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约70%来自工业生产或生成性排放,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重要一环。2021年,国家工信部已为工业领域“碳达峰”制定时间表——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为 2030 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展如何?各地采取哪些行动,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透过数据拆解工业绿碳之路。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连续5年下降
碳达峰,即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连续下降。根据《方案》,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下降16%。“十四五”时期,我国定下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的目标,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高至25.5%
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便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摆脱对原煤消费的依赖。近11年来,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2020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达到32.25亿吨标准煤,占消费总量的66.16%。2011年,煤炭消费占比能源消费总量的70.2%。2021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56%,相较于11年前降低14.2%。
同时,以天然气、水电、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增加。2021年,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约是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相比于2013年提高10%。
虽然煤炭消费占比持续下降,但是由于工业的发展,消费总量持续上升。2021年,煤炭消费量增长4.6%。针对这一点,《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能源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2011年至2019年,全国每万元GDP生产总值减少0.31吨标准煤。近两年,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消费保持下降趋势。
据《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12年至201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4.4%,相当于减少能源消费12.7亿吨标准煤。虽然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但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7%的增长。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在工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为2030年碳达峰目标奠定基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
太阳能电池占全球市场份额71%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环保产业进入“快车道”。截至2020年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约 7.5 万亿元。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同时,实现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18年产量突破100万辆,仅仅3年就达到367.7万辆,相比上年增长152.5%。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提高。2017年至2019年,共有329.3万辆新能源汽车被购买,产销率均在97%以上。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超过550万辆,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工业绿色发展也要求生产能源低碳。目前能源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在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崭新阶段。太阳能电池是生产太阳能源的重要配件,近5年来,产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 71%。
栏目统筹:任娇
记者:方静怡
设计:许骁
校对:卢茜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