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消费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其中商品零售同比-9.7%,餐饮同比-22.7%。消费数据创下了武汉疫情爆发以来的新低,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历史上仅次于武汉疫情的第二差的消费数据。所以今晚文章标题,我用“炸了”来形容。
数据来源:Wind
昨天我给大家分析,我认为2022年的吃饭行情即将到来,主要有三个观点:
上海疫情已经看到拐点逐渐复工复产,跟当年武汉疫情可控后复工复产相似。(经济复苏节奏相似)
货币政策不断宽松,武汉疫情爆发后一年期LPR利率从4.05%下调到3.85%,去年开始一年期LPR利率又进一步从3.85%下调到3.7%。(货币政策宽松节奏相似)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之后,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特别抗疫国债,拨给地方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前段时间传出今年也会有特别抗疫国债,拨给地方支持做核酸检测。(财政政策节奏相似)
但其实我还没写完呢,虽然武汉疫情后和上海疫情后,宏观调整的大方向上相似,但宏观经济状况并不相似,行业节奏也并不相似,甚至很多是相反的。
细心的朋友早就发现,宇宙奇兵组合2020年的行业配置是35%消费+35%医疗+30%科技。但是宇宙奇兵组合的2022年行业配置是75%高端制造+10%消费+15%其他。
我是知行合一,脑袋决定了屁股,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1、两轮疫情经济周期不同
在武汉疫情之前也就是2019年,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束去杠杆新一轮经济复苏的周期起点,疫情的突然到访只是中断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节奏,随着武汉疫情可控,叠加货币宽松,2019年开启的新一轮经济复苏周期重启,并且在2020年进一步加速向上。
在上海疫情之前也就是2021年,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下行的周期起点,疫情的突然到访只是加速了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随着上海疫情可控,即使叠加货币宽松和财政政策发力,我们仍然要面对很多问题,可以期待拐点出现后的见底反弹行情,但指望再来一波大行情是不现实的。
2、居民消费力不同
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除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区域,疫情对全国居民的收入影响还没体现,人们钱包里还攒着2019年以前攒下来的存款。武汉疫情可控之后,居民消费快速反弹,虽然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100%水平,但也恢复50-80%的水平。
上海疫情爆发的时候,新冠疫情已经反复折腾全国居民超过2年时间,人们的生活、工作、消费的节奏均发生变化,人们钱包里攒的存款已被消耗得差不多。上海疫情可控之后,居民消费能否像两年前那样快速反弹,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3、海外需求不同
在武汉疫情爆发后,新冠病毒也在全球各地传播,美联储为了保住经济选择无限大放水,把联储利率直接降到0%,美国政府也选择了直接向美国居民派发现金。当时停产停工的海外国家居民向提前复工复产的中国企业下了大量订单,疯狂买买买,导致我们靠着出口赚了大把的钱,不需要基建和消费也能让经济大幅增长。
在上海疫情爆发后,虽然新冠病毒依然在全球各地传播,但海外国家对病毒的态度跟我们不一样,海外企业已经复工复产,美联储不再无限大放水,甚至还把利率不断往上加,美国政府也停止对美国居民派发现金。美国经济如今也处于衰退的前奏,海外消费需求已大不如前。
一些朋友会觉得我很乐观,其实从某些角度看我是挺悲观的。但综合来说,我应该算是谨慎乐观。
所以总的来说,考虑到本来上海疫情与两年前武汉疫情,国内与国外经济状况有很大不同,如今行业配置的逻辑是肯定不能够照抄当年的。
一句话,相似逻辑的,G端优先,C端回避
举三个例子大家应该就明白了
比如同样是博弈后续出台稳增长政策刺激经济,那么基建>地产。为基建买单的客户是政府(G端),而为地产买单的客户是居民(C端)。居民经过两年多的折腾,即使放开限购,可能也未必有多大的购买消费力了。
又比如同样是看好碳中和新能源的,那么光伏>新能源车。同理,为光伏买单的客户是各大发电厂,这些都是国企央企,虽不是政府但也属于G端,而为新能车买单的客户是居民(C端)。
又比如同样是想抄底今年跌得很多的行业,那么军工>芯片。同理,为军工买单的客户是军队(G端),而为芯片买单的客户有很多,如果是军工芯片就是G端,但如果是汽车芯片那就是C端。我没仔细测算芯片指数里有多少G,有多少C,但C端肯定是拖累的一方。
数据来源:Wind
前几天有朋友问芯片,芯片其实也还行,但要细分到个股。比如说跟消费电子相关的芯片公司就不太行,比如卓胜微。但是跟军工相关的芯片就很强,比如紫光国微。
之前市场泥沙俱下,不看数据,不讲逻辑,我也对市场非常失望。但如今市场见底开始反弹,虽然不能指望马上就把亏损赚回来,但只要看数据,讲逻辑,市场是能正常投资的,我会发挥我研究的优势,慢慢给大家创造超额收益,把今年失去的都追回来
......
- 中证消费(000932)
- 消费ETF(159928)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