掘文化的在地性,使得文化与每个人有联系,新一代设计师将创建开放的、自由的、多样独立的学术生态环境,共同来营造中国城市的美好空间。
2021年12月23日,著名当代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明贤先生,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家居家装品牌峰会”活动现场,发表了“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和新一代的空间诗学”的主题分享。
以下为王明贤先生现场分享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参加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21家居家装品牌峰会”,我跟大家讨论的题目是“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和新一代的空间诗学”。为什么提新一代呢?我觉得新一代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家居家装的主要使用者,所以我们提到新一代的工作方法,以及他们新的生活。
中国当代城市人浪潮正在从高速批量的第一阶段进入优质创新的第二阶段,艺术改造城市、艺术引领城市的大时代正向我们迎面奔来。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新一代致力于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这种创造,聚焦于新的城市空间艺术,新的建筑设计,以及新的家居生活等。
历史的想象与童年时代居住
提到新一代,我们要从798艺术区展览谈起,这是青年策展人崔灿灿策划的展览《“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崔灿灿在展览中提出了将新工作、新身份、新方法、新生活作为整体来考虑,并在此基础上呈现不同的方式,来探讨如何做更好的人。这几年在建筑设计艺术领域出现了很多新一代的艺术家和建筑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呈现了多元化,跨文化、跨媒介、跨领域的工作,使得他们更加多元。对此崔灿灿说这个现象与工作方法的改变密不可分,他们打破了过去的工作范围和方法,艺术家不再只做艺术,建筑师也不只局限于房子,设计师不仅仅局限于平面规划。这种工作没有分主次,没有分本质和爱好,艺术和非艺术,工作的多元含量,跨文化,跨时空,永远充满着活力、想象力。
青年策展人崔灿灿策划的展览《“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这些艺术家不拘一格的工作方式,正是全球化在中国城市文化生活的体现,也是我们理想的居住生活的体现,也是家居家装新表现的一种体现。新一代的工作方法成为我们今天时代变革的记录。一层展厅展现的是绘造社的京都全图,但是用很当代的方法来诠释,下面是京都北京城的建筑沙盘,上面有巨大的不锈钢板,呈现出一种非常梦幻的场景。这是展览中的场景,有各种多媒体装置来显示新的工作方法。这是青年建筑师王子耕的作品《1994年》单人剧场装置,跟刚才看的一层非常喧闹的作品比较显得特别沉重,但是让我们回顾了历史的想象与童年时代居住。
王子耕《1994年》单人剧场装置
能思考的工匠和能动手的思想家
798山中天艺术中心不久前举办了另外一个展览:山中桥,山中房,山中园。这个展览是由北大建筑的毕业生举办的,他们都是出色的建筑师,同时对当代艺术非常关注。在他们的设计中就感到展厅的设计和艺术家的设计不一样,而且展览的作品和展览现场的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山中有桥、山中有房、山中有园的场面。
这几位建筑师做得很有意思,他们的工作有点像竹林七贤,比如嵇康特别喜欢打铁,找了向秀来和他一起打铁,而且嵇康在房子后面挖了小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跑到游泳池里游泳,自得其乐。北大建筑这些毕业生的工作也有点像竹林七贤,在建造中自得其乐,这也是北大建筑的一种理想。北大建筑是由张永和创办的,当时他创办北大建筑就提出了这种办学的理想:能思考的工匠和能动手的思想家。
2000年张永和创办北大建筑之后就辞别了北大,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当系主任,还好,北大建筑的精神传承了下来,包括对建造、对城市研究,都做了很多工作。这恰恰是代表了新一代人的工作。
这是展览的场景,左边是众建筑的作品,插件房;右边是陆翔做的桥,注重的是建造问题。众建筑除了关注北大建筑的建造之外,还注意到建筑的社会性,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种建构,移动的建筑,来体现建筑的社会性。展厅里还有王宝珍的作品,把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融入到当代建筑设计中,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左图为众建筑作品,右图为陆翔的桥作品
对公共及社会性建筑的探索
刚才谈到的是两个当代艺术展览,这个展览让我们了解到新一代人的工作方式,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下面看一看新一代的建筑师是如何具体地处理城市与建筑的实践。下面介绍一下马岩松MA筑事务所的作品——嘉兴火车站。MAD为了向历史致敬,让市民有机会感受城市历史的深度,所以MAD决定把嘉兴火车站进行1∶1的复建,并且在站台上重现当年的天桥。改造后的嘉兴火车站可能对中国城市发展有引领意义。它把功能主义放在后面,而把市政建筑和公共建筑转化成为高质量的人文城市空间,也许会成为中国城市的下一个里程碑。
左边的是嘉兴火车站复原之后的场景,右边的平面图可以看到,火车站旁边有人民公园,这个公园使城市空间有了新的生活文化品位。可以看到嘉兴火车站中这种室内空间有点像美术馆空间,不像有的火车站交通建筑,有些非常陈旧,有的又很大,这里可以看到空间的趣味性,实际是给家居提出了很好的理想。我们希望家居也是这样的,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想象力。
左图为嘉兴火车站复原之后的场景,右图为嘉兴火车站平面图
马岩松的MA筑事务所还做了百子湾公租房,MA筑事务所从2014年开始进行社会住宅研究,对各国的社会住宅进行了调查,马岩松在清华建筑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任教的时候以此为课题,鼓励年轻建筑师对理想居住展开想象。
同年,受北京市住房保障中心的邀请,MAD事务所承担了百子湾公租房的设计工作,是事务所的首个社会住宅项目,设计团队打破了常规,对于中国的住宅设计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二层的飘浮公园,在首层建筑的各个错层,半空间,灰空间,屋顶的尺度都能看到,即使是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也能看到保障性住房设计达到47%的绿化要求,使家居生活,理想居住有了保证。这是百子湾公租房的平面图,几个户型设计,可以看到家居的创新。家居是可以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只有用新一代新的生活观念才能体现新的生活方式。
马岩松在百子湾公租房中设计了很多绿化通道,使居住像在公园里面,人和自然和谐在一起。我们觉得一个住房,一个家居并不是靠经验堆积起来的,而是靠新的文化理想来实现新的生活方式。
人性化是创新的根基
下面再介绍一下迪卡建筑设计中心做的探索者幼儿园,这个项目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边上的一个县城。西昌见证了中国航天腾飞的奇迹,这个幼儿园是大山里建造的。建筑师不希望住房像很贫穷落后的大山里的建筑,觉得幼儿园应该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就设计成探索者的幼儿园。可以从中发现建筑就是这样,对教育的关系是有很大的帮助,正像一位外国建筑师说的,教育就是这样,触及人的好奇心,打开世界,而不是压缩到一个小房间里。建筑师通过新的尝试,展开营造,开放的不只是物理空间,而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看到这个幼儿园的空间是新的空间,充满想象力的未来的空间,而不是我们想象的可能是在农村里面比较落后的幼儿园空间。
迪卡建筑设计中心《探索者幼儿园》
下面再介绍的是DnA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松阳诗文馆。在浙江松阳,DnA建筑事务所主持人徐甜甜做了一系列的作品,这个诗文馆在当地一个古代诗人张玉娘的墓碑旁边,通过景观设计和视觉转换,围绕场地树木和文化遗址重新建构了一个戏剧化的空间秩序,体现了城市跟文脉的结合。它利用很多玻璃形成了透明的空间,还有很多诗碑,把诗人的诗镌刻在里面,让当地的老百姓可以看到诗文的魅力。室内也可以看到很通透,充满灵动。
DnA建筑事务所《松阳诗文馆》
高目设计的阿那亚“犬舍”是友好型的旅馆,设计师发现原来很多宾馆没有设计友好型的宾馆,可以让狗一起居住,就设计了犬舍。又考虑到,很多陌生的狗见面时互相大叫,咬了一地的毛,弄得很脏,他们设计旅馆的时候把空间做成一格一格的小空间单独处理。在这种空间中就可以感受到人和狗友好的居住,同时又很有个性。这也是家居生活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右边的图可以看到是极简主义的处理下,又有新文化的因素在里面。
高目设计《阿那亚“犬舍”》
第二次文艺复兴与回归东方文化美学
刚才谈到的是新一代建筑师关于未来的一些探索,下面谈到的探月学院,并不是城市,不是建筑,甚至不是家居,实际上是教育,因为未来新一代就是靠教育来支撑的。我现在提到的探月学院实际上是高中,但它是非营利性的创新学校,致力于培养内心丰盈的个体,积极行动的公民,这是很有创造性的教育。这个学院的创办人是个18岁的年轻人,叫王熙乔,当年在北大附中国际部毕业之后已经被南加州大学与加州理工学院合办的天体物理系录取,但是后来听说有创办学校的机会就没有到美国留学,而留在北京创办了探月学院,这个学院聘请的老师都是名校的毕业生,推行新一代的创造。
我们可以看到探月学院有一个年度的主题,中学生研究关于生态文明和气候行动,关于个人健康与公共卫生,关于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关于基础科学与地球故事,关于人类社会与世界秩序,跟我们高中填鸭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样,这是培养未来的人,有创造性的人。我觉得中国的新一代就是这种有创造性的人,而新一代将决定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将决定家居生活的新面貌。
创办人叫王熙乔,一个年轻人创办这个学校,使未来的教育有创造性,挖掘人的创造性潜力,这些都是年轻人充满活力的场面,而不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背书做题。刚才说的都是很理想的未来创造,新一代的技术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最近中国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予了中国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这是由院士领衔,实际也是新一代规划师、建筑师担任具体的工作。这个课题关注很多中国城镇的建筑遗产保护,但是用现在高科技的方法来处理。
这个课题研究他们注意到如何创造新旧共生的历史城市与本土建筑设计的方法,使这种历史建筑与未来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是我们所说的新一代的各种工作,从城市、建筑、教育、科学探索等,将使中国的城市建筑、家居有一种很新的发展。
有位哲学界的泰斗曾经说过,希望有第二次的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在欧洲,希望第二次文艺复兴将回归原典儒学。第一次文艺复兴把人从神、上帝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引发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但是第二次文艺复兴可能不一定是回归原典儒学,而是回归东方文化美学,在这种新的高科技时代,把人从高科技和各种社会机器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发展人的个性、探索人的创造力,这应该是第二次文艺复兴的重点。
新一代将创建开放的、自由的、积极的、健康的、多样独立的学术生态环境,共同来营造中国城市的美好空间,同时也经营具有东方文化美学意味的中国家居家装品牌。我觉得中国的家居家装品牌未来不应该再是千篇一律的,靠所谓的金钱来炫耀的,而应该是靠东方文化美学的内涵来提升家居家装生活品位。我们将参与到整个世界的第二次文艺复兴,也就是东方文化美学的复兴,我们的家居因为跟人的生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这种家居将使东方文化美学有在地性,跟每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是新一代人的工作,也是共同为中国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