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NEWS
专题报告—工业硅
一文带你读懂我国工业硅产业链基本格局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证监许可【2012】1497号
分析师 李代
期货从业资格:F03086605
投资咨询资格:Z0016791
分析师 胡岸
期货从业资格:F03086901
投资咨询资格:Z0016570
摘要
工业硅又称金属硅,是由硅石和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冶炼而生成的一种硅单质(含量98%以上)产品。工业硅是下游光伏、有机硅、铝合金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原材料。
从生产端来看,目前,我国工业硅有效产能约为510.3万吨,占全球总产能接近80%。受电力价格等因素影响,我国工业硅产能主要分布于新疆、云南、四川以及福建等地。同时,由于工业硅生产技术门槛不高,生产环节参与者众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目前CR10=29.77%。头部企业包括合盛硅业、昌吉吉盛、宏盛锦盟等。
由于西南地区水电具有较强季节性,客观上导致我国工业硅产能开工率长期不高。2021年,国内工业硅产量为252.77万吨,开工率仅为49.53%。
从下游需求来看,有机硅、铝合金以及多晶硅行业是工业硅下游需求的三大核心板块,其需求分别占工业硅总需求的40.91%、28.27%以及27.0%。
从生产成本来看,工业硅生产成本主要由硅石、硅煤、石油焦、石墨电极以及电力构成,占比分别为8%、11%、14%、11%和36%。
一、工业硅产业链
工业硅又称金属硅,是由硅石和还原剂在矿热炉内冶炼而生成的一种硅单质(含量98%以上)产品。按照铁、铝、钙含量的不同,工业硅可划分为多种规格,常见的牌号包括553、441、411、2202、3303以及3305等。例如工业硅553代表铁元素含量<0.5%、铝元素含量<0.5%、钙元素含量<0.3%。
工业硅的生产环节,包括硅矿石的开采、精选,再到工业硅的初炼和精炼。在上游的冶炼环节中,硅煤、石油焦以及石墨电极是十分重要的还原剂耗材。与此同时,工业硅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生产1吨工业硅消耗大约 13000度电,电力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
工业硅中游主要用于四个方向的应用,(1)铝合金,在铝合金铸造过程中加入硅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流动性和耐磨性,同时减少收缩率和热裂倾向;(2)有机硅,即有机硅化合物,兼备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性能,具有表面张力低、粘温系数小、压缩性高、气体渗透性高等基本性质,并具有耐高低温、电气绝缘、耐氧化稳定性等优异特性;(3)多晶硅,金属硅经过进一步提纯,可制备成为多晶硅。多晶硅是极为重要的光伏和半导体材料;(4)耐火材料等。
工业硅下游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含硅铝合金可用于汽车发动机、建材、汽车轮毂等产品制造;有机硅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运输、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疗等行业;多晶硅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等领域;耐火材料普遍应用于钢铁、有色以及化工行业。
二、我国工业硅供需格局
(一)供给端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中国、美国、巴西、挪威以及俄罗斯等是全国主要的工业硅生产国,2019年,全球工业硅产能合计620万吨。除中国以外,海外其他国家工业硅产能从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稳定,海外供给基本无增量。
从产能占比看,中国工业硅产能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地位,2019年,国内工业硅产能达到482万吨,占全球比重接近80%,国内工业硅产能变化是影响全球工业硅供给的核心变量。
百川盈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硅有效产能达到510.3万吨,2017年以来产能年复合增长率为-1.34%;同期,我国工业硅产量达到252.77万吨,2016年以来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4.48%。
近年来,我国工业硅产能与产量有所分化:一方面,由于工业硅生产能耗较高、污染严重,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新增产能受到严格控制。同时,2021年出台的《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中明确指出,从2021年起不再审批无下游转化的多晶硅、单晶硅等新增产能项目。在“双碳”背景下,国内工业硅产能扩张的步伐将受到严格控制。2021年,国内工业硅产能同比下降1.13%。另一方面,受益于2020年以来下游有机硅以及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工业硅需求端保持较快增速。2021年国内工业硅产量同比增长11.27%。
从产能分布来看,工业硅产能分布呈现出明显地域特征,新疆、云南、四川以及福建等省份由于电力价格相对有优势,其区域内工业硅产能较大。其中,新疆的火电成本较低,区域内工业硅产能达164.7万吨,占全国比重32.24%。云南、四川以及福建三省的水电成本有优势,区域内工业硅产能分为113.9万吨、87.8万吨以及27.2万吨,占全国比重分别为22.29%、18.76%以及5.61%。
从开工率来看,国内不同地区的工业硅生产开工率差异较大。具体而言,西南地区开工率季节性强,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工业硅企业通常在枯水期(12月至次年5月)由于缺电而暂时停产,丰水期(6月至11月)恢复生产,开工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而西北地区的煤炭成本远低于全国均价,火电成本优势明显,开工率稳定保持高位。
从行业集中度来看,工业硅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CR10仅为29.77%。合盛硅业是国内最大的工业硅生产企业,产能占比14.8%,其次昌吉吉盛、宏盛锦盟产能分别占比4.84%和2.24%。除前十大主要生产企业外,小产能合计占比超过六成,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未来工业硅新增产能主要包括:合盛硅业在云南规划建设的“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80万吨/年产能、新安股份规划新建10万吨/年产能以及新疆晶和源10万吨/年项目,未来国内工业硅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市场话语权将增强。
(二)需求端
总体来看,近三年来,我国工业硅表观消费量稳步增长。由于国内新冠疫情控制得力,生产恢复,同时,下游光伏及有机硅产业需求旺盛,2021年中国工业硅表观消费量为182.38万吨,同比增长23.50%。除此之外,随着海外生产逐步从疫情中恢复,202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71.46万吨,同比增长16.40%。
工业硅下游需求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铝合金、多晶硅以及有机硅。2021年,我国有机硅产业消耗工业硅78万吨,占比40.91%;铝合金和多晶硅分别消耗工业硅53.9万吨和53.0万吨,占比分别为28.27%和27.80%。
有机硅
有机硅是对含硅有机化合物的统称,产品种类众多、应用领域广泛,其中又以聚硅氧烷应用最为广泛,约占有机硅产品总用量的90%以上。有机硅产业链上游基础原料为硅粉和氯甲烷,主要单体为甲基氯硅烷,约占整个有机硅单体总量的90%以上;下游为硅树脂、硅橡胶、硅油、硅烷偶联剂等四大类深加工产品。
有机硅产品兼具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性和功能,具有耐高低温、耐气候老化性、耐腐蚀、电气绝缘、无毒无味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建筑、运输、化工、医疗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下游分布来看,建筑业、电子电器和纺织业的消费量分别占据有机硅下游消费的32%、31%和11%。
据百川盈孚统计,目前国内前五大有机硅生产企业合计产能270万吨/年,约占行业总产能73.2%,市场集中度较高。
多晶硅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是工业硅三大应用领域之一,主要用于光伏领域。其中,光伏领域用的太阳能级硅应用占比约95%,而电子级多晶硅主要用作半导体电子材料,对纯度要求极高,产量较少。在光伏领域,多晶硅料经过融化铸锭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进而用于制造晶硅电池;电池片经排列、封装并与其它辅材组合构成太阳能电池板。
工业硅粉是多晶硅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制备主要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加冷氢化生产工艺,以工业硅粉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三氯氢硅合成、精馏提纯、还原、产品破碎整理、尾气回收、冷氢化等流程生产高纯多晶硅。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增装机容量持续创新高。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30GW,同比增长13.04%,2007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3.87%。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1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5-55 GW,同时,在国内光伏发电项目储备的推动下,2022年光伏新增装机可增至75 GW以上。光伏装机容量新增1GW,对应工业硅消耗量约0.385万吨,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50GW,对应全球工业硅需求96.25万吨。
铝合金
工业硅主要作为非铁基合金的添加剂,工业硅与其他金属制成合金以提升性能。铝合金是合金硅行业的主要产品,含硅量为7-12%,硅元素能有效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机加工性能。铝合金主要用于制造低中强度的形状复杂的铸件,如盖板、电机壳、托架等。由于铝合金质量轻、力学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及机器制造业。
2020年中国铝合金产量964万吨,同比增长2.3%,自2015年以来均年复合增速达8.89%。2021年我国铝合金领域的工业硅消费量约53.9万吨,自2015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5%。
三、工业硅生产成本构成
工业硅生产原材料包括硅石、石油焦、硅煤、石墨电极,同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以工业硅传统生产工艺为例,将原料硅石经过洗选、筛分并干燥后,根据所用还原剂的种类,分别按不同的比例配料,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各料比例,分别从料仓汇集到输送皮带上,混匀后进入电炉内;在石墨电极上通电流加热炉内的原料,达到1800℃以上的高温,硅在炉内被还原出来。
图表13给出了国内工业硅生产成本构成,硅石、石油焦、硅煤、石墨电极以及电力成本分别占比8%、14%、11%、11%以及36%。当然,不同的工艺水平下,上述成本构成占比存在一定的变化。
研究中心简介
广州期货研究中心秉承公司“不断超越、更加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和“简单、用心、创新、拼搏”的团队文化,以“稳中求进、志存高远”为指导思想,在“合规、诚信、专业、图强”的经营方针下,试图将研究能力打造成引领公司业务发展的名片,让风险管理文化惠及全球的衍生品投资者。
研究中心下设综合部、农产品研究部、金属研究部、化工能源研究部、金融衍生品研究部、创新研究部等六个二级部门,覆盖了宏观、金融、金属、能化、农牧等全品种衍生工具的研究,拥有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产业经验丰富、机构服务有效的分析师,以满足业务开发及机构、产业和个人投资者的需求。同时,研究中心形成了以早报、晨会、周报、月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深度专题、行情分析、调研报告、数据时事点评、策略报告等不定期报告为主体的研究报告体系,通过纸质/电子报告、公司网站、公众号、媒体转载、电视电台等方式推动给客户,力争为投资者提供全面、深入、及时的研究服务。此外,研究中心还会提供定制的套保套利方案、委托课题研究等,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专业化需求。
研究中心在服务公司业务的同时,也积极地为期货市场发展建言献策。研究中心与监管部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期货交易所、高校及各类研究机构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期货行业发展、交易策略模式、风险管理控制、投资者行为等方面做了很多前瞻性研究。
未来,广州期货研究中心将依托股东越秀金控在研究中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搭建适合公司发展、适合期货市场现状的研究模式,更好服务公司业务、公司品牌和公司战略,成为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
免责声明: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并不构成所述品种的操作依据,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