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要产品是硫辛酸系列,占营收比超过70%



概述:硫辛酸作为辅酶,在两个关键性的氧化脱羧反应中起作用,即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催化酰基的产生和转移。硫辛酸可以接受酰基与丙酮酸的乙酰基,形成一个硫酯键,然后将乙酰基转移到辅酶A分子的硫原子上。形成辅基的二氢硫辛酰胺可再经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需要NAD+)氧化,重新生成氧化型硫辛酰胺。 -硫辛酸含有双硫五元环结构,电子密度很高,具有显著的亲电子性和与自由基反应的能力,因此它具有抗氧化性,具有极高的保健功能和医用价值(如抗脂肪肝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此外,硫辛酸的巯基很容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可保护巯基酶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 硫辛酸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肝和酵母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在食物中硫辛酸常和维生素B1同时存在。人体可以合成。尚未发现人类有硫辛酸的缺乏症。


药理作用


本药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酮戊二酸和氨基酸氢化酶复合物的辅助因子。本药可抑制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抑制醛糖还原酶,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成为山梨醇。动物实验显示本药可阻止糖尿病的发展,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防止高血糖造成的神经病变。硫辛酸进入人体后易还原为双氢硫辛酸,两者均能促使维生素C、维生素E的再生,发挥抗氧化作用。本药还可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及辅酶Q10并可螯合某些金属离子。 

一开始由于硫辛酸是作为糖尿病的用药,因此日本的厚生劳动省是把它归类为药品,但其实除了治糖尿病之外,它还有很多功用,所以2004年6月日本厚劳省将其从药品改分类到食品。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的功用:


实际应用

新冠治疗:

a.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钟鸣教授在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他带来了对COVID-19危重症和“炎症风暴”的多项研究进展的分析报告。

钟鸣教授提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这次新冠疫情背景下结合了以往的一些研究,设计了用于重症患者治疗的硫辛酸试验。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后期病例数减少,入组的患者人数未达到预期设计的病例数。不过在已完成的病例研究中,可以发现硫辛酸组和对照组在生存率上的生成曲线有明显的分差,虽然病例数不足未得到统计学结果,但可以发现其治疗趋势的变化。


钟鸣教授提到,硫辛酸强大的抗氧化作用似乎能够改善患者的长期获益,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这个观点,以及硫辛酸是否存在抗氧化以外的其他作用,都值得继续讨论。

预防措施首先是接种疫苗、避免感染,如果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线粒体功能的保存对脑力恢复有一定帮助。降低约10%卡路里摄入量,可以减少驱动炎症和细胞损伤的活性氧的输出,间歇性禁食可去除受损的线粒体和触发新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来支持线粒体网络。可以多吃 为大脑提供营养物质的健康食物,包括鱼肉(富含omega-3脂肪酸)、西兰花(富含-硫辛酸)等。

血糖值的安定化

既然一开始是被当做糖尿病的治疗药品,当然一定会有这样的功能。其实硫辛酸主要是作为防止糖分跟蛋白质结合,也就是有“抗糖化”的作用,因此能让血糖值轻易地变得安定,所以以前是被当做改善代谢的维他命,让肝脏疾病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服用。

强化肝功能

硫辛酸带有可以强化肝脏活动的机能,因此早期也被当作是食物中毒或是金属中毒的解毒剂来使用。

恢复疲劳

由于硫辛酸能让能量代谢率提高,并有效地将吃下的食物转化成能量,因此能快速消除疲劳,让身体觉得不容易累。

改善痴呆

硫辛酸的组成分子相当地小,因此是少数可以到达脑部的营养之一,在脑中也持续抗氧化活动,对于改善痴呆也是被认为相当有效。

保护身体

在欧洲特别针对硫辛酸作为抗氧化物的部分来做研究,发现硫辛酸能保护肝脏及心脏的损害、抑制体内癌细胞的发生,并缓和体内因发炎所引起的过敏、关节炎及气喘等。

养颜美容抗老化

硫辛酸具有令人惊讶的抗氧化能力,能将造成肌肤老化的活性氧成分去除,且由于比维他命E的分子还要小,再加上又是兼具水溶性及脂溶性,所以皮肤吸收相当容易。(台湾广为使用的CoQ10则为脂溶性,其最大的坏处就是吸收不易)尤其对于黑眼圈、皱纹及斑点等效能卓著,再加上强化代谢功能会让身体的血液循环变好,肌肤的黯沉就能改善、毛细孔也会变小,成为令人称羡的细致肌肤。因此硫辛酸也是在美国与Q10并驾齐驱No.1的抗老化营养剂。

此外,只要摄取足够的硫辛酸,就能从体内达到让紫外线对肌肤的伤害降到最小,还可以缓和随着年龄而造成的肌肤损害并生成新的肌肤,保持肌肤的滋润,活化身体的循环且改善容易冰冷的体质。 

减肥瘦身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和俄勒冈州健康与科学大学进行了一项研究,测试24周、每天600毫克剂量的硫辛酸补充剂对31人的影响,一个大小相同的对照组接受了安慰剂。

研究发现,服用硫辛酸补充剂的人的体重和体内脂肪减少了,特别是在妇女和最重的参与者中,而且降低了血液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研究结束时,参与者的一些炎症标志物也减少了。此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Journal of Nutrition》上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