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锂电池的发展。我在本系列第一期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文章中有提到,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以锂资源为主的原料采集。动力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占比最高,所以锂价的变动对新能源车相关企业的盈利情况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系列文章将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新能车产业中的一些逻辑,为各位在未来深入新能车产业的投资研究做一个基础性科普。该系列将会有10期的内容来讲解机构视角中的新能源车产业。上一期与大家聊了新能车替代燃油车的前景如何,这一期,想来和大家聊聊锂价上涨过快对新能源车产业的影响。
正是锂价飙升导致了许多投资者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盈利的担心。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例,2021年年初其均价为5.15万元/吨,年底时已涨至27.75万元/吨,已经翻了5倍多。而今年3月,均价更是达到50万元/吨左右,相比去年翻了近10倍。连巅峰期的房地产都要望尘莫及。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其中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依然是当前市场的主流。尽管也有钠离子电池、氢能源方案等创新路径不断被大家提及,但是钠离子电池在循环次数和能量密度上竞争力不足,钠离子电池循环次数只有2000次,而磷酸铁锂电池则是6000次;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理论上限是70-200Wh/kg,而磷酸铁锂电池则在150-210Wh/kg。同样,氢能源汽车方案在成本、安全和转换效率上也有明显缺陷。这就使得近10年间在各种新的技术路线还没完全清晰之前,锂电池的地位不可动摇。 据锂解测算,平均每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23.4-31.0kg碳酸锂,碳酸锂价格上涨10倍,让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上升了10000-14000元。
地球上锂资源储量丰富但分布较为集中。南美洲“锂三角”(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维亚)占比高达57%。而且南美盐湖浓度高、镁锂比低,采用低成本的摊晒法即可生产,提锂成本仅为3000-4000美元/吨。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中,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硬岩型锂矿出口国,品质较高。我国锂矿储量只占全球的6%。由于我国的锂辉石、锂云母和盐湖锂大多含锂量低,开采难度大,因此约70%的锂资源仍依赖进口。近年来,以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为代表的我国锂业公司,通过参股形式不断开拓布局全球锂资源。我国的基础锂盐冶炼产能位居全球首位。
由于锂资源总量不缺,所以锂价就不太可能永远维持这么高的水平。股票市场上从来就不存在只涨不跌的东西。这点大家或许都认同,而争议在于锂价见顶的时间,调整的时间和幅度。
以上,是新能源车产业系列第三期,欢迎大家互动交流,我会抽空回复。也可以关注我的账号,了解更多行业最新观点。下一期将和大家聊聊机构视角中的新能车企业。
笔者:平安基金ETF指数投资中心投资执行总经理,成钧。博士、任基金经理,在管产品平安新能车ETF联接C(012699)、平安中证光伏指数C(012723)。
(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