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内涵非常广泛,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
兼并(Merger):又称吸收合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收购(Acquisition):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并购在我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事物,但着眼于全球范围,早在19世纪下半叶就已有并购活动,至今全球已历经五次并购大浪潮。
第一次并购浪潮特征:横向并购
19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以铁路、冶金、石化、机械等为代表的行业大规模并购创造了条件,各个行业中的许多企业通过资本集中组成了规模巨大的垄断公司。在这股并购浪潮中,大企业在各行各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形成了比较大规模的垄断。
案例1:在1899年美国并购高峰时期,公司并购达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并购的资产额达到22.6亿美元。1895年到1904年的并购高潮中,美国有75%的公司因并购而消失。
案例2:在工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并购活动也大幅增长——在1880至1981年间,有665家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组成了74家大型企业,垄断着主要的工业部门。
案例3: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工业革命完成比较晚,但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很快——1875年德国出现第一个卡特尔,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活动,1911年就增加到550~600个,控制了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第二次并购浪潮特征:纵向并购
20世纪20年代(1925~1930),那些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业继续进行并购,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扩展对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一时期并购的典型特征是纵向并购为主,即把一个部门的各个生产环节统一在一个企业联合体内,形成纵向托拉斯组织,行业结构从自由垄断转向寡头垄断。
第二次并购浪潮中有85%的企业并购属于纵向并购。通过这些并购,主要工业国家普遍形成了主要经济部门的市场被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第三次并购浪潮特征:混合并购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各主要工业国出现了第三次并购浪潮。战后,各国经济经过40年代后起和50年代的逐步恢复,在60年代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主要发达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一系列新的科技成就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生产力实现迅猛发展。在这一时期,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来临,其规模,速度均超过了前两次并购浪潮。
第四次并购浪潮特征:金融杠杆并购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第四次并购浪潮。此次并购的特征是:企业并购以融资并购为主,交易规模空前;并购企业范围扩展到国外企业;出现了小企业并购大企业的现象;金融界为并购提供了方便。
1980~1988年间企业并购总数达到20000起,1985年达到顶峰。
多元化的相关产品间的“战略驱动”并购取代了“混合并购”,不再像第三次并购浪潮那样进行单纯的无相关产品的并购。
第五次并购浪潮特征:跨国并购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在此背景下,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FDI)的方式之一逐渐替代跨国创建新企业而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
从统计数据看,1987年全球跨国并购仅有745亿美元,1990年就达到1510亿美元,1995年美国企业并购价值达到4500亿美元,199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达到2798亿美元。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额达到空前的11438亿美元。
以往的并购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而第五次并购浪潮涉及了通信、化工、航空、零售、医疗保健、银行等行业,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中铭资本控股集团拓展延伸
我国的第一起并购最早出现于1984年7月:
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权债务的方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史称“保定模式”,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第一案。随后,在武汉、南京、上海、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都发生了企业并购。
声明|图文整理于网络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